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墓

王家屏墓

王家屏墓(王家屏紀念園),是明代萬曆皇帝首輔王家屏的墓地,曾是明代晉北地區最高品位的御修墳。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桑乾河畔九龍灣山陰縣河陽堡村西600米處。

基本信息

墓主信息

王家屏(1535-1603) ,山陰縣北周莊村人。字忠伯,號對南。他5歲受業於父,13歲取秀才,29歲中舉人。明隆慶二年(1568)33歲獲二甲第二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家屏天賦聰穎,才思敏捷,智力過人。據傳“凡為文,不屬草,含毫沿吟,一揮而就。閉門散帙,不聞誦讀聲,過目輒不忘”,且談吐巧捷,四座盡傾。任史官編修《世宗實錄》時,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當時首輔大學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操江都御史時,曾用國庫錢向嚴嵩的黨羽趙文華行賄,被記入史書。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筆下留情,文過飾非,均遭拒絕,同行以“良史”稱之。

萬曆三年(1575)晉升為修撰,充當日講官。其時,朝講經筵多流於形式,然家屏“隨事開陳,丰采軒朗”,“敷奏剴摯,帝嘗斂容受”。萬曆皇帝稱之為“端人”,並賜“責難陳善”題字。萬曆元年至十年張居正任首輔,煊赫一時,群臣竭盡阿諛奉迎。張患病期間,朝內大臣為表關切和忠誠,都於祠廟間奔走禱祈,唯家屏不屑參加。張去世後不到兩年,群臣就發泄積怨,倒張浪潮漸高。萬曆帝先褫奪了張三個兒子的官職,取消張本人生前所得太師頭銜,後又加“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之罪,公布天下。此時,家屏卻給侍御任正字寫信,為張家後代解脫。其不趨炎附勢、秉公處事、胸懷坦蕩可見一斑。

萬曆十一年(1583)進詹事府,兼任翰林侍讀學士。次年家屏擢升為禮部右侍郎,鏇即改任吏部左侍郎,後受命兼東閣大學士,為內閣成員。在閣期間,直言進諫,不植私交,正色立朝,風節為人稱道。作為輔相,恪盡職守,嘗曰:“天下治亂在朝廷,朝廷輕重在輔相”。自己不敢怠惰,不允別人偷懶,連皇帝亦不遷就。萬曆十七年(1589),家屏丁憂(居喪)期滿又回到內閣。入京三月“未獲一瞻天表”,憤憤指責皇帝:“未有朝夕顧問之臣而可三月不面見者也。”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家屏十分注意同內閣諸臣的關係,當時申時行任首輔,還有許國、王錫爵,家屏居末,然能和睦相處。他在致同僚的信中說:“內不敢求知於宦官宮妾,外不敢得罪於賢士大夫,進無隱情,退無私客,解官而反,家徒四壁,蕭然寒儒,此可不愧於心,不愧於知己者也。”但搞好團結並非家屏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明史》載:“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可見他與同僚之間的交往是開誠布公、光明正大的,不計較平時之一得一失。在君臣關係上,家屏認為自己的職責是“能上匿於未形,防欲於微眇”,“疏導密規,防君志未萌之欲;明諍顯諫,扶乾綱將壞之樞”,其有不從,則強諫力爭。是年末,大理寺評事雒於仁向萬曆皇帝上了“四箴”疏,勸皇上“濃醑勿崇,內壁勿厚,貨賄勿侵,舊怨勿藏”。言辭尖利,切中要害。萬曆震怒不已,欲重罪於仁。家屏挺身而出,陳請於仁為忠正之士,萬曆讓了步,雒於仁免遭重處,善歸故里。

萬曆十八年(1590),家屏因皇帝政事不親,儲位不建,擯斥忠謀,連上兩疏自劾求罷,試圖以去就之決來感悟主心。萬曆帝雖沒有被真正感動而奮發圖強,但也不得不以“忠愛”之言獎勵家屏。

萬曆十九年(1591),申時行、許國、王錫爵先後以事離職,家屏柄相國當政作了首輔,凡事都以宗社大業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贏得了朝野的信賴和尊崇。是時,明朝“爭國本”的鬥爭發展到最高峰。次年,禮部給事中李獻可在“國本”問題上觸怒了皇帝,李被降職外調,余伙皆奪俸半年以示誡諭。御批下到內閣,為營救李獻可,家屏拒不執行,將御批封還。帝責之“逕駁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禮體”。有人勸他遷就一點,他卻說:“人君惟所欲為者,由大臣持祿,小臣畏罪,有輕群下心。吾意大臣不愛爵祿,小臣不畏刑誅,事庶有濟耳!”

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為促使早立儲君,家屏繼續以辭職回鄉來感化皇帝。結果以愚忠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家屏罷相回到原籍山陰,八年之後,太子始立。陳有年、顧憲成等為舉薦他而遭到貶謫,東林黨人對他推崇備至。但終因萬曆帝惡其耿直,鄉居十年,再沒有被起用。

萬曆三十一年(1603),家屏與世長辭,享年六十有八,葬入御修墳墓中。追封為少保、諡文端。熹宗時又增封太保,民間以“王閣老”、“王閣爺”敬稱。有《王文端公詩集》、《復宿山房文集》傳世。其“道不苟容,棄官如履;義不苟免,視死如飴”的氣節尤為後人稱道,誠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

墓地概況

明代萬曆皇帝首輔王家屏之墓地,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桑乾河畔九龍灣山陰縣河陽堡村西600米處。整個建築按照明代一品大員墓地規劃修復,曾是明代晉北地區最高品位的御修墳。主要建築有高6.8米的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來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栩栩如生的石人石獸,充溢著濃厚文化氣息的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為明代原物。

墓地現狀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2010年3月開工建設,歷時三年傾心修復打造的王家屏紀念園於2014年8月基本修復完成,概算投資980萬元。紀念園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修復的王家屏紀念館建築是典型的明代晉北民居風格,古色古香,極富我國北方民居的文化內涵。與王家屏墓主體配套的魁星樓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即成為山陰縣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連中三元的擎天柱巨石,高13.3米,成為山陰的地標旅遊建築。該項工程極大地傳承了山陰的歷史文化,保護了歷史文物,對發展旅遊產業具有積極意義。
王家屏墓 王家屏墓

朔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朔州市位於山西北部,晉蒙交界處,地處雁門關外,大同以南,旅遊資源豐富,種類多樣。人文旅遊資源獨特,價值大。有氣勢宏大、古典雅物遼金右建築崇福寺;有外觀壯麗,結構精美的應縣木塔;有獨具風格的雁門關外的廣武;有城古城蜿蜒起伏的內外長城,遺存頗廣的漢幕群;有馳名中外的現代平朔安大堡露天軋礦和華北最大的坑口發電廠。
景點應縣木塔 | 山陰縣 |新廣武城| | 李克用墓 | 珠海寺 || 平魯烈士陵園 | 淨土寺 | 寶寧寺 | 丹陽王墓 | 鵝毛口遺址 | 梵王寺墓群 | 華嚴寺磚塔 | 金沙灘墓群 | 瑞雲寺塔 | 崇福寺 | 廣武漢墓群 | 廣武城 || 馬邑漢墓群 | 朔州古城 | 王家屏墓 | 峙峪遺址 | 永鎮寺|殺虎口| 跑馬梁 |大安寺 | 石柱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