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研究生院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

湖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是由嶽麓書院延續至今,辦學歷史悠久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一貫堅持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該校原工科研究所礦業部就開始招收研究生。該校在校在籍研究生10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碩士研究生8000餘人。在校研究生除積極參加所在學科、專業的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外,還組隊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競賽,並多次獲獎,已成為學校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基本信息

介紹

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學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濟管理學科富有特色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又是中央部屬高校,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立項重點建設大學,列入國家“111計畫”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被譽為“千年學府,百年名校”。
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國立湖南大學時期,工科研究所礦業部就開始招收研究生。2000年11月,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成為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經過長年的發展特別是“九五”以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加大學科建設的投入,學校教學科研實驗室得到很大改善,學科實力進一步增強,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概況

學校辦學起源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 創建的嶽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餘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新中國第一任湖南大學校長,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曾先後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湖南大學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調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繼承和發揚“傳道濟民、愛國務實、經世致用、兼容並蓄”的優良傳統,積澱了以校訓“實事求是、敢為人先”、校風“博學、睿思、勤勉、致知”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礎紮實、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特色。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6萬多名高級專門人才,許多畢業生成長為著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優秀的黨政管理人才,先後有13位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學科建設

學科設定
千年錘千年錘
湖南大學擁有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9個專業學位授權,61個本科招生專業,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4個(國際貿易學、分析化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環境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4729人,其中專任教師1940餘人,教授、副教授127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全職在崗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雙聘院士10名,“長江學者”21人,“長江學者”成就獎1人“千人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5人,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1人(含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7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78人,國家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7個,湖南省“芙蓉學者”12人。

研究水平

學校發揮基礎好、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的同時,致力於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50餘個部、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學工程、土木工程、建築設計、機械製造與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等科技集團力量,管理科學與工程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會計學等都已成為管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學校“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化學生物科技創新平台”、“汽車先進設計製造技術創新平台”、“現代結構與橋樑科技創新平台”和“經濟開放與貿易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進一步的整合和最佳化。
近十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94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6項、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其中,2006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大獎項目6項,為全國高校中第一。2006年以來,學校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3項、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項目(“973”計畫首席科學家)2項、主持國家重大重點項目(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30餘項。

考生須知

碩士生

錄取

湖南大學大禮堂湖南大學大禮堂
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畫和考生入學考試(包括初試、複試)成績,結合考生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錄取名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學制
碩士研究生實行以2年為基礎的2~4年彈性學制。
學費
各年度沒有獲得獎學金的學生須全額繳納學費。法律碩士(法學)學費為全程30000元,法律碩士(非法學)學費為全程30000元,軟體工程碩士學費為全程32000元,工商管理碩士學費為全程42000元,公共管理碩士學費全程30000元,會計碩士學費全程30000元,藝術碩士學費全程27000元,翻譯碩士(筆譯)學費全程33000元,翻譯碩士(口譯)學費全程39000元,單獨考試碩士研究生學費為全程42020元,其他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費為全程24000元,其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最終以湖南省物價局等部門核定的標準為準。
資助體系
按照學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要求,實行研究生獎助學金資助體系,大幅度提高資助強度,實行資助動態管理。全日制脫產碩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除外)的獎學金覆蓋面可達70%(定向生和委培生除外)。脫產碩士研究生須將檔案調入學校。還設立研究生“三助”崗位,通過為研究生提供助研、助教、助管崗位,能夠讓55%的研究生通過承擔“三助”工作獲得助學金。 同時還有優秀研究生單項獎學金和個人或社會捐贈的專項獎學金,用於獎勵學業優秀、科研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博士生

錄取
根據招生計畫和考生入學考試(含初試、複試)成績,德智體全面考查,並對考生碩士生階段的成績、碩士學位論文及評議書和科學研究工作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擇優錄取 。
資助體系
設立包括博士生基本獎學金、博士生助研助學金的研究生資助體系。博士生一等基本獎學金(全額學費標準)和第二類博士生助研助學金(1萬元/年·人)資助直博生、碩博連讀生和普通招考錄取的脫產博士生。委託培養的博士生不屬於資助對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計畫博士生按國家有關檔案執行。

其他

詳見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湖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網站。

發展目標

學校一貫堅持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我校原工科研究所礦業部就開始招收研究生。目前我校在校在籍研究生10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碩士研究生8000餘人。在校研究生除積極參加所在學科、專業的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外,還組隊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競賽,並多次獲獎,已成為學校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2000年11月,是全國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在校黨委、校行政的領導下,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上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從2008年開始全面推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以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十一五”期間,學校將大力發展和加強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重點抓好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進、強化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管理質量,適應建設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總體要求,力爭把湖南大學建設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國內一流大學。

學院地址

地 址:長沙市嶽麓山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

郵 編:4100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