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鐵獅鎮

滄州鐵獅鎮

滄州鐵獅鎮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滄縣舊州城內,東臨渤海,北靠京津,與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隔海相望。中國北方有句俗話“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滄州鐵獅子是中國最大的保存較為完整的鑄鐵文物,滄州鐵獅鎮就以滄州鐵獅子而聞名。滄州鐵獅在中國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中國爭得了榮譽。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盃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

滄州鐵獅鎮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滄縣舊州城內,東臨渤海,北靠京津,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隔海相望。中國北方有句俗話“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滄州鐵獅子是中國最大的保存較為完整的鑄鐵文物,滄州鐵獅鎮就以滄州鐵獅子而聞名。滄州鐵獅在中國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中國爭得了榮譽。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盃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

地理氣候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
滄州鐵獅鎮坐落在河北省滄州市東20公里滄縣舊州鎮。城內面積約430萬平方米。

滄州鐵獅鎮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9小時;年平均氣溫12.5;年平均無霜期196天;.風向更替明顯、氣溫變化顯著冬季受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氣流的影響,多吹偏南風。全年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550.6毫米;且年內降雨分配極不均勻,多集中在七、八月份。七、八兩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80%。

最佳旅遊季節在春、秋兩季。

城鎮簡介

滄州鐵獅鎮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內有舊城牆其寬約40米,周長實測7787米。始建於西漢高祖五年,即浮陽縣城。

舊城牆現已殘缺不全,唯西、南兩側還有斷牆五段。舊城內有鐵獅子、鐵錢庫(出土錢文皆崇寧、大觀、政和、宣和通寶等)、鐵爐及開元寺等古建築遺址,地下且富有文化遺存。舊州城曾取名獅子城、臥牛城。

農業發展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商品糧基地
民國時期,滄州鐵獅鎮糧食畝產量很低。不但產量低而且粒小質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耕作制度改間作為連作。50年代糧食平均畝產400~500斤。60年代中期實行了品種改革,改高稈產品為矮腳品種,推廣矮腳南特新品種,糧食平均畝產達800多斤。60年代後期,全面推廣大種紅花,稻田養萍等增產措施,糧食畝產達900~1000斤。1976年鎮農科員陳其景(流岐人)率先在滄州鐵獅鎮引種雜交水稻和秋季制種等試驗示範,取得成功並全面推廣。滄州鐵獅鎮推廣的水稻高產模式栽培,配方施肥以及三高一穩等雙雜高產攻關。使糧食產量再度跨上一個新台階。至1992年滄州鐵獅鎮糧田平均畝產達到1414斤。

農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國家商品糧基地示範園區、滄州鐵獅鎮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和800畝標準農田。國家商品糧基地示範園區、滄州鐵獅鎮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和800畝標準農田。

滄州鐵獅鎮農業資源開發形成了“高山蔬菜、畜牧養殖、稻田養魚、澱粉原料、林果藥材”等五大農業綜合開發基地。2006年滄州鐵獅鎮經濟總收入6.7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2億元,稅收15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900元。滄州鐵獅鎮按照現代化農業的要求,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建設規模型、特色型、優質高效的山區農業園區。把農業經濟和旅遊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觀光型、生態型的農業特色;把生產農產品和加工農產品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獨具特色的旅遊商品。

1996年占地65.6畝的滄州鐵獅鎮扶貧工業區竣工,50餘家企業相繼進區生產。扶貧工業區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已成為該鎮駐外企業的發展基地。河北省智升服裝有限公司是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專業生產學生裝企業之一。該公司生產設施先進,技術實力雄厚,大力實施名牌戰略,被評為市級重點骨幹企業、產品免檢單位、重契約守信用單位和“AAA”級資信企業,1999年“智開”牌系列校服被評為市級優質產品。

經濟發展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農業經濟
2005年滄州鐵獅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76億元,同比增長16.7%;工業總產值34.69億元,同比增長22.67%;農業總產值1.94億元,同比增長8%;外貿出口交貨值7.03億元,同比增長23.78%,出口總量名列全市第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同比增長12%;稅收入庫1.1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3.84%(其中地稅4119.72萬元,同比增長22.2%;國稅6889萬元,同比增長24.69%);財政收入5101.12萬元,同比增長16.86%;農民人均收入7181元,同比增長12.4%。滄州鐵獅鎮經濟發展迅速,先後進入了全國千強鎮,省教育強鎮、體育先進鎮、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初級衛生達標單位、“東海文化明珠”工程合格單位,河北省文明城鎮。

農業經濟
鐵獅鎮是河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示範鎮。農業基礎條件優越,機械化水平高,滄州鐵獅鎮所有農田均實行了農田標準化建設,2005年投入300多萬元,開展瑞平塘河治理、13.5公里河道疏竣、5座農業生產橋樑和6個村拋江護岸工程。農業產業化、集約化和效益農業進程加快,產業化經營戶達1523戶,面積2.65萬畝,擁有糧食生產、生豬飼養和農機等合作社10家,已形成商品糧、綠色蔬菜、畜禽養殖和水產品養殖4大農產品生產基地。2007年糧食播種面積9.89萬畝,占瑞安市的三分之一強,總產量達3.56萬噸。其中早稻播種面積4.45萬畝,占全市早稻總面積的37%,超額完成4495畝;晚稻播種面積4.93萬畝,超額完成4334畝。榮獲河北省糧食生產先進單位。農業生產穩步發展。重視糧食生產,積極落實上級各項惠農政策,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普遍提高。完成訂單糧食2294萬斤,超額完成94萬斤。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糧食生產一等獎。農技推廣成效顯著。推廣水稻輕型栽培5250畝,水稻專用肥3500畝,病蟲規範防治4.93萬畝,化學除草 4,62萬元,種子消毒4.7萬畝;地膜育秧4.93萬畝,機割面積 8.83萬畝,機收率達85%,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9500畝次;舉辦農技培訓班26期,參訓人員達1.1萬人次。重視禽流感和狂犬病的防治工作。規模飼養戶生豬口蹄疫、豬瘟免疫率和家禽免疫注射率、場地消毒率均達到100%。被市政府評為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先進單位。

工業經濟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工業經濟
滄州鐵獅鎮共有各類企業1249家,其中規模500萬元以上企業99家,個私企業979家,形成了製鞋、機電、機械、服飾、食品五大主導產業,是重要的製鞋和機電機械產品生產基地之一。2005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21.25億元,同比增長35%,占工業總產值的61.25%,名列全市第三位;完成工業性投資1.6億元,同比增長12.5%,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4600萬元的347%,占滄州鐵獅鎮固定資產投資的42%。占地227畝的雲周工業小區已有7家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年產值達2億元;林洋機電小區首批40畝3家企業正在加緊實施中。滄州鐵獅鎮擁有省名牌產品、著名商號和知名商標各2個(八達、通力),河北省名牌產品7個,溫州知名商標7個,瑞安市名牌商標18個。國家級專利產品6個,國家級重點新產品5個,省級新產品100多個,榮獲53項國家專利,高新技術企業8家。三十強企業1家(八達)、星級企業9家。年產能力超1000萬元企業83家,其中超3000萬元企業20家,超億元3家(八達、通力、長征),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創建市級安全生產達標企業9家、“五個一”建設達標村10個,通力、中龍2家公司被推薦為國家級安全生產達標企業。2005年榮獲唯一的河北省級安全生產先進鄉鎮。 工業經濟再創新高。實現工業總產值28.28億元,同比增長16.27%;外貿出口交貨值5.68億元,同比增長54.15%;其中自營出口1.67億元,同比增長146%;稅收入庫8810.4萬元,同比增長33%;其中國稅5527萬元,同比增長34.6%,地稅3283.4萬元,同比增長30.4%。完成技改投資1.2億元,同比增長21%。年產值超千萬元企業46家,5千萬元9家,超億元1家。新增省級高新企業1家、河北省級4家、瑞安市級2家。開發省級新產品28隻,獲省名牌產品1隻,溫州名牌產品 1隻,知名商標1隻,名牌商標2隻。加快雲周膠鞋小區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3626.7萬元。

自然資源

滄州鐵獅鎮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粱、金絲小棗。除此之外,還有蘋果、鴨梨、葡萄、甘薯,地下蘊藏著石油、天然氣;小棗和一大批農副產品是傳統的出口商品。

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滄州鐵獅鎮的特產樹種和支柱產業,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全鎮基本實現了棗園化。小棗常年產量20萬噸,冬棗產量2000噸,產業產值15億元,約占農業總收入總收入的40%,集中產區棗果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85%以上。棗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金絲小棗皮薄、肉厚、核小、品優味美、營養豐富、馳名中外。滄縣金絲小棗因其獨特品質,在世博會、中國林業博覽會、中國紅棗交易會等國內外大型展評會上屢獲金獎。

旅遊資源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誌》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中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長6.1米,身軀寬3.17米。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準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

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

歷代文人都為鐵獅讚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鐵獅賦》 ,讚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滄州鐵獅鎮滄州鐵獅鎮鐵獅子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絕。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髮呈波浪狀或作捲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型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系中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蘇聯專家到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並讚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但當他發現由於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國家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如何保護這件國寶,當地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都很重視,並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令人十分遺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鐵獅子開始出現開裂現象。目前鐵獅子軀幹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縫,由於風雨剝蝕,全身鏽蝕嚴重。省、市文物部門已向全國徵集鐵獅子“醫療方案”,國家文物局甚至請來美國、英國、日本的專家,專程到滄州研究保護方案。我們期待著修復早日成功,以使鐵獅重振雄姿。

交通:鐵獅子位於滄州市南28公里處,在滄州長途汽車站乘到舊州的汽車中途下車,下車後向東步行1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