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60

獵鷹-60

獵鷹-60,地空飛彈系統的型號,屬於中高空防空飛彈。

簡介

獵鷹-60獵鷹-60

“獵鷹”的基本型號是地空飛彈系統,可以發展成艦載型,或與高炮組成一體化火力單元。其主要作戰使命是攔截入侵的高機動、掠地飛行的戰鬥機、轟炸機、攻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和空地、反艦飛彈。陸基型採用輪式卡車底盤和五聯裝發射箱,機動靈活,用於伴隨地面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一個作戰單元包含有搜尋監視雷達車1輛,跟蹤照射車3輛,飛彈發射車6輛和電源車1輛,能夠形成密集的防空火力。飛彈為圓柱體彈身,雙X氣動布局,全長3.89米,彈徑208毫米,重220千克,最大機動過載35G,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作戰高度30米~12000米。採用內裝鋼珠的預製破片戰鬥部,可殺傷較大範圍內的目標。攔截目標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00米/秒,最大機動過載7G,基本涵蓋了各種戰機和空地飛彈的性能範圍,因而“獵鷹”的作戰對象範圍較廣。
防空飛彈使用捷變頻雷達半主動制導方式,能全天候作戰,系統反應時間為9秒。它採用了微處理器智慧型模組技術,是一種具有人工干預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統,這一技術屬於世界先進水平,是一般中低空地空飛彈所不具備的。“獵鷹”的抗干擾能力很強,即便在複雜電磁環境中難以測出目標斜距時,仍能有效投入使用。其制導精度也高,單發殺傷機率達60%~70%。不僅如此,它還有對付多目標的能力,可同時處理40批目標,跟蹤其中最具威脅的12批,並攻擊3批目標。
“獵鷹”與已開發國家的同類飛彈相比,具有飛行速度快、威力大、抗干擾力強、攔載範圍廣等特點,作戰效能比世界上套用較廣的法國“響尾蛇”近程地空飛彈,以及台灣裝備的美制“小檞樹”地空飛彈都高。“獵鷹”LY-60防空飛彈系統還參加過歷屆珠海航展,為祖國和廣大科研人員爭得了榮譽。

研製背景

獵鷹-60系統的跟蹤照射雷達車,同樣採用方艙結構獵鷹-60系統的跟蹤照射雷達車,同樣採用方艙結構

5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建立以面空飛彈和高射炮組成的防空體系。飛彈主要是“紅旗”-1、2,其中“紅旗”-1為“薩姆”-2飛彈的國內組裝型號,“紅旗”-2為仿製型號,高射炮口徑主要為25至100毫米。在這樣的防空體系中,面空飛彈主要構成2000米以上高度的垂直殺傷空域,高炮垂直殺傷空域高度為10至6000米,而2000米至6000米之間高度為飛彈和高炮的複合殺傷區。這種防空體系主要是為抗擊高空高速突防的轟炸機空襲而設計的模式,是以噴氣式機群採取二戰期間那樣的大編隊、用常規航彈摧毀目標的作戰樣式為前提的。然而,到了50年代中後期,空襲和入侵樣式的改變使得這種體系出現了漏洞。

“紅旗”-2(HQ-2)

“紅旗”-2(HQ-2)屬於中高空防空飛彈“紅旗”-2(HQ-2)屬於中高空防空飛彈

屬於中高空防空飛彈,1964年開始研製,1967年7月定型。其性能突出,曾多次擊落過美制U-2高空偵察機。“紅旗”-2曾出口國個國家,還改裝成戰術飛彈用於出口(外軍代號CSS-8,出口型稱M-7)。
50年代空襲目標的突防方式轉向低空和超低空。理論上,這個垂直空域處於高炮殺傷界限以內,但是高炮的火力局限導致作戰效率低下。高炮是依靠發射大量彈丸,在目標附近形成近炸和破片殺傷區域來毀傷目標的,因此除射高和射程外,用有效射擊斜距描述高炮殺傷範圍更為準確。57毫米高炮射擊斜距約7000米,因此在“紅旗”-2飛彈50千米最大射程到高炮7000米殺傷界限之間,存在近40千米的區域不是複合殺傷區,完全要依靠“紅旗”-2飛彈獨立進行攔截作戰。在空襲目標突防轉向低空和超低空後,可以接近到“紅旗”-2飛彈陣地7千米左右而不受威脅。前來空襲的飛機有機會先用射程超過7000米的武器摧毀高炮陣地,然後從撕開的缺口直接攻擊核心的地空飛彈陣地。當時,對付低空突防空襲主要在“紅旗”-2飛彈正面部署各種高炮,形成交疊的火力殺傷區,同時部分高炮前移部署,延伸殺傷區。這種部署方式受限很大,因為靠前部署需要考慮後方火力殺傷區造成的地面殺傷,高炮彈丸爆炸摧毀低空目標的同時,會對地面造成殺傷。尤其高炮採取層層阻攔射擊或者追蹤射擊,對地面殺傷程度非常嚴重,甚至可能超過空襲造成的傷亡。因此,防空體系中需要一種射程在10至20千米左右的武器,彌補中低空火力殺傷區。
中國的防空體系不僅是遂行要地防空,還擔負野戰防空使命。作戰部隊的野戰防空當時都是在沿途部署防空部隊,主要裝備為高射炮。這些體系在當時以防禦為主的作戰樣式中可保障部隊在兩個要地防空區域之間獲得防空掩護,但同樣面臨低空飛行目標襲擊的問題。抗擊低空襲擊最大的困難在於飛機都是藉助地形地物飛行,接近後突然拉起或直接投彈,高炮難以及時做出反應。對空射擊作戰表明,只有採用射擊指揮儀組織射擊,才能有效殺傷低空或超低空突防的目標。一些戰鬥機在低空進攻時,往往採取反指揮儀機動,破壞指揮儀測量條件和精度,造成指揮儀在高炮射擊時誤差增大,高炮命中率急劇降低。而且低空突防射擊時機非常短暫,稍縱即逝,高炮卻要靠多輪射擊才能提高命中率,飛機往往能取得成功,造成地面損失慘重。對此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採用打擊低空目標的飛彈武器。
6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發展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程空空飛彈。這種飛彈的設計宗旨就是利用雷達制導,使戰鬥機具備全向攻擊能力。當時紅外空空飛彈只能跟蹤飛機尾部噴管信號,因此必須從目標後方進入攻擊。由於當時雷達裝置體積較大,因此通常只在空空飛彈上安裝被動接收和測向裝置,由機載雷達提供照射燒穿波束,彈上無線電尋標器只要確定反射信號的空間方位,就可控制飛彈對準信號飛行。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發展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面空型號,稱其為“紅旗”-41型飛彈,準備用於海軍護衛艦和地面機動發射平台。後來有人提出要體現該型飛彈採用了60年代的技術,因而改稱為“紅旗”-61。

中國主要防空飛彈

防空飛彈已成為現代防空中主力攔截武器。隨著空襲方式的改變,防空飛彈的發展重點已逐步轉向反導系統。新一代的防空飛彈更加突出反導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和快速機動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