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堡槍

王堡槍

焦作市博愛縣王堡村,是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皇帝朱元璋下令遷移山西洪洞縣王氏家族到懷慶府,人丁繁衍興盛而形成的。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堡槍 王堡槍

王堡槍是因王堡人酷愛武術槍械,在前人槍術的基礎上創編的獨特槍法套路。據《王氏槍譜》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7年),董老先生秉乾......老人之北來也,懷絕技即六合神槍,授業於王仲錦......董先生年老病故,葬於村東南隅。”王仲錦是王氏家族遷居懷慶後的第四代傳人,他將董秉乾傳授的楊家六合槍結合自身練習時的領悟,加以改進,創編了“王堡槍術” 。

發展

經過不斷改進,王堡槍逐漸演變化成纏捉棍、大使手、小使手、大反槍、大蓋槍、大槍、 小槍、長打等訓練和實戰槍法套路。

王堡槍“槍法奇妙,奧妙。歷代先祖,槍法絕倫,為國立功,賞賜六品頂戴 ,錄用千總,準戴花翎者比比皆是......又於人保家防盜,受其惠者多不勝記”,故有“槍挑黃河兩岸”之美譽。也有人稱讚“陳家溝淨圈,王堡槍沒門”,將陳家溝太極拳和王堡槍相提並論,可見王堡槍的神奇和威名。

傳說

清朝末期光緒年間,王氏第十一代傳人王霖倉應邀進京,在皇宮中教授皇子貝勒們槍術。閒暇時,有大內高手與王霖倉過招較藝。王霖倉左手托槍,右手握槍桿尾部頂端,貼於右乳外側,雙手一仰一合,腰腿整勁,順達槍尖,以身進退,守中用中。遇時纏繞,或進或走;遇虛則硬打直進,藏臂伏頭,虛實結合,槍花少,實戰強,槍槍搶中門取要害,把大內高手緊逼的渾身冒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精彩的槍術過招贏得了皇子貝勒和大內高手們的喝彩。“神槍王霖倉”的威名不脛而走。自此,找王霖倉及到王堡拜師學藝的接連不斷。王堡槍在清末民初的北京、河南、山西、山東等地聲明遠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