珠螺

珠螺

珠螺,貝殼為平卷形。體螺層較膨大,通常有輻射放出的管狀長棘。螺塔較低,殼口內面有顯著的真珠光澤。齒舌式為n-5-1-5-n。口蓋螺鏇為渦鏇形,石灰質口蓋,多產於溫熱帶淺海中、凡是有岩礁石礫之海灘均可發現、棲息於沿海岩礫或岩礁的潮間帶,平時附著在岩礁上或岩縫中。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珠螺珠螺

【物種名稱】珠螺

【拉丁學名】Lunellacoronata

【命名者】Gmelin,1791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蠑螺科

外形特徵

貝殼為平卷形。體螺層較膨大,通常有輻射放出的管狀長棘。螺塔較低,殼口內面有顯著的真珠光澤。齒舌式為n-5-1-5-n。口蓋螺鏇為渦鏇形,石灰質口蓋。

珠螺珠螺

殼形為一圓球形的厚殼小型螺,螺塔不明顯,螺塔低且每一螺層之縫合較淺,殼表為黃褐色、綠褐色或灰褐色,在肩部偶有隆起如結瘤,有時則較平滑。殼口呈現圓形,殼口的滑層十分發達,口蓋為石灰質,形狀似一個半凸透鏡,可以完全將殼口封閉。

分布範圍

珠螺珠螺

珠螺多產於溫熱帶淺海中、凡是有岩礁石礫之海灘均可發現、尤其以湖群島為多、一年四季只要在退潮後、即可輕易在海邊的岩礁區發現珠螺;而台北縣各地靠海邊的岩礁區亦可發現。黃海至東海台灣分布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台灣東北角,台北縣野柳,台北縣石門鄉,台北縣鼻頭角至宜蘭縣大溪,台灣北部海域,宜蘭縣石城,宜蘭縣蘇澳,澎湖,台北縣白沙灣海岸,花東海岸,澎湖大倉島,澎湖東部海域,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內部海域,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海口,小金門,金門後湖,金門金寧,金城,金沙,金湖,烈嶼,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

習性環境

棲息於沿海岩礫或岩礁的潮間帶,平時附著在岩礁上或岩縫中,待退潮時才出來覓食,以岩礁上的海藻類為主食。

藥用價值

具有清熱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 對心腹熱痛,肺熱肺燥,雙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台灣貝類(—)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