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初教-6教練機

中國初教-6教練機

中國初教-6教練機串列雙座螺鏇槳教練機,長期服役於我國空軍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國初級教練機的主力。初教-6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研製,57年7月開始設計,次年8月原型機首飛,62年1月定型並生產5架原型機,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里斯B發動機和配套螺鏇槳。半年後批量生產,批量生產型號改用活塞-6星型氣冷9缸(HS-6)發動機,額定功率198.5千瓦,配“奮發”-530自動變距雙葉全金屬螺鏇漿。

研製歷程

中國初教-6教練機中國初教-6教練機
真正大量生產裝備的是初教-6甲,裝一台提高功率的活塞-6甲發動機。機上主要設備包括超短波電台無線電羅盤。由於歷史原因,直到1980年,國家才為初教-6頒發了國家質量金獎。

談談具體研製情況。1957年第四季度,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兩側進氣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殲教-1正式完成打樣設計,並進入工作圖設計。此時航空工業局下達了新的關於設計一架前三點螺鏇槳初級教練機的任務。

我國當時正在生產的初級教練機初教-5是按蘇聯雅克-18後三點式教練機仿製的,適應不了前三點飛機的訓練要求。另外初教-5的鋼骨架外罩蒙布結構也已落後。由於雅克-18的電功率不夠,無法採用國產的超短波電台時,這更促使國家決定由生產初教-5的南昌飛機製造廠研製新型教練機。主要負責的設計師包括林家驊徐舜壽黃志千等。

其中林家驊同志原為320廠設計科副科長,對初教-5非常熟悉,其他設計人員同樣具有相當的能力和經驗,對自行研製初級教練機決心和信心很大。用後來參與者的話說:“何況當時連印度這樣的國家都已有自己的初級教練機,所以,全室同志的決心是很大的。”這裡可見科研界對印度的蔑視。

在此之前,經過7年的艱苦創業,南昌廠已初具規模,完成了由修理階段進入仿製階段的轉變,基本掌握了活塞式飛機的製造技術。因此初教-6的研製速度是驚人的。5月飛機設計室正式成立。第一架初裝鉚接只花了兩個星期,總裝裝配僅用7個晝夜,試飛準備工作一天就全部完成。8月27日中國第一架自己設計、製造的螺鏇槳教練機——初教-6首飛成功。從開始詳細設計到首飛總共只用了72天。

布局設計

中國初教-6教練機中國初教-6教練機
在實際設計中,初教-6並非全新設計,基本上是初教-5的改型。外觀上最大的改進是後三點起落架改為前三點起落架。同時為了改善飛機前方的視界,必須砍掉初教-5機頭凸起礙事的發動機冷卻口。為此選用了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里斯B”發動機和配套的螺鏇槳。總的來看,初教-6的氣動布局及結構設計與初教-5相近甚至相同。後來由於捷克方面不能按時提供選定的發動機,因此試飛原型機上只能採用國產愛姆-11(M-11)發動機及其配套螺鏇槳。但在試飛過程中發現,使用該型發動機與其配套的螺鏇槳不能變距,因而很多機動動作無法完成,最後改用蘇制AI-14P發動機。使用過程中發現該型發動機的排煙罩過於暴露,加之駐訓初教-6的機場多為草地機場,從而發生了多起因排煙罩進細小物粒,而使發動機火花塞堵塞導致的空中停車事件,甚至造成了不少人員傷亡。此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較好解決。

活塞-6發動機實際上是AI-14P的仿製品,於1962年6月4日通過國家鑑定,並安裝於生產型的初教六上。活塞-6發動機還用在哈飛的運-11上。由活塞-6改進的活塞-6丙發動機也套用於701及延安2號試驗型小型直升機上。

中國初教-6教練機的改型有初教-6甲、初教-6乙和“海燕”型農業飛機。其中甲型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原型機發動機、螺鏇槳有不匹配的現象,機動飛行性能低下,為此部分科研人員曾有過改為仿製雅克-18A的意見,但最終以研究甲型解決了上述問題。初教-6乙是加裝武器的改型,裝兩挺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備彈120~180發;可掛10~25千克的炸彈2枚;增加相應的瞄準具與照相槍。該型號在1964~1966年由南昌飛機廠改裝了10架。儘管初教-6作為一種低速螺鏇槳飛機,沒有採用什麼高新技術,但安全可靠,堅固耐用,易於操縱,其起飛滑跑距離僅280米,著陸滑跑距離350米。初教-6運行費用低廉,非常適合用於初級教練和運動航空用途。

中國初教-6教練機機頭根據安裝發動機的要求,設計為梁式承力結構,外面有發動機罩。其餘部分為硬殼式結構。整個機身為全金屬結構,外形光滑。採用全金屬雙梁式下單翼,分為中央翼、左、右外翼3段。中央翼梁與機身固定在一起,外翼、中央翼為可拆卸式連線。右外翼裝有空速管。機翼後緣裝有普通襟翼和副翼,外翼上反角7°根部翼型為NACA23016,中、外翼連線處翼型為NACA23015.2,翼梢翼型為NACA4412。尾翼由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組成。都是普通梁、桁、肋結構。方向舵和升降舵都有調整片。採用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為支柱式,向後收入前機身內。主起落架為半搖臂式,向內收入中央翼的起落架艙。主起落架的減震器適於在草地上起落,能承受缺乏經驗的學員操作能力不足而粗暴著陸帶來的衝擊。機輪採用中壓輪胎,主輪可制動。

座艙分為前艙和後艙,艙蓋由前風擋、前活動艙蓋、中固定艙蓋及後活動艙蓋組成。前後艙有聯動的雙重操縱機構和各種指示儀器。裝有高度表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儀磁羅盤和發動機轉速表等飛行儀表;超短波電台和無線電羅盤等無線電設備。座艙蓋相對窄小,飛機在空中稍一顛簸,飛行員的頭部就會撞到艙蓋,這也是我軍老一代飛行員常年佩戴皮質飛行帽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戴上了又大又圓的頭盔駕駛老式飛機,頭部活動將更為受限。該機前下方視線不好,在飛機降落前的瞬間,前方的視線完全被高高翹起的飛機頭擋住,飛行員只能通過從側方觀察來判斷滑行方向是否正確。

發展前景

中國初教-6教練機中國初教-6教練機
“海燕”農業飛機是南昌飛機公司在初教-6基礎上研製的農業多用途專業飛機。85年5月開始設計,6月投入試製,8月17日試飛成功。“海燕”可按用戶要求,改裝成A、B、C三種型別。B型為純農業機,用於噴灑農藥、施肥、播種、森林滅火等。最低作業高度可達1.5米,最小作業速度155千米/小時,噴灑寬度達30米。C型為巡邏觀測機,用於空中巡邏、漁情探測、漁政管理、護林防火、防汛指揮、地質勘探、大地測量和航空攝影等。為延長續航時間,在中翼前緣左右各裝一個容積為50升的燃油箱。A型為多用途機,兼有B、C兩型機的特點。此外“海燕”還可改裝成空中遊覽機。“海燕”能在土跑道或草地上起飛降落。A型售價約24.5萬元,B、C型機22.5萬元,依不同配置和銷售途徑浮動在22.5萬元~26萬元之間。在國外銷售價格為A型機8萬美元,B、C型機7.5萬美元。

正是因為有上述優點,大批的初教-6從60年代一直用到了現在。該機還出口阿爾巴尼亞等國。2000年,斯里蘭卡向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購買了一批初教-6,命名為PT-6。在初教-6和K-8中隊的基礎上,斯里蘭卡成立了飛行訓練學院,作為空軍第一飛行訓練大隊的一部分,其基地設在阿努拉德哈普拉

在美國,不少航空愛好者也購入了二手的軍用初教-6或全新的“海燕”自娛自樂。美國愛好者還曾專門邀請中國相關的設計師前往美國座談。目前,洪都集團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專營海燕螺鏇槳飛機出口業務的伊格萊特公司。據報導,美國試驗飛機協會有120多架初教-6,澳大利亞有50多架初教-6。

目前在北京也已有初教-6飛行訓練服務,受訓者需繳納2000元/小時的費用,需通過至少40小時飛行訓練,方可獲得正式飛行資格。這甚至高於美國同類飛行訓練的費用。大同航空訓練基地的價格則相對便宜,且只需15天即可完成相關飛行訓練。

進口中國初教-6教練機的國家有:阿爾巴尼亞、孟加拉高棉朝鮮坦尚尼亞尚比亞等。到1996年年底止,共生產各型飛機2000餘架,其中出口200架左右。

技術數據

中國初教-6教練機中國初教-6教練機
翼展:10.18米
機長:8.46米
機高:(停機狀態)2.94米(飛機呈水平狀態)3.25米
翼面積:17.0平方米
主輪距:2.87米
前主輪距:2.284米
起飛重量:1419千克
空重:1172千克
機內載油量:11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286千米/小時最大允許俯衝速度:35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170千米/小時,高度1000米
最大爬升率:6.3米/秒,海平面
爬升時間:0到3000米高度16分
升限:5,080米
續航時間:3.6小時
航程:64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280米,水泥跑道
著陸滑跑距離:350米,水泥跑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