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鐵劍

玉柄鐵劍,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它的出土,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簡介

所處時代:西周晚期

玉柄鐵劍玉柄鐵劍

器物規格:身長20厘米 莖長13厘米

出土時間:1990年

出土地點:河南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

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儘管“年老色衰”,看上去像塊不起眼的“烤紅薯”,但歲月不能掩埋它昔日的光華。它是一柄仿生寶劍,劍柄坐地,就是一桿破土而出、英姿颯爽的翠竹!

這把玉柄鐵劍,一下子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

構造

玉柄鐵劍玉柄鐵劍

劍身插在精心製作的牛皮鞘內,劍外有絲織品包裹的痕跡,劍柄是由和田青玉製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子(竹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代表君子),竹節分明,玉質細膩,溫潤光滑。劍柄中空,裡面插有銅製的芯,連線劍身和劍柄。由於埋藏久遠,劍身已斷為兩截,鞘身也因鏽蝕與劍身粘在一起,無法剝離。經過專家研究發現,這柄劍竟然是一塊煉滲碳鋼,而煉滲碳鋼就是由塊煉鐵經過長時間滲碳,反覆鍛打而成,所鑄器物也因此更銳利、堅韌。
玉柄鐵劍製作精美,集鐵、銅、玉三種材質於一體,是中國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製品。它的出土,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由來

由來背景

“中華第一劍”,昭示著鐵器時代降臨中國,其帶來的生產力革命與“鐵軍”誕生,必將摧毀周初“封建親戚,屏藩宗周”建構,新的大一統的帝國,行將崛起於東方……

玉柄鐵劍刺開泱泱吾華鐵器時代

出土發掘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劍長20厘米,莖長13厘米,屬西周晚期器物,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1990年2月,三門峽市公安局查獲了一起盜墓案,為了查明被盜墓葬的情況,追回被盜的文物,公安人員配合考古人員對盜墓現場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從現場勘查來看,盜洞零亂,盜墓者似乎並沒有找到墓葬的位置。就在這時,意外出現了,在距離一個盜洞僅30厘米的地方竟然有一個巨大的墓葬完好地被封存在地下。墓葬的出現,令所有在場的人深感震驚。隨葬器物豐富,種類繁多,放置有序,隨葬品還有大量的青銅禮樂器和玉器。從墓葬的形制和規格判斷,應該是一座國君墓,在槨室的東南角發現了這把寶劍。

“一片兒晶瑩透亮的美玉,方方正正的,約2厘米見方的樣子;中間有個小孔兒,嵌著亮晶晶的綠松石。玉質很好,溫潤白亮,好像是新疆產的和田玉!”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龍正先生在玉柄鐵劍陪伴虢國國君虢季“沉睡”黃泉2600年、於1990年重見天光時,第一眼所能看到的玉柄鐵劍,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玉片兒——“中華第一劍”劍柄的頂端斷面。

“玉器!玉器怎么能放在這兒?”王龍正非常疑惑,“玉器,應當放在棺內!槨內棺外出現玉器,當然讓人驚訝!安放玉柄鐵劍的地方,在虢季墓槨室的東南角;這地方,放的都是些青銅車馬器、兵器,根本就不是放置玉器的地方兒!”

現在我們知道,當初把玉柄鐵劍與車馬器(戰車上的青銅飾物)、兵器放在一塊兒,是非常合適的。“但考古發掘是自上面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揭露,玉柄鐵劍是直立倒插在那兒的,當初我做夢也想不到,它就是玉柄鐵劍呀!”王龍正說。

因為是下午清理出來的,還沒搞清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就收工了。“搞得我一晚上都沒睡好,老是想著它!”王龍正回憶道。

第二天,接著清理,發現玉器由方形過渡成了一個圓柱狀的東西,上面還刻著花紋什麼的。這,讓王龍正更加疑惑:“這樣的器物,見所未見。這塊根本不應放在這兒的玉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下清理。“是鐵!是鐵鑲在玉器裡面!”王龍正大叫起來。

儘管考古學家還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但此時,他們關注的已經不是玉器為什麼放在它不應該放的地方,而是鐵,鐵,鐵!!!“大家圍了過來,都不相信是鐵!這個時代,不應該有鐵器,太不可能!”王龍正回憶著,“姜濤虢國墓地考古隊隊長)看後,說是鐵。因為下部還埋在土裡,沒有看到鋒,還是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

此時,它到底是什麼器物,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最為重要的是,它竟然是件鐵器!

為慎重起見,暫停對它的清理髮掘,開始處理它周邊的青銅車馬器、兵器。

“兩天后,對其進行重點清理,發現它雖然整體斷裂,但中間還是有很細很細的部分連在一起。鐵鏽上,還能看到絲絹包裹後留下的痕跡。現在也有人傳說,它的外面還有個皮質劍鞘。也許是化驗出來的?這事兒我不知道。作為一位考古工作者,我主要負責發掘,觀察與記錄。當時,我沒有看到皮質劍鞘的存在或痕跡,只看到了它被絲絹包裹而留下的痕跡。”

再往下清理,發現它的鋒端插在木槨底部——這一插,阻斷了它的氧化,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一個寶貴而完整、至少看上去還銳不可當的劍鋒!“也許因了玉柄鐵劍直立倒插的緣故,當木槨年久損毀,瞬間坍塌時,一股自上而下的強大衝擊,把它給折掉了。因為黃土頃刻而下掩埋了它,所以直到我們發掘時,斷掉的玉柄並沒有倒下與劍身分家,還是直立在那兒的,而且中間似乎還有很細很細的連線。當然,你說這是劍斷銹連,也是可以的。”

命名

開始,考古學家們還不敢把這個鐵傢伙叫“劍”。“我們最初想,還是叫‘玉柄鐵削’吧,或者‘玉柄鐵匕首’!”王龍正先生說,“但鐵削就是個削刀,一般單刃不說,還在生產工具的範疇內。而玉柄鐵劍出土於兵器區,還是雙刃的,叫‘削’,顯然是有些不合適的。之後,大家傾向於叫它‘玉柄鐵匕首’,畢竟它不長,才33厘米(因為折斷,造成測量時取度不一,另一說是34.1厘米)。後來,大家覺得匕首不如劍好聽威風,等到正式定名時,就把它命名為‘玉柄鐵劍’了。”

意義

虢季墓是“199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當選理由是:“虢季墓……隨葬器物豐富,種類繁多,放置有序,為7鼎6簋規格。隨葬品還有大量的青銅禮樂器和玉器。青銅禮樂器有方壺、盤、方、、爵、方彝等和編鐘編磬等,還有兵器和車馬器等。玉器主要有玉覆面和玉組佩,死者腰身部位還發現一組珍貴的腰帶飾。出土玉柄銅芯鐵劍(即玉柄鐵劍),集鐵、銅、玉三種材質為一體,製作精美,是中國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製品,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綴玉面罩,由14件象徵面部特徵的玉片連綴在絲帛上製作而成,形象逼真,做工考究,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瞑目’造型,也是漢代金縷玉衣的雛形;一套8件有銘文的銅甬鍾,是迄今西周晚期墓葬考古發掘出土的唯一一套最為完整的甬鍾;由十二種金器組成的黃金腰帶飾,是中國最早的黃金飾品;整件毛織衣物,是國內同期墓葬發掘中僅見的;皮馬甲及盾牌也是國內首次發現;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書寫而成的遣冊,是國內發現的時代較早的書法珍品;300多件仿生動物玉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北溫帶地區生物品種……”

在如此之多改寫中國歷史的重大發現中,玉柄鐵劍無疑是最為偉大的發現。

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時代,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它的發現,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標誌著作為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宣告封建社會即將來臨。稱的上是“中華第一劍”!

玉柄鐵劍之玉質劍柄,是一株破土壯生的竹子:竹子已經拔出數節,數支螺鏇上沖的葉片盤鏇直入鐵質劍身——當下人們總在誤釋劍如柳葉,這哪是柳葉呀,分明就是竹葉!!!而劍柄空心,插入“銅芯”,連線劍柄劍身,這空心劍柄,也分明是竹子!!!

君子佩劍,君子佩玉;梅蘭竹菊,竹是君子——如果聯繫起來解讀著一系列中國特有文化精神,不難發現,“中華第一劍”不但改變了中國的物質世界,也締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締造它的人在傳播“中華第一劍”承載的精神——這一如“中華第一劍”埋在地下,鐵器時代照樣滾滾而來。

冷兵器之劍

我國現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劍出現在殷周時期。在西周初期的車戰組合中,劍的地位並不重要,主要用於自衛或肉搏。春秋之後,因為步兵的興起,劍作為一種武器開始受到重視,長度在28--40厘米之間。到三國時期,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自東漢之後,劍在戰場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帶寶劍的風氣未變,另外劍也作為法器或象徵物而存在。自明之後,冷兵器逐漸式微,而劍則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