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滿江紅科植物名]

滿江紅[滿江紅科植物名]

滿江紅(Azolla imbricate)真蕨綱,滿江紅科。植株呈三角形,浮於水面,橫臥莖短小纖細,羽狀分枝,其下生根,上生小葉。葉極小,鱗片狀,互生,兩行覆瓦狀排列於莖上。每個葉片分裂成上下重疊的兩個裂片,上裂片為紅褐色或綠色,行光合作用,常有固氮藍藻(魚腥藻)共生其中;下裂片沉沒於水中,膜質,上面著生孢子囊果。生長期短,繁殖快。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棲於淨水小水池中。是優良的生物肥源,栽培於稻田對水稻的增產可起到良好的作用。也可做魚類餌料。

基本信息

一年生草本。屬於蕨類植物,植株矮小,四季繁茂,秋天產生孢子果。孢子繁殖或營養繁殖。水田、池塘中占優勢的浮生植物,常與浮萍、槐葉萍、無根萍等混生,冬季常成惟一的浮生植物。水稻田常見雜草。

形態特徵

滿江紅[滿江紅科植物名] 滿江紅[滿江紅科植物名]

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植株呈三角形,幼時呈綠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臥,羽狀分枝,鬚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綠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綠肥,也可作魚類和家畜的飼料。

滿江紅亦稱“紅苹”“綠苹”。蕨類植物,滿江紅科。植物體小,三角形,飄浮水面。根叢生。葉小型,肉質,排列成兩行,春季綠色,秋後葉色變紅,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紅的景觀,十分壯觀,故名滿江紅。繁殖很快,生於水田或湖沼中,我國東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布。全草可作魚類及家畜的飼料,也可供藥用。常與有固氮作用的項圈藻共生,為優良的綠肥。

治理策略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目前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后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乾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分布區域

滿江紅科只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產的只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布。

繁殖方法

滿江紅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 種繁殖方法。無性繁殖有2 種方式,一是通過營養體的側枝斷離的方式進行,二是通過在主體上此生側芽形成的形式方式進行。對於有性繁殖來說,其過程是這樣的:滿江紅的植株(孢子體)長到一定時期就可以產生性器官——大小孢子果。其中大孢子果內有1 個大孢子,發育為雌配子體,小孢子果內的部分小孢子囊發育產生許多雌配子體,通過精卵結合形成台子,並發育形成新的個體,這就是滿江紅的有性繁殖。

生態習性

滿江紅常和魚腥藻共生,生長溫輻寬、繁殖速度快、產量高、適應能力強,漂浮於水面,常見於稻田、內湖、池塘、水庫。滿江紅生長對溫度條件要求高,過高過低均不宜生長。當氣溫低於5℃或高於40℃時,生長停止,8~12℃開始生長,15~20℃生長較快,20~25℃時生長最快,35℃以上生長緩慢。滿江紅隨著品種的不同對水溫和水深的要求也不同。如我國野生種滿江紅在平均水溫15℃以下時,要求水體越深越好:尼羅滿江紅在20℃以上時則要求水體深度低,以利其生長,此外,水的流動和風浪的飄動對滿江紅的生長不利;滿江紅可在pH值3.5~-10的水體中生長,但最適pH值為6.5~7.5。

價值

飼用價值

滿江紅在春秋季節可直接為草食性魚類提供大量的天然優質青綠飼料。滿江紅作為一種飼草作物,其粗蛋白含量可達到25.00%,高於紫花苜蓿;粗纖維含量11.50%,只有紫花苜蓿的一半;在隴東地區單位面積水面年鮮草產量可達到540t/hm2,折合粗11,250kg/hm2,是紫花苜蓿的8 倍。據有關科研單位對細滿江紅的風乾分析[6],滿江紅營養價值很高,含粗蛋白質21%以上,粗脂肪2.57%,粗纖維14.6%,無氮浸出物50.97%,此外,滿江紅十體大小適中,不需切碎加工,即可直接生投餵魚,是草、鯿、鯉、鯽等魚類魚種與成魚的優良適口飼料,餵養草食性魚類的餌料係數為40,如採用人工粒飼料養魚,搭配投餵滿江紅,則可促進顆粒飼料的消化利用,加快魚類生長,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在池塘、湖泊、水庫等漁業生態系統中,滿江紅群落叢生處有利於草食性經濟魚類餌料資源的增殖,促進其生長與提高產量。如果以滿江紅鮮草或乾粉作為配合飼料的一部分,代替部分精飼料,那么每年可以節約大量飼料用糧,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經濟價值

滿江紅不僅具有較好的飼料價值,而且如果能加以妥當利用,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滿江紅為基礎,在湖泊、水庫中建立起來的“萍—雞—魚”三重物質生產、循環利用的整體配套技術和在稻田中建立的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持續生態模式都在生產套用中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生態學價值

淨化水質

蕨狀滿江紅具有較高的水利用率;可以降低水體礦化度,調整水體pH 值,淨化水體和富集鉀元素的作用。

固氮作用

滿江紅不權是優質綠肥和魚類、禽畜飼草,還是優良的水生固氮植物,年固氮量高達249~300kg/hm 。

富集金屬元素

滿江紅對Cr、Cd、Cu、Mn、Zn 等重金屬離子的強烈吸附作用和對Se元素的揮發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