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戰

澶淵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結束了唐朝以來百餘年來的動亂局面。使宋遼之間維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發生於1004 年

歷史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也稱東京),歷史上成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以後,陸續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

契丹族原居住在遼河上游一帶,過著遊牧生活,在同中原人民密切的交往中,他們逐漸學會農耕,開始過定居生活。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並於公元916年稱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機就是遼太祖。後來契丹改國號為遼。

此後,契丹貴族經常南下,對中原地區進行殘酷掠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換取契丹支持,建立後晉。契丹占據華北平原,實力大大增強。

北宋為奪回被遼占領的地區,幾次北伐,都遭到失敗,轉而採取“守內虛外”的消極防禦政策

1004年遼軍對北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前鋒直指靠近黃河的澶州城,直接威脅北宋都城的安全。宰相寇準反對遷都退讓的主張,堅決請求皇帝親自率兵征討遼軍。澶州跨黃河南北為二城,宋真宗率軍到達黃河南岸後不願過河,禁軍統率高瓊用鞭子驅趕給宋真宗抬轎的衛士。當宋真宗的黃色龍旗插上澶州北城時,宋軍歡呼之聲在方圓數十里內都能聽得到。士兵陣前掀動付弩,射死出帳督軍的遼軍統率,宋軍士氣受到鼓舞,重挫遼軍。

由來

再次後的第二年,宋真宗在有力的條件下接受了《澶淵之盟》(條約規定:雙方撤軍,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給遼銀絹等錢物史稱“歲幣”),因此這次戰役成為澶淵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