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灘墓群

金沙灘墓群

金沙灘墓群在山西懷仁縣城南25公里的金沙灘鎮第三作村南及尚南頭村西一帶。年代為漢代。大型封土的墓葬現存共16個,沒有封土的墓葬比比皆是。配合基建施工曾發掘了7個大中型、30餘個小型墓葬,大多數是漢代墓。大中型墓都是磚室墓,分為單室墓、多室墓兩種,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小型墓有豎穴土坑和磚室兩種。隨葬品主要有陶壺、陶樓、陶灶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盤、石桌、銅鏡。曾出土漢代墓葬中罕見的鋪地方花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金沙灘墓群金沙灘墓群
金沙灘在縣城南30公里處的黃花梁腳下,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也是傳說中楊業兵敗罹難的地方。京劇豫劇晉劇湘劇川劇秦腔等都有“金沙灘”這個劇目,金沙灘人也有自己一代一代流傳的故事。傳說宋、遼在金沙灘一帶交戰中,遼王心懷叵測,佯請宋王到遼營舉行“雙龍會”,妄圖一網打盡宋室君臣。
(圖)金沙灘金沙灘

宋室君臣四下派人打探情報並掌握了遼王的這一真實意圖後,深知是“鴻門宴”,為確保宋王迅速安全地撤離危險地帶,楊業讓大郎假扮皇帝趙光義,命二郎延安、三郎延定、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八郎延順等隨行保護,自己帶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等,保駕宋君突圍。雙龍會上,大郎用袖箭射死遼天慶王,遼臣見狀,即命四下伏兵包圍了赴宴的宋室全部文臣武將。

經過一場惡戰,四郎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戰死,而三郎死得最慘,在荒荒草灘被亂馬踏成肉泥。據說,三郎當年遇難之處就是現在金沙灘西三里處的鹽豐營村南那片多年生芨芨草灘。如今芨芨草長得高大茂盛,老人們說那是三郎碧皿澆灌的結果。再說六郎在前開路,楊業和七郎斷後,父子三人拚力征戰,終於使宋王突出重圍,安全返回宋營。

六郎回頭一看,卻不見父親楊業和七弟延嗣,六郎將宋王妥善安置後,掉轉馬頭,殺進重圍尋找父親和七弟,結果三人都遭圍困,遼軍卻潮水般湧向金沙灘和兩狼山。七郎奉父命到雁門關搬取救兵,潘仁美公報私仇,以七郎臨陣脫逃為由,將七郎綁於一株老松樹下,命軍士亂箭射死,同時七郎身後的老松樹也因射穿洞窟而死。

墓群挖掘

金沙灘墓群金沙灘墓群

1985年初,考古工作者清理髮掘了5座漢代磚室墓。墓室分單室與多室兩種,平面呈長方形,墓壁略向外凸。隨葬品主要有陶盆、陶案、陶井、陶樓、五銖錢等。10號墓還出土了一件陶豬。此墓地鋪地磚頗具特色,40厘米見方,厚4厘米,正面印有魚紋、錢紋、方格紋、菱形連壁紋混合組成的圖案。

大型封土的墓葬現存共16個,沒有封土的墓葬比比皆是。配合基建施工曾發掘了7個大中型、30餘個小型墓葬,大多數是漢代墓。大中型墓都是磚室墓,分為單室墓、多室墓兩種,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

小型墓有豎穴土坑和磚室兩種。隨葬品主要有陶壺、陶樓、陶灶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盤、石桌、銅鏡。曾出土漢代墓葬中罕見的鋪地方花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葬特點

(圖)棺木棺木

漢代之墓葬形式及種類眾多,常見的墓葬類型,有土壙木槨墓、崖墓、空心磚墓、小磚拱券墓、石墓數種。大型土壙木槨墓除帝王外,諸侯王及達官顯貴亦多採用。小型的用一穴一棺,民間也甚為流行。

依山崖開鑿的大型多室崖墓,西漢諸侯王偶有用者,例如河北滿城的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便是鑿山為陵,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由墓道、南北耳室、中室和後室組成。此類墓在山東、江蘇北部地區都有發現。小型的東漢崖墓則盛行於四川一帶。空心磚墓西漢時多規模不大,為數也不多。

後來其平頂漸變為折線形,為此構件增加了榫卯。繼而又出現多種異形構件,以及混用小磚以彌補其構造的不足。自西漢中期至東漢末,以小磚砌造的多室拱券墓盛行,其平面組合方式甚多,極富變化,結構上為加強拱券的密合性,常使用楔形或扇形磚砌拱,有時甚至在磚間加榫或使用多層拱券。

石墓系用石條、石板等建造的墓葬,多見於山東、河北一帶。在磚、石及空心磚墓中,常出現有多種內容及形象之畫像磚和畫像石。除表現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及墓主生前事跡外,尚起了很好的裝飾作用。大的墓地外砌圍牆,並建門闕、神道、石象生、神道柱、碑及祭祠。

出土文物

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即“四鳥繞日金飾”,它極具動感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外層的4隻飛鳥,還是內層旋轉的太陽。

隨葬品主要有陶壺、陶樓、陶灶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盤、石桌、銅鏡。曾出土漢代墓葬中罕見的鋪地方花磚。

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約620米,南北長約750米,面積約47萬平方米。現存牆基寬約10米,殘高1米到4米不等。古城中心偏西南部有一夯土高台,也為長方形,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約80米,考古界和村民皆稱之為“皇城”。考古調查中曾出土半瓦形瓦當、“富貴萬歲”瓦當、銅箭鏃、漢代銅印等物品。

主要景點

金沙灘墓群金沙灘墓群景點
2004年,懷仁縣政府開始興建金沙灘生態旅遊區,景區距懷仁縣城10公里,占地面積1萬畝。現有生態示範方36個,植樹成林面積6000餘畝。景區西部有仁和殿、點將台、八卦陣、天門陣、鐘鼓樓、帥帳等建築景點。

景區築有兩條彩繪長廊,長度為365米,寓意一年通順,四季平安,其長度居世界第二,僅次於頤和園長廊。並於長廊兩側置畫板224幅,用烙畫的形式講述了楊家將光照日月的忠烈家史。點將台西側,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八姐九妹”等24尊大型石雕,均以“楊家將”的故事為主題重現。

仁和殿是園區的主建築,由正殿、配殿和配樓三部分組成。正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35米,進深18米,總高21米,氣勢恢宏。殿內塑有人像22尊,內容主題為“潘楊和”,各具情態,栩栩如生。

殿內牆壁上繪有以楊家將故事為主題的大幅壁畫,南北配殿為卷棚頂廂房,各9間,內有取材於楊家將戲劇故事的16組彩繪泥塑,立體生動的重現了楊家將當年一門忠烈的歷史。

天門陣是景區的又一處重點建築,由鐵門金鎖陣、連環陣和地下諸陣組成,利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和長達1500米左右的地下通道相配合的觀光景點。

景區北部有一佛寺,叫崇國寺,為新建寺院。寺院規模宏大,由山門、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鐘樓和東西配殿組成。其中,大雄寶殿為重檐九脊歇山頂,面闊38米,進深27米,總高21米,殿內供奉三世佛,佛像高5米,全身貼金。此外,在大殿四壁和各個方位,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尊尊金色小佛像,計有9996尊,連同三尊主佛,成9999之數,因而大殿又稱萬佛殿。

朔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朔州市位於山西北部,晉蒙交界處,地處雁門關外,大同以南,旅遊資源豐富,種類多樣。人文旅遊資源獨特,價值大。有氣勢宏大、古典雅物遼金右建築崇福寺;有外觀壯麗,結構精美的應縣木塔;有獨具風格的雁門關外的廣武;有城古城蜿蜒起伏的內外長城,遺存頗廣的漢幕群;有馳名中外的現代平朔安大堡露天軋礦和華北最大的坑口發電廠。
景點應縣木塔 | 山陰縣 |新廣武城| | 李克用墓 | 珠海寺 || 平魯烈士陵園 | 淨土寺 | 寶寧寺 | 丹陽王墓 | 鵝毛口遺址 | 梵王寺墓群 | 華嚴寺磚塔 | 金沙灘墓群 | 瑞雲寺塔 | 崇福寺 | 廣武漢墓群 | 廣武城 || 馬邑漢墓群 | 朔州古城 | 王家屏墓 | 峙峪遺址 | 永鎮寺|殺虎口| 跑馬梁 |大安寺 | 石柱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