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式衝鋒鎗

1956年式衝鋒鎗

中國56式衝鋒鎗是蘇聯AK-47突擊步槍的中國版本。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在1956年生產定型,按國際慣例應歸類為突擊步槍。20世紀80年代被81式自動步槍取代。發射7.62X39MM56式步槍彈。它與56式半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中國版)和56式輕機槍(RPD中國版)並稱為56式槍族。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複雜,成本高,耗材多。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56式衝鋒鎗中國56式衝鋒鎗

同一年定型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輕機槍),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製56式槍械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範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檔案,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槍、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56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是仿製前蘇聯AK-47型7.62毫米自動步槍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產品,1956年生產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開始設計幾乎都是仿照AK-47的·,僅僅是在快慢機當印有漢字。56式衝鋒鎗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自動步槍,至今仍在裝備部隊。

結構性能

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
56式衝鋒鎗與AK-47突擊步槍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衝鋒鎗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衝鋒鎗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摺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這些是外觀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56式衝鋒鎗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摺疊槍托衝鋒鎗,槍托向下摺疊。
56式衝鋒鎗系列的戰鬥射速為:掃射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採用槍機迴轉式閉鎖方式,活塞長行程自動原理。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自動機在任何環境下均能獲得足夠的後坐動能,確保在風沙等惡劣條件下射擊也有良好的可靠性。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巨大的後坐能量在射擊時產生強烈的震動,尤其點射時,很難控制槍身的抖動,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保險裝置

保險/快慢機位於機匣右後方。按壓快慢機至上方位置時為保險狀態,將鎖定拉機柄和槍機,阻止其運動;向下一檔至“連”或“L”處為連發模式,至“單”或“D”處為單發射擊模式。
後改成“0”,“1”,“2”;0表示保險狀態,1表示單發,2表示連發;後來我軍就通用0,1,2來表示槍的3種狀態

退彈過程

彈匣扣位於彈匣槽的後部。卸下彈匣後,後拉拉機柄,退出膛內槍彈。通過拋殼窗檢查彈膛及進彈口,釋放拉機柄,扣動扳機。

裝備情況

AK47突擊步槍AK47突擊步槍

長時間以來,中國戰術指導思想是“全民皆兵”,強調傳統步槍的作用,即能在中遠距離上瞄準射擊,在接近距離上要刺刀見紅,可以大量裝備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彈藥消耗,所以對單發步槍(半自動步槍)情有獨鍾。因此,一開始時,56式衝鋒鎗(突擊步槍下同)並未在全軍戰士中配備,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裝,主要是用於提供近距離的壓制火力,擔當“衝鋒鎗”的角色。在中印邊境之戰後,56式衝鋒鎗的裝備數量開始逐步增加,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56式衝鋒鎗已經成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在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鎗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鎗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鎗。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鎗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雖然我軍在1980年代全面裝備81式自動步槍,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衝鋒鎗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在民兵單位中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56式衝鋒鎗

改進型號

早期的56式衝鋒鎗完全仿自AK47,只是快慢機檔位上印的是漢字,刺刀也完全仿造AK47第三型刺刀,但這種56式衝鋒鎗產量不是很大,後來改進了準星並在槍管下增加了標誌性的摺疊刺刀,1963年,56式衝鋒鎗的改進型56-1式衝鋒鎗設計定型,56-1式衝鋒鎗主要供空降兵和特種部隊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原有的木製槍托改為可向下摺疊的鋼製框架槍托,使結構更加緊湊。
1980年,56-2式衝鋒鎗設計定型。56-2式衝鋒鎗的主要改進是取消了刺刀(但仍有少量依舊保留摺疊刺刀),槍托改為右向摺疊。另外在細節上也作了一些不易察覺的改進。如56式衝鋒鎗的保險扳把上端面形狀與機匣和機匣蓋間的讓位槽相同,當保險扳把處於保險狀態時,剛好可以蓋住讓位槽,攜行時可防沙塵進入。56-2式衝鋒鎗在此基礎上加寬了保險扳把的寬度,在機匣蓋的下檐設計了一個突出的“屋檐”,保險扳把在保險狀態下可伸入“屋檐”下,防塵效果更好。
在新材料的選用方面,56-2式衝鋒鎗嘗試了以玻璃鋼零件代替木製件的做法:護木、握把、槍托護板均採用玻璃鋼製件,握把的曲線形設計較原來的木製握把更為舒適。上、下護木分別以栓銷固定於槍身上。由於玻璃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遠優於木製件,而且耐潮濕,因此使用壽命長於木製件,而且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考慮,也有長遠的意義。美中不足的是,玻璃鋼零件不具備木製件所特有的彈性,因此在沿用56式衝鋒鎗槍身結構的情況下,上、下護木很容易鬆動。
早期的56式衝鋒鎗為鍛造機匣,後改為衝壓件。衝壓機匣和鍛壓機匣的區別主要是衝壓機匣上有鉚釘和衝壓凹坑,鍛造機匣兩側有長方形銑削凹坑以及固定木托形狀,衝壓機匣為類似AKM的流線形,鍛造機匣為AK47的多邊形。因為56-2式衝鋒鎗定型較晚,故一開始生產即採用了衝壓機匣,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將節套、尾座等零部件鉚接於機匣上,拋殼挺點焊於機匣左側內壁。
在摺疊槍托自動步槍的設計過程中,槍托的摺疊方式很重要。設計得合理,可以在充分發揮步槍火力優勢的前提下提高勤務性。設計得不合理,雖然牽強地縮短了全槍的長度,但影響了自動步槍的操作,是一種弄巧成拙、得不償失的做法。在56式衝鋒鎗原有的設計中,因為槍身右側有突出的拉機柄,所以背帶環被安置在槍身左側。
設計56-2式衝鋒鎗時,為了不影響原有的結構,側向摺疊的槍托只能向右摺疊。但這種設計必然會影響到槍托摺疊狀態下射手對保險扳把的操作(開、關保險,單、連發轉換等)。為解決這一問題,設計人員調整了槍托摺疊後的角度,使水平摺疊改為略向下傾斜,並在槍托右側護板上留出了為保險扳把軸讓位的槽子,以讓開保險扳把,方便操作。但這種方法並沒有完全解決槍托摺疊狀態下與保險扳把的干涉問題,尤其在射手戴手套射擊時更為不便。相比之下,81-1式自動步槍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56-2式衝鋒鎗作為56式衝鋒鎗的摺疊槍托改進型,由於操作性問題及81-1式自動步槍的定型,因此沒有像56式衝鋒鎗和56-1式衝鋒鎗一樣被廣泛列裝,但其摺疊槍托的結構及玻璃鋼材料的套用對後來國產自動步槍的研製生產有著非常的意義。
56式衝鋒鎗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複雜,成本高,耗材多。但由於50年代末中蘇關係問題而不能得到關於衝壓機匣這方面的援助,趙瑞之在1964至1967年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期間接觸過AKM,回國後便進行把56式衝鋒鎗的機匣改為衝壓生產的攻關研究,因為衝壓機匣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56式衝鋒鎗的生產線都逐步改為生產衝壓機匣,不過原裝備的銑削機匣的56式衝鋒鎗仍在使用。識別中國生產的衝壓機匣與其他國家衝壓機匣的一個明顯特徵,是中國的衝壓機匣鉚接方式與RPK類似,而與AKM不同。56C型短自動步槍。在中國的56式衝鋒鎗家族中有一支比較特別的步槍,它是“中國製造的AK47”中變化最大的一支,也是融入我國自己的設計思想最多、根據中國人的體型量身打造的步槍,這就是中國的QBZ56C式短自動步槍。56C短步槍是我軍裝備的第一支短步槍,至今仍在部隊中使用。該槍1988年開始進行改進研製.1991年批准設計定型,通常簡稱為56式短步槍,或56式短沖,最早的時候也被稱為56--3式步槍。
56C短步槍是在56-2衝鋒鎗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其結構原理與56—2衝鋒鎗基本相同,自動方式為導氣式,可單、連發射擊。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全槍的外形尺寸較小、質量輕、便於攜帶、操作使用方便。56C戰鬥時全槍長764毫米(槍托展開),攜行時全槍長557毫米(槍托摺疊),全槍重僅為2.85千克,相比56-2衝鋒鎗的槍長874毫米/654毫米、槍重3.9千克可以說有了較大改進,重量降低了27%。因此,56C短步槍特別適合於近距離(300米內)戰鬥使用,分解結合及維護保養也與56-2式衝鋒鎗一樣。
對56C短步槍的需求最早由西藏部隊提出。我國的西藏山地旅和邊防部隊由於所處環境和一般部隊不同,山高坡陡,不利於車輛行動,加之高原缺氧,人員體力消耗比較大。戰士在執行任務時,普遍反映單兵負荷重,攜帶笨重的步槍巡邏和執勤時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往往不堪重負。當時部隊強烈反映當時裝備的武器陳舊笨重、機動困難,要求編配的武器在保證適當的射程和威力的條件下,應大幅度減輕重量、縮小體積、提高攜行性。實際上我國無論是在裝備56衝鋒鎗時期還是後來裝備81式槍族,其中都沒有短步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輕武器裝備都是一刀切,不分兵種和任務通用一支槍。當時,中國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種配備的也是56式衝鋒鎗或81式步槍,攜行和使用都不方便。從部隊的需求情況看,需要一種火力介於衝鋒鎗和步槍之間的武器,非戰鬥人員平時在執行任務時既不會因為負重的原因影響本職任務,在遇到危險情況時,又可以較猛火力進行還擊。
06式5.56毫米口逕自動步槍,56式槍族的最新成員,是在56-1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外貿型號。

槍枝參數

口徑

7.62x39.00mm

全槍長

1102毫米(帶刺刀)

空槍重

4.3千克(不裝彈)

槍管長

414毫米。

膛線

4條,右鏇。

彈匣容彈量

30發。

射速

600發/分

槍口初速

710~730米/每秒

有效射程

400米

自動原理

槍機迴轉式閉鎖

使用者

使用國
阿富汗
阿爾巴尼亞
亞美尼亞
孟加拉國
貝寧
巴西
玻利維亞
波赫
高棉
查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
象牙海岸
克羅埃西亞
吉布地
衣索比亞
愛沙尼亞
芬蘭
加彭
蓋亞那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肯亞
科索沃
寮國
利比亞
馬達加斯加
馬里
馬爾他
墨西哥
摩洛哥
緬甸
尼加拉瓜
奈及利亞
朝鮮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盧安達
獅子山
索馬里
南蘇丹
斯里蘭卡
蘇丹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烏干達
美國
越南

葉門

非國家團體
泰米爾猛虎組織
車臣武裝組織
塔利班
基地組織
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
私人軍事服務公司(如俄羅斯的PMC企業RSB集團)

前使用國
北越

在國外大出風頭的中國武器

中國的軍用武器從最初的蘇聯援助,到仿蘇武器,到自立更生研製,再到現在的擁有中國自主產權的尖端武器,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目前我國的武器已經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以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獲得了出口國的好評。在世界軍火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想進口中國的武器裝備。
FC-1梟龍殲擊機| 中國殲-7戰鬥機| 殲-6| K8型教練機| 初教6型教練機| 強5型強擊機| 轟-6轟炸機| 江湖級護衛艦 | 納來頌恩級護衛艦 | 勝利級港口巡邏艇| 河谷級飛彈艇| R級潛艇| 上海級巡邏艇| 海南級獵潛艇| 59式坦克 | 69式坦克| 中國85式主戰坦克| 63式水陸坦克| 86式步兵戰車| 中國85式裝甲車| 63式裝甲車| 63式107MM火箭炮| PLZ45式155MM| 1956年式衝鋒鎗 | 海鷹系列反艦飛彈 | C801反艦飛彈 | 紅旗2型防空飛彈 | 凱山1號防空飛彈 | 紅箭-9型反坦克飛彈 | M族彈道飛彈 | 東風3型彈道飛彈

中國衝鋒鎗

衝鋒鎗是一種短槍管、發射手槍彈的抵肩或手持射擊的輕武器,裝備於步兵傘兵偵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軍等。基本特點可概括為:體積小,重量輕,靈活輕便,攜彈量大,火力猛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