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震源

潛在震源區是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震源集合體,不同大小的地震,它們隨深度的分布可能有不同的分布範圍,因而它們之間的相對分布應該用三維空間去描述。 而震源深度對於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的影響又非常顯著,因此,研究潛在震源隨深度的分布特徵對於提高地震危險性分析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這種潛在震源的三維空間分布對於地震危險性分析中靠近潛在震源區附近場點的分析計算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未來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區。

“未來”一詞不一定指幾十年或幾百年,可以是幾千年或更長的時間;

“可能”是具有機率的含義的,一般來說,時間段越短,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越上;

“地區”的範圍內各處的地震發生可能性相同或是指可能的地震震中集合的範圍。

潛在震源區是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震源集合體,不同大小的地震,它們隨深度的分布可能有不同的分布範圍,因而它們之間的相對分布應該用三維空間去描述。然而,目前在地震危險性機率分析方法中卻將這些震源集合體看成在一個有著相同震源深度的平面面源或線源(潛在震源區)上均勻地分布。在潛在震源區的範圍內統一給出震源深度,如果過大則會忽略中小地震的影響,如果過小則會過分突出較大地震的影響。從近年來研究成果上看,地震震源卻有著一定的分布範圍。

在我國東部,這種深度的分布範圍也是相當寬的,有 5-35 公里的範圍。而震源深度對於地震危險性分析結果的影響又非常顯著,因此,研究潛在震源隨深度的分布特徵對於提高地震危險性分析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潛在震源體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險性分析中的套用研究,目的是想通過本項課題的研究模擬潛在震源集合體的三維空間分布。這種潛在震源的三維空間分布對於地震危險性分析中靠近潛在震源區附近場點的分析計算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美國學者 TORO 曾指出,“如果面源位於場點附近地下,我們就應該考慮其震源深度的機率分布,而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沒有發現有人去做”,從這方面講,本項研究課題的意義也是非常巨大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