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病五十九穴

熱病五十九穴

熱病五十九穴,穴位名。又名熱病五十九俞。指治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

概念

熱病五十九穴熱病五十九穴
熱病五十九穴,穴位名。又名熱病五十九俞。指治熱病的五十九個腧穴

出處

《素問·水熱穴論》:“頭上五行(中行為督脈,傍四行為足太陽經),行五者,(中行為上星、囟會、前項、百會、後頂五穴;次兩傍二行各五穴為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又次兩傍二行各五穴為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共二十五穴)以越諸陽之熱逆也;大杼、膺俞(中府)、缺盆、背俞(風門),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上巨虛、下巨虛),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雲門、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五臟俞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王冰注為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大杼、膺俞(中府)、缺盆、背俞(風門);氣街(氣沖)、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雲門、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等五十八穴。按文中“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說明髓空當有二穴,而王注髓空為腰俞,便少一穴。今據《素問·骨空論》:“髓空在腦後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之文。擬補風府一穴,以合五十九俞之數。熱病五十九俞與五十九刺所含穴位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治療熱病的要穴。臨床可相互為用。參見五十九刺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