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植物]

滿江紅[植物]

一年生草本。四季繁茂,秋天產生孢子果。孢子繁殖或營養繁殖。水田、池塘中占優勢的浮生植物,常與浮萍、槐葉萍、無根萍等混生,冬季常成惟一的浮生植物。水稻田常見雜草。

基本信息

植物名

(圖)滿江紅植物滿江紅(點擊查看更多)

中文名稱:滿江紅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苹目(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
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臥,羽狀分枝,鬚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綠肥,也可作魚類和家畜的飼料。
【分布區域】
滿江紅科只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產的只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布。

中藥名

滿江紅滿江紅

【中藥·滿江紅】
別名:紅浮飄、紅浮萍、紫薸、三角薸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禁忌:表虛自汗者忌服。

形態特徵

滿江紅滿江紅

成株浮水生小型蕨類,植株卵狀三角形,直徑約1厘米;根狀莖橫走、纖細、羽狀分枝;鬚根沉水,有成束的毛狀側根;葉小,長約l毫米,覆瓦狀,每葉2裂,上裂片浮水面,廣卵形或近長方形,肉質,幼時綠色,秋冬時轉為紅紫色,下裂片沉水中,透明膜質。

綜合治理策略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目前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后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乾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地理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相關文獻

郭書普,水田常見雜草識別與防治原色圖鑑,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水生類植物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