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葉苹目

槐葉苹目

一類小型浮水蕨類植物,僅槐葉苹科(Salviniaceae)和滿江紅科(Azollaceae)兩個單屬科。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槐葉苹為一年生漂浮蕨類植物。羽葉在莖兩側緊密排列,形如槐葉,故名。莖橫走,無根,羽葉3片輪生,有短柄,2個漂浮水面,鮮綠色;1個細裂如絲,下垂水中形成假根,密生有節的粗毛。孢子果4-8,枚聚生於水下葉的基部。有大小之分,大孢子果小,生少數有短柄的大孢子囊各含大孢子1個3小孢子果略大,生多數具長柄的小孢子囊,各有64個小孢子。
水生漂浮植物, 莖橫走, 被褐色柔毛, 無根.葉三片輪生, 上面2葉漂浮水面, 水平排列於莖的兩側, 橢圓形或長圓形, 長8~15mm(毫米), 寬5~8mm(毫米), 兩端鈍圓或基部為心臟形, 全緣, 柄長約2mm(毫米)或近無柄, 葉脈斜出, 在主脈兩側有小脈15~20對, 每條小脈上面有白色剛毛5~8束, 表面深綠色, 背面密被棕色茸毛, 下面葉懸垂水中, 細裂成絲狀, 被細毛, 狀如鬚根.孢子果球形, 有縱溝4~8個, 叢生於沉水葉的基部。大孢子果較小, 內有少數大孢子囊, 小孢子果較大, 內有多數小孢子囊。
莖橫臥,有毛,無根。三葉輪生,上側二葉矩圓形,表面密布乳頭狀突起,背面被毛,漂浮水面;下側一葉細裂成須狀,懸垂水中,形如根,稱沉水葉,孢子果成簇地著生在沉水下的葉基部短枝上。
孢子果有大小二種,大孢子果較小,果內生少數大孢子囊,每大孢子囊內含大孢子一枚;小孢子果較大,內含多數小孢子囊,每小孢子囊含小孢子64枚。生池塘、湖泊、水田和靜水小河中。產生孢子果異型孢子。孢子果壁系由變態的囊群蓋形成。孢子果球圓形,單性,大小孢子囊分別著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內。
小型漂浮植物。莖桿纖細而橫走,有鬚根或具由葉變態的須狀假根。葉無柄或具極短柄,單葉全緣或為二深裂,成2行或3行排列,3行中的一行細裂變態成鬚根懸垂水中,稱假根,起根的作用。孢子果著生於莖上,外形有大小之分,體積小的為大孢子果,內生一至多數(約8-10個)大孢子囊,體積大的為小孢子果,內生數目眾多的小孢子囊,孢子囊均無環帶,有柄。孢子異形,大孢子體積遠比小孢子的大。雌雄配子體分別在大小孢子囊內發育,前者較後者發達。
葉微小,鱗片狀,2列,互生,下有許多懸浮水中的鬚根。每葉有上下2裂片,上裂片浮水而覆蓋根狀莖,下裂片沉水中。 孢子果有大小兩形,成對著生於沉水裂片上。小孢子果球形,膜質,國內基部有多數小孢子囊,每囊內小孢子60餘個。 大孢子果卵形,內有1個大孢子囊,囊內1個大孢子。 又稱綠苹或紅苹。生水田或靜水池塘中。植物體小,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漂浮水面。莖橫臥,羽狀分枝,鬚根下垂水中。葉無柄,深裂為上下二瓣,上瓣漂浮水面,營光合作用;下瓣斜生水中,無色素,呈復瓦狀排列莖上,內測的空隙中含有膠質,並有滿江紅魚腥藻(Anabena azollae)共生其中。孢子果成對生在側枝的第一片沉水葉裂片上,有大小之分。

地理分布

槐葉苹原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分布於池塘、水田地區,其野生族群已經快要消失了,只能在水族館或學校水生植物園區見著它的蹤跡。產我國南北各地; 多生於水田、池沼和緩流的河溪中.

栽培技術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農藝措施

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化學除草

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后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乾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藥用價值

【別名】蜈蚣漂、大浮萍蜈蚣萍
【來源】槐葉苹科槐葉苹屬植物槐葉苹Salvinia natans (L.) Al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用於癰腫疔毒,瘀血腫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焙乾研粉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性狀:漂浮植物。生水田、溝塘和靜水溪河內。全草藥用。
性味:辛,寒。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於癰腫疔毒,瘀血腫痛,燒燙傷。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焙乾研粉調敷患處。治火燙傷、瘡毒。
單方驗方:
1.治虛勞熱:蜈蚣萍全草一至二兩(洗淨),甜瓜條半兩。上二藥攤放在小竹篩上,再將竹篩安燉鍋內架空,蓋密,隔水燉一、二小時,令草液滴在鍋中,然後取服。
2.治鼻疔:蜈蚣萍一大把。攙細絞汁,沖酒一杯,溫服,渣敷患處。
3.治浮腫:大浮萍、三角風、八角楓、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兩。煮水蒸氣熏治。
4.治濕疹:鮮蜈蚣萍一至二兩。水煎服。二鮮蜈蚣萍、鮮細葉桉葉各適量。水煎湯洗。
5.治赤游丹毒:鮮蜈蚣萍和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症狀未減者加貼囟門,未見效者加貼臍中。
6.治眉疔:鮮蜈蚣萍和蜜搗敷患處。
7.治口唇疔:鮮蜈蚣萍和蟑螂肚二個,食鹽少許,搗敷患處。
8.治火燙傷:槐葉苹炙存性,研末調油外敷。皮膚未破者,可用槐葉苹全草加食鹽搗敷。

特性

在實驗室水培條件下,研究了槐葉苹滿江紅浮萍等水生植物對Cd2+的累積吸收能力。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對三種植物的水培液中Cd2+的濃度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Cd2+在2~20mg#L-1的濃度範圍內,三種植物對Cd2+的累積吸收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槐葉苹累積吸收能力大於滿江紅,滿江紅優於浮萍;在40~100mg#L-1的濃度範圍內,三種植物對Cd2+的累積吸收量則隨著濃度的遞增而大幅降低,槐葉苹對Cd2+的去除效果較其它兩種植物為佳。因此,在治理輕度鎘污染水體時,三種植物均是較好的備選植物,而在治理重度鎘污染水體時,應首選滿江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