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茂鄉

物茂鄉

物茂鄉位於元謀縣西北部,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南距元謀縣城29公里,北距永仁縣城31公里。交通便利,108國道和永武高速公路南北貫穿全鄉,是元謀縣對外開放的視窗和北大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國家級風景區 國家級風景區

物茂鄉位於元謀縣西北部,總面積245平方公里,轄物茂、羅興、虎溪、凹鮓、芝麻5個村民委員會,共5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回、傈僳等12個民族,總人口16149人,少數民族人口6302人,占總人口的39.4%。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南距元謀縣城29公里,北距永仁縣城31公里。交通便利,108國道和永武高速公路南北貫穿全鄉,是元謀縣對外開放的視窗和北大門。
物茂自然資源豐富,景觀優美、名勝薈萃。石膏礦、石灰石礦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虎跳灘景區獨具特色,虎跳峽兩岸儘是奇險怪峰,峽谷幽清秀美、曲經通幽,瀑布下深潭倒映山影,讓人流連忘返; 小河蝴蝶人遺址、雷佬元謀人化石等歷史文化遺址保存完好, 你可以在這裡追尋古猿人的歷史足跡;著名的國家AAA級土林風景區距鄉政府5公里,景色雄奇壯觀、千姿百態、粗獷原始,猶如鬼斧神工,景觀天然而成,栩栩如生,神秘莫測,好似凝思佇立,讓人不禁遙想起當年一個個讓人遐想的神話故事,是您休閒、旅遊、度假的好場所。

歷史沿革

物茂鄉物茂鄉

康熙初,元謀縣下設七馬,今物茂鄉境設多聞。康熙四十五年(1706)改設五馬,設普文馬,下轄12甲。乾隆初,改馬為鄉,屈常山鄉

1930年推行自治,改鄉為區,改甲設鄉,本境屬第六區之第七、第八、第九、第十4鄉。1934年,將第七鄉改為那化鄉、第八鄉改為午茂鄉、第九鄉改為多文鄉、第十鄉改為溏角鄉(塘郭)。河外凹鮓各村屬永仁縣,芝麻各村屬武定縣。1938年廢區設鄉,全縣設12鄉鎮,為物茂鄉。1944年1月將全鄉12鄉鎮合併為鄉1鎮,物茂鄉合併土林鄉稱土林鄉,各保所轄村莊不變。

1950年l月19日元謀解放,建立人民政權。1951年11月機構調整,改士安區為第一區,仍設物茂鄉。1953年將全縣改設2區1鎮,調整鄉級規模,屬第一區,分別設物茂鄉、多克鄉和虎溪鄉。1955年撤區建直轄鄉,分設物茂、虎溪2鄉。1957年縣鄉規模作局部調整,全縣由30鄉改設32鄉,本區域內分設物茂、虎溪、芝麻3鄉。1958年將全縣調整為17鄉,設物茂鄉。1959年改先鋒人民公社為苴林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1961年,宜摸施獨(雲峰)、摸魚鮓兩村由江邊人民公社劃入,歸芝麻管理轄區。1962年調整公社規模,改苴林人民公社為苴林區,改管理區為小公社,改小公社為大隊。1969年3月,改苴林為人民公社,改小公社為大隊,本區域內設芝麻、凹鮓、物茂、多克4個大隊。1972年7月3日,芝麻、凹鮓、物茂、多克4個大隊由苴林公社劃出,成立芝麻人民公社。1973年為加強山區建設,先將練黃、大雷宰、國興、丁舊4村由芝麻大隊劃出,成立元永大隊。1973年末,芝麻公社共轄6個大隊。1981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因芝麻公社所在地名為物茂,改名為物茂公社。1984年4月進行農村體制改革,設區建鄉,改公社為區、改大隊為鄉鎮。1988年4月撤區建大鄉,改小鄉鎮為行政村,物茂鄉下設物茂、芝麻、凹鮓、羅興、虎溪5個行政村。1995年,物茂鄉轄物茂、芝麻、凹鮓、羅興、虎溪5個行政村,下轄51個自然村(村民委員會),61個合作社。

1998年冬至1999年春,江邊那志村4戶農戶和姜驛鄉阿谷租村1戶農戶,白果村1戶農戶共6戶31人搬遷至物茂鄉羅興村委會蓮花山腳居住,稱蓮花新村。2000年7月,改行政村為村民自治委員會,村公所改稱村委會,原村民委員會改稱村民小組。2004年3月,姜驛鄉以都拉19戶79人搬遷至羅興村委會金沙坪居住。稱金沙坪新村。2005年,物茂鄉轄物茂、羅興、虎溪、芝麻、凹鮓5個村委會,下轄53個村民小組。

經濟狀況

工業總產值完成7451萬元(現價),其中農業總產值4898萬元,工業總產值2553萬元。財政總收入249.03萬元,完成地方收入73.64萬元,完成財政支出260.33萬元,年末全鄉存款餘額1423萬元,經濟總收入完成380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1.7元。糧食總產量達5390.67噸,大春作物栽種面積1.6萬畝,小春作物栽種面積1.2萬畝,蔬菜1萬畝,鄉鎮企業收入8815萬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24萬元,從業人員1346人。上交稅金7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3個,投資564.66萬元。全年接收鄉外搬遷戶22戶87人。在實施溫飽示範村項目工程中共投資12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全鄉新建沼氣430口,實施荒山造林4160畝,完成天保工程11935畝。

人口民族

全鄉總戶數4134戶,總人口16149人,其中:男性8259人,占總人口的51.6%, 女性7890人,占總人口的48.4%,非農業人口295人,占總人口的1.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9‰,控制在4.54‰的範圍內。鄉內居住著漢族、彝族、苗族、回族等11個民族,漢族人口10285人,占總人口的64.3%,少數民族人口6302人,占總人口的39.4%。其中:彝族5999人,占總人口的37.5%;苗族2人,占總人口的0.01%,回族顧9人,占總人口的0.08%, 其它少數民族292人,占總人口的1.67%。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壩結合部的5個村民委員會。

特色產業

元謀縣精品瓜基地元謀縣精品瓜基地

物茂鄉立足鄉情,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積極培育“幾大產業”:
1、糧食:按照“穩糧調結構,提質增效益”的糧食生產方針,物茂鄉圍繞市場定計畫,明目標,辦市場,樹樣榜,抓措施,促落實,狠抓糧食生產。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達5672.55噸。
2、蔬菜及繁制種:按“政府引導,部門服務,企業帶動,農民自願”的原則,物茂鄉積極推廣“公司+協會+農戶,科技、市場、信息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蔬菜良種繁育產業,2006年共種植農作物13885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9434畝,種植德國米蔥15畝,脫毒紅薯2974畝,實現經濟收入6707萬元。2006年繁制種350畝,實現產值140萬元。
3、經濟林果:2006年共種植經濟林果1300畝,其中,龍眼800畝,青棗300畝,芒果200畝,實現經濟收入86萬元。
4、畜牧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圍繞“引良種,抓示範,促推廣,抓規模,活流通,強防治,控疾病,增效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引導扶持農戶發展生豬、家禽、黑山羊養殖,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及肉食品檢疫工作,有效防止疫病發生。2006年,大牲畜出欄5192頭;生豬出欄12962,山羊出欄7051隻;家禽出欄30370隻;肉類產量達1390萬公斤,禽蛋產量達20.7萬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1349萬元,比上年增179萬元,增15.3%。
5、旅遊產業發展良好:鄉人民政府按照“旅遊強鄉”的發展思路,積極支持好元謀土林經營有限公司對土林風景區的開發,通過對基礎設施改造,土林風景區旅遊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旅遊氣氛更加濃厚,全年共接待旅客111877人,比上年增加11233人,土林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已發展了農家樂1戶,旅遊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6、非公經濟:牢固樹立“小城鎮、大戰略”的思想,堅持政府引導,把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與全鄉的產業規劃,地域資源結合起來,對非公經濟政治上給予地位,政策上給予扶持,經營上給予指導,法律上給予保護,切實解決好非公經濟在投資、生產、經營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重點扶持發展以愚公石業有限責任公司、元謀頂瓜瓜有限責任公司、那火山石廠、葡萄產銷協會等為主的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戰略,發揮好龍頭企業的支撐帶動作用。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大力加強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多方面多渠道吸引外地客商到物茂鄉投資辦廠。共引進項目3個,吸引外商投資150萬元。2006年全鄉已有鄉鎮企業及非公經濟570個,從業人員1604人,鄉鎮營業收入完成12956.5萬元,比上年增長2377.5萬元,增加值完成3208萬元,比上年增長479萬元,稅金114萬元,比上年增長工2萬元。

資源狀況

物茂鄉境內水資源人文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豐富。

旅遊資源

境內有國家AAA級風景區——土林,設施條件在不斷改善中,還有虎跳灘大峽谷以及元謀人遺址等旅遊景點正在建設開發中。

水利資源

物茂鄉現有小(一)型水庫1件(新河水庫),小(二)型水庫3件(唐角水庫、莊房水庫、東來水庫),總庫容量419萬立方米。有小壩塘42件,總庫容量100萬立方米,鄉內有蜻蛉河、永定河穿境而過,有人工灌溉渠1條:芝麻大溝全長15公里溝渠流量每秒1立方米,境內有水力發電站4座,裝機容量為4690千瓦/時,全年發電量2250萬千瓦。

人文資源

物茂鄉境內有“元謀人遺址”、“古人類”、“古生物化石”、“古文化”等人文資源。

礦產資源

物茂鄉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有矽礦、石膏礦、石灰礦、鐵礦、銅礦等,有2個石膏礦廠,年產礦石2萬噸;有1個石灰石廠,年產68000噸;境內有豐富的優質砂石資源,全鄉共有7個沙廠,年輸出量36萬噸;2個花崗石廠,年輸出量為4500萬立方米。物茂鄉境內有豐富的沙石資源,可建大型石廠、沙廠。旅遊資源也較有潛力挖掘,可利用“元謀.影視基地”,加快鄉旅遊的發展步伐,把發展旅遊業同鄉的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鄉有面積較大的連片土地可開發建設,還有豐富的水資源,在蜻蛉河、永定河這兩條河上可建設水力發電站,以及有多種礦產資源尚待開發。

人文地理

元謀雷老古猿化石地點元謀雷老古猿化石地點

物茂鄉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鎮,居民以少數民族為主,有彝、傈僳、回、苗等民族。在每年的農曆6月24日的“彝族火把節”,各村各寨都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形式有跌腳、唱花燈耍龍、舞獅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活動。

該鄉境內風景名勝凡多,境內名勝有那化小石林,灣保土林,和虎跳灘土林,也就是現在的物茂土林。物茂還是一個旅遊之鄉,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土林就座落在我鄉境內,物茂土林由土柱形成,重重疊疊,氣勢雄偉,玲瓏怪巧,奇幻莫測,有的如城堡,有的似宮殿;有的如龐然大物,有的似浮雕,其中以蛤蟆迎雨、元帥府、荒漠翡翠、熊貓迎賓等數景別具特色,跨駿馬漫行於土林中,莫不感到峰迴路轉,異境天開。虎跳灘土林屬白草嶺山脈延伸入元謀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形成,隨著熱壩的開發,已成為元謀重要的風景區之一。

此外,在本鄉境內的景觀尚有:那化石鍋石灶,那化村東的河岸岩洞。本鄉境內的文物古蹟有竹棚豹子洞箐遺址和小河元謀古猿遺址。1986年12月—1987年6月,省州縣三級組成元謀人古人類考古聯合發掘隊及元謀人陳列館先後分別對豹子洞箐進行了6次試掘、發掘工作,共獲古猿牙齒化石67枚以及上千件約40個種類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標本。經研究,古猿化石可分為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其時代為新世,距今約400萬年,元謀古猿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國上新世該類型古猿化石材料的空白,對研究人類起源與演化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小河元謀古猿遺址在凹鮓行政村小河村北蝴蝶梁子和村南界牌梁子兩地。1987年1月中旬,經元謀人陳列館安排,李雲芬、李自秀母女倆在小河蝴蝶梁子採集化石時發現一件古猿左上頜骨化石(含4枚牙齒)、單枚牙齒21枚。經初步研究,這批古猿化石和竹棚豹子洞箐出土的古猿化石一樣,屬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兩大類,其時代均為上新世,距今約400萬年。1987年7月30日,元謀縣人民政府行文公布該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情況

全鄉有普通中學1所,2006年有在校生608人,教職工62人,專任教師55人。年內參加中考152人,高中錄取84人。有完小7所,教學點23個,在校生1481人,教職工104人,專任教師96人。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兩基”順利通過驗收,並獲“二等獎”,國小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國中毛入學率達100.6%,鞏固率達99%,物茂中學被州人民政府評為“優等丙級學校”,被州教育局評為州級“文明學校”,物茂完小被評為州級“文明學校”、“優秀家長學校”。

資源環境

水果 水果

物茂鄉轄物茂、羅興、虎溪、凹鮓、芝麻5個村委會,53個村民小組,由於海拔懸殊差異,構成了山區、半山區、壩區三種結構形式。還有豐富的水資源,蜻蛉河、永定河貫穿全鄉。2001年按照“重點保護、合理開發、兼顧一般”的原則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2001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其中,2001年至2005年實施退耕還林9328畝,涉及5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140戶242.528萬元,受益5390人;2006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5972.07畝,水田8691.06畝,旱地7281.01畝,經濟林果面積1250.2畝,林木主要分布在虎溪、凹鮓、芝麻、羅興、物茂5個村委會的林山上,多屬自然長,種類有雲南松闊葉木等,主要樹種有桉樹酸角樹青棗樹梨樹椿樹攀枝花樹、龍眼芒果等;物茂鄉然資源豐富,有石膏礦、石灰石礦,有優質砂石。適宜種植水稻、蔬菜、棗類等作物。一直以來,物茂鄉始終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為目標,認真實施“林業三大工程”,逐步改善了人居環境,建立了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

基礎設施

鄉小一型水庫鄉小一型水庫

物茂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係,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扶持,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切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力度,2008年,全鄉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51.18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上級爭取一點,鄉財政擠出一點,民眾投上一點的”“三點”扶持政策,抓緊抓實以農業綜合開發、高穩農田地建設、國債人畜飲水工程、基本煙田建設、基本農田整理和“小康”水利建設以及農村能源、交通、電力、通訊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總投資311.53萬元物茂小流域世項貸款項目正有序的進行。到日前為止,完成項目6個,累計完成工程126.97萬元,這些項目工程的實施,使全鄉小流域治理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我鄉新農村建設,共投入資金38.87萬元,組織實施了以大物茂村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治理髒、亂、差現象,著力改善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投入近30.33萬元資金組織實施了羅興下村的飲水工程,羅興下村供水矛盾得到解決。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物茂鄉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6000畝,完成了4500畝封山育林任務,義務植樹10萬株,鞏固退耕還林9328畝,兌現退耕還林補助款242.528萬元,建設優質龍眼、大青棗基地1300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31.2%。並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代柴節能技術,完成245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和2100口節能灶的推廣工作。

社會保障

鄉黨委政府以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為目標,全面加強民政、殘聯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2008年全鄉共發放大米36110公斤,救濟農戶341戶760人;解決困難民眾危房倒損戶3戶,救助資金15600元;向農村特困戶發放資金7100元,解決了41戶164人的生產、生活問題;發放低保資金348840元(112戶149人);為殘疾人家庭爭取民房改造資金1.3萬元,解決了2戶殘疾人的住房之憂,為68戶殘疾人解決糧食45600公斤,舉辦了一期56人參加的殘疾人培訓班,使廣大殘疾人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春節前夕的送溫暖活動共發放棉被5床,捐贈衣物600餘套,發放慰問金3900元。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與第二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8年共有14472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累計集資289440元,第二輪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堅持合作互補、互助共濟的方針,全年共減免民眾看病醫療費128261萬元。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因病造成的經濟負擔,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