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年節

珞巴族年節是按照本族曆法推定,過節時間雖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勞動之後。

基本信息

簡介

珞巴族年節風俗,是根據珞巴曆書推定的。珞巴曆書是依據月亮圓缺變化和季節轉換規律歸納出來的,每月三十天,以月亮形狀、出沒時間來推算。每天用具體形象作為標誌,如初一,水中的魚兒看到月亮;初二,山上的獐子看到月亮;十四、十五,月兒圓又亮,深山老林里的狗熊看到月亮等等。月亮圓缺變化十二次,即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年。按照自然變化和生物的生存活動排列,一年內月的順序是:一月份,蛤蟆往水裡跳;二月份,桃花落,“八卜”鳥叫;三月份,“金嘎優羅”鳥兒鳴,春意濃;六月份,白天長,太陽開始向東轉;十二月份,高山頂上的白雪向山下延伸。

珞巴族部落居住分散,各個地區之間有所不同,年節的時間不很一致,但都是以慶祝豐收為主導思想的。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春米、釀酒、殺豬或宰羊,準備過好一個豐碩的新年。

節日內容

珞巴年節是祈求“五穀豐登”的節日,也是祝福“人口平安”的節日。墨脫,達木一帶的珞巴族人家,在新年的黎明,當雄雞第一次啼叫時,殺雞一隻,雞肉用油炒熟,全家分而食之,祝願“五穀豐登”,“人口平安”。

珞巴族人民過年,走親訪友,忙得不亦樂乎。過“旭獨龍”節的珞巴村落,每年這天各家各戶都要帶著酒肉,在一塊兒歡聚,全村男女老少,席地圍坐,或飲酒或吃肉,嬉笑打鬧,歡樂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