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教練機

獵鷹被譽為“飛行最快的鳥”,以獵鷹來命名L15,自然應是“機如其名”。獵鷹採用了第三代戰鬥機的典型氣動外形,類似與美國F-18的大邊條加中等後掠角上單翼,使得它能完全模擬三代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數字式三軸四餘度電傳飛行控制系統、一平兩下座艙布局等先進設計代表了國際最新的技術潮流。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張雲川指出,獵鷹是中國教練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中國教練機研製的跨越式發展。
按照規律,每4-6架戰鬥機就要配備一架教練機,研製出能滿足第三代戰鬥機訓練又能和第二代戰鬥機訓練相銜接的高教機種是各國的需要。國外權威機構預測未來20年將有2000架以上的市場需求。
洪都集團的獵鷹融合了多項最新航空技術。獵鷹的壽命很長,設計為1萬小時,這是國產軍用飛機中最高的。據稱,獵鷹還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許多軍迷認為獵鷹從總體技術性能上與俄羅斯的YAK-130、米格-AT和美國/韓國的T-50處於同一個量級,而成本上則明顯比它們低,在國際競爭中有很強的競爭力。
L-15是性能先進、技術複雜、質量要求高、達到國際同類飛機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噴氣式高級教練機,體現第三代先進戰鬥機的使用特點和訓練要求,有良好的可靠性、維修性和綜合保障性。該機可裝備空軍訓練基地,用於基礎改裝訓練和戰術訓練,銜接第三代戰鬥機的訓練需要,並適當兼顧第四代戰鬥機的訓練需要。它還可裝備作戰部隊,用於部分作戰改裝訓練和戰鬥訓練。此外,它還能裝備飛行學院進行高級駕駛技術訓練和專門科目訓練。
按常規,一架新機詳細設計至少需要一年時間,L-15的詳細設計只花了半年時間;工裝設計與製造,一般至少要一年時間,L-15隻用了五六個月;完成一架新機部裝少說也要半年時間,而L-15從具備全面開鉚條件到完成部裝,只用了短短兩個月!而總裝只用了一個半月。
從正式發圖到飛機上天,僅用14個多月時間。在如此短的時司里把新機送上藍天,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洪都人的驕傲
洪都創建至今已50多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洪都人艱苦奮鬥,在我國航空工業史上創下許多第一,為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洪都是中國空軍教練機最大的提供者,幾十年風風雨雨,共生產交付了4800多架飛機。從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成功製造開始,洪都便與“教練機”的名字同行。
初教6是中國飛行員優秀的啟蒙教練機,至今已生產了數千架,遍布全國各地,並外銷到多個國家。K-8教練機完全可與世界著名的基礎教練機媲美,不但裝備了我國空軍,還有200多架飛出國門落戶世界眾多國家。
放眼世界,現役的高級教練機,如義大利的MB-339、英國的“鷹”、法德的“阿爾發噴氣”、美國的T-38A以及我國的殲教7等機種,大多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的,大部分即將達到使用壽命,性能上不能滿足培訓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員。從目前使用的高教機看,由於其氣動布局局限性、採用渦噴發動機、機械操縱、壽命短等一系列固有缺陷,其性能無法與第三代戰鬥機匹配,因而難以滿足高效費比訓練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員的要求。具體表現在:飛行性能與第三代戰鬥機性能不匹配,無法完成第三代戰鬥機大迎角高機動訓練科目;需要在第三代戰鬥機同型教練機上重新適應電傳操縱訓練;使用渦噴發動機,耗油率高,難以保證一次起落完戎兩個訓練課目,增加了訓練時司;機體與發動機翻修期和總壽命短,訓練效費比低。世界上正在形成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研製熱朝,Mako、T-50、雅克-130等新機相繼問世。因此,洪都決定自籌資金研製高級教練機,這不僅僅是共都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更是洪都人為國防建設的大局著想。
1998年11月,洪都正式將高教機研製納入公司科研計畫。進入21世紀,洪都集團加快了新高教的研製步伐。2001年2月,洪都董事會正式批准高教機在公司內部立項,隨後成立了行政指揮系統、設計師系統和型號辦公室,並把L-15研製作為公司“生命工程”來抓。2003年1月,國防科工委批准將L-15高教機列為軍貿出口產品。2004年1月,中航二集團批准L-15高教機立項研製。
2004年6月17日,L-15總體技術方案通過了評審,標誌L-15凍結技術狀態,進入詳細設計階段。但離擬定的初步首飛目標只有500多天時間,這期間卻要完成詳細設計、樣機試製、地面試驗以及確保首飛等多項研製工作。
廣泛合作
洪都集團以往只有二代飛機的研製經驗,沒有任何三代機的預研技術儲備。因此在L-15研製過程中洪都廣泛藉助外部力量,實現跨越發展。
例如洪都集團與俄羅斯雅克設計局進行了關鍵技術的合作;通過中航技進出口公司與斯洛伐克PSLM公司簽訂了首飛用2台DV-2X發動機的契約;與烏克蘭簽訂了L-15配裝AI-222K-25和AI-222K-25F發動機的協定。與此同時,還和國內多家廠、所開展廣泛的合作。尤其是與618所聯合研製了電傳操縱系統。
L-15飛機的前風擋玻璃採用的是耐應力腐蝕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的定向有機玻璃。該玻璃厚18毫米,弧框弧長1.7米,弧框寬度0.93米,安裝角32°,在目前國內現役戰機中屬面積最大、安裝角最大的風擋玻璃。這種玻璃成型難度大,洪都也無此加工設備。中國一航成都飛機工業公司不僅按要求提供了風擋玻璃,還為洪都承擔了大型鈦合金框、肋以及多曲率蜂窩零件的加工任務。
性能領先 前景廣闊
L-15的先進設計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優良的總體氣動布局採用大邊條機翼和翼身融合體的新型氣動布局,並通過合理配置機翼前緣大邊條和前襟的控制規律,充分利用了邊條渦能量的氣動增益,增加了全機最大可用升力係數和失速迎角,使可控飛行迎角大於30°,提高了飛機的敏捷性和大迎角機動飛行能力。
過翼身融合體與大邊條機翼的一體化綜合設計,有效地減少了全機的波阻和廢阻,不僅保證了優良的超音速飛行能力,提高了亞跨音速飛行範圍內的升阻比,也增大了機體的可用容積,減輕了結構重量。
採用淺S型進氣道,通過最佳化進氣道內管道的流管走向和面積分布,提高總壓恢復係數,特別在進口布局上藉助邊條翼及機身禁止作用,有效地降低了進氣道進口氣流的當地迎角和馬赫數,減小了高空小速度情況下進氣道的流場畸變,進一步保證了大迎角、高機動飛行中發動機穩定工作可靠性。試驗證實總壓恢復係數達到97%,具有國際先進水平。L-15在上述飛行平台基礎上再配之以三軸電傳飛控系統,可以進行與三代機相類似的作戰方式和戰術飛行訓練,例如進行全面攻擊訓練,超視距模擬攻擊訓練,大迎角過失速機動與脫離等大機動飛行訓練。
先進的電傳飛控系統L-15是國內第一個配裝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教練機,具有國際同等水平。除電傳飛控系統外,兼有雙余度模擬備份,使飛機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和操縱品質。飛控計算機採用串列背板匯流排技術,可實現不同通道之間資源共享。採用先進的數字伺服和直接驅動舵機(DDA),減輕了重量,提高了可靠性。串列背板匯流排飛控計算機和DDA舵機都是國內最先進技術。
高度綜合化的航空電子系
統系統可實現綜合管理與監控,採用SMART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採用先進的可變畫面顯示機制,四個顯示器可互為備份,具有雙余度匯流排控制器,提高任務完成可靠度。座艙布局為前艙一個平視顯示器和兩個多功能顯示器,後艙兩個多功能顯示器。整個座艙布局整潔、大方、信息顯示豐富,接近三代飛機的人機界面,符合國際潮流,具有較好的擴展性。可集中顯示飛控、發動機參數、非航電數據與信息。採用雙桿系統(HOTAS),使飛行員更加輕鬆駕駛。
先進的座艙布局座艙視界良好,前艙前下視角為16°,後艙為6°。可配裝機載戰術訓練模擬系統。可以模擬各種飛行狀態下的實戰科目(空空飛彈空戰、空對地攻擊和電子戰等)。
高密度結構布局飛機採用結構損傷容限和最佳化設計,機體結構壽命達到10000飛行小時/30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目前國內機體壽命最高的。大面積採用複合材料結構,在國內第一個採用全高度蜂窩複合材料夾層結構的全動平尾。採用機身、機翼整體油箱,進氣道與結構承力部件一體化設計,大量採用結構整體件。活動整體艙蓋採用整體骨架加工,是國內第一個最大整體骨架艙蓋。發動機艙採用超大活動艙門,大大提高發動機的維護性。
可靠性高、全壽命費用低L-15的設計還十分注重全機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和綜合保障,同時嚴格控制成本和重量。飛機採用全壽命費用設計,全面降低全壽命周期費用。飛機平均故障間隔飛行時間大於4小時,是國內軍用飛機最高指標。
L-15性能先進,最大平飛馬赫數超過1.4,實用升限超過16000米。尤其是200米勵的爬升率,比T-38A大80%以上。該機限制過載+8/-3g。另外,由於發動機推力大,地面滑跑距離可比上一代教練機大幅減小。該機航時(不帶副油箱/帶副油箱)為2.5/4.2小時。
在大迎角機動飛行上,“鷹”100、“阿爾發噴氣”、T-38最大可控飛行迎角均不超過20°。L-15在可控迎角30°的基礎上再配之以三軸電傳飛控系統,可以進行與三代機相類似的作戰方式和戰術飛行訓練,例如進行全面攻擊訓練,超視距模擬攻擊訓練,大迎角過失速機動與脫離等大機動飛行訓練,而上一代教練機無法進行上述訓練課目。L-15採用電傳操縱系統後,與上一代教練機的機械操縱系統相比,在飛機的平衡操縱、機動操縱、飛機的動態反應、大迎角飛行能力、抵抗進入危險狀態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L-15武器、火控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據分析預測,未來10~20年全球高教機/輕型攻擊機需求量非常大,主要競爭機種為俄羅斯研製的雅克-130、歐洲研製的Mako、韓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T-50"金鷹”等。L-15高級教練機與國際在研的幾種高級教練機相比,優勢也相當明顯。
L-15與雅克-130相比,雅克-130是亞音速飛機而L-15是超音速飛機。L-15在最大爬升率、穩定盤旋過載等反映機動能力的性能指標上領先於雅克-130,而其它飛行性能數據均與雅克-130基本相當。
L-15與T-50、Mako在性能指標、總壽命上處於同一水平,但單機售價僅為T-50的60%、Mako的80%左右,且效費比與其它幾種高教機相比高20%以上,這就意味著L-15比T-50和Mako更加具有競爭力。因此,L-15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