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門

清退門

2010年8月30日,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在官網上公開發布聲明,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退學。此舉引起廣泛關注。此次被清退的學生中,半數以上屬於定向、委培,並且相當部分是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還有少數名人。他們長期不來學院上課,有些甚至已逾時學習兩三年。

內幕

2010年8月30日,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在官網上公開發布聲明,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退學。此舉引起廣泛關注。
此次被清退的學生中,半數以上屬於定向、委培,並且相當部分是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還有少數名人。他們長期不來學院上課,有些甚至已逾時學習兩三年。
原本為照顧國企技術骨幹而制定的研究生單考政策,如今已成為官員和企業高管獲取文憑的渠道。而文憑背後存在各種隱性的利益關係。文憑能有助於官員晉升,官員、企業高管能為學院帶來科研項目和經費。

2010年9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財務處,學生們排隊交費。該校於今年擬清退300餘名逾時學習的研究生。2010年9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財務處,學生們排隊交費。該校於今年擬清退300餘名逾時學習的研究生。

華中科技大學一名教授介紹,有些官員學生派秘書上課記筆記、做作業,這在高校是公開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對一些不經常上課的官員,有的導師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該校一名教授的經驗是,“太嚴格的話,會導致很多人拿不到學分,最後學校會追究導師的責任,指責老師的課講得不好,不能吸引學生來聽。”

該校研究生院負責人介紹,定向、委託培養學生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工作時間與學習時間衝突,無法集中精力完成學業。還有不少學生中途出國、長期未歸,學校、院系甚至導師都無法與其聯繫。

“有人讀了8年,有的可能都9年、10年了。”該院培養處李振彪說,擬清退的307人全部超出了最長學習年限而無法完成學業,該校按規定正常清理。

這位教授分析,“這一次被清退的官員,大多數是既不自己來也不派人來,還不跟導師處好關係。”

這位教授稱,官生們不把學校放在眼裡,學校也不會太主動去聯繫“失去聯繫”的官生。

一名將被清退的國企高管說,“我一次性交了幾萬元學費,學校收了錢就不管我們了,連通知上課時間、地點這些基本的服務都沒有做到。”

名單

學號199300032的博士生陳華奮
(現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
學號為2001583000014的博士生何慕
(曾任武鋼實業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
學號為2004634070033的碩士生張其寬
(現為湖北省荊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
學號為199300038的博士生朱洪
(現為湖北力特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
9月7日,奧運冠軍楊威、高崚出現在武漢市《長江日報》教科衛新聞版頭條。因超學時沒有完成學業,兩人被華中科技大學列入擬清退學生名單。
這個清退名單于8月30日,出現在該校研究生院網站上,全名是《關於對超學習年限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的通知》。
名單中,排在兩名奧運冠軍面前的,是一名叫張其寬的碩士研究生。經查,張其寬是湖北省荊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
在這份307人的名單里,有許多是張其寬這樣的政府官員、國企高管和民企老總。

逾時

荊州政法委書記張其寬逾時學習2年;據介紹被清退的一些官員,自己既不來上課也不派人來
張其寬,學號為2004634070033,於2004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為該院行政管理專業一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根據現行的《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細則》規定,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為2-3年,最長不超過4年;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為3-5年,最長不超過8年。
因此,張其寬應該最遲在2008年完成畢業論文。而現實情況是,張其寬已逾時學習2年。
該校公共管理學院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張其寬入學當年僅上了一門課,2005年沒上課,2006年和2007年也分別只選修了一門課。
2008年,張其寬選修了《情報檢索》,但沒有參加期末考試。
該院一名副院長表示,“對張其寬這個名字有很深的印象,但沒見過,他很少來學校。”
9月18日,張其寬證實,其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上學,早在學校發布清退通知前就主動表示“不讀了”。

爭戴博士帽

華中科大公共管理學院一教授稱,在該院讀碩士和博士官員很多。此次被清退的多為官員和老闆
被清退的307人中,大部分都是在職研究生。
9月13日,華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馮征介紹,在媒體的追問下,該院公布了以下數據:此次擬清退的研究生,共有307名碩士生、博士生。擬清退的博士生中定向和委培的占73%,擬清退的碩士生中50%是定向、委託培養學生。
“定向、委培的學生,基本都是明星、官員和老闆,還有少數是高校的在職老師。”9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一名教授介紹說。
根據校方公布的清退名單,通過網路查詢發現多名學生是官員和企業高管。
學號199300032的博士生陳華奮,現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學號為2001583000014的博士生何慕彥,曾任武鋼實業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學號為199300038的博士生朱洪,為湖北力特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該校公共管理學院一名教授稱,在該院讀碩士和博士的官員非常多,分別來自紀委、海關、法院、地方黨委政府,甚至不乏較高級別的官員。
該教授透露,湖北省鄂州市委書記、武漢市漢南區區委書記等,都在該院讀了碩士。
2009年2月,原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公開發表《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批評,“官員和老闆考博是一路綠燈”。
劉道玉稱,研究生教育本是為了培養少而精的理論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實到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但1990年代初開始,研究生急劇膨脹,官員和老闆也湧進了校園爭戴博士帽。
9月13日,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楊叔子稱,官員和企業高管當然需要深造,但確實不乏為了升官混文憑者。

制度漏洞

研究生單考政策原本為照顧國企技術骨幹,如今更多的成為官員獲得文憑的渠道
華中科技大學一名教授透露,官員們進入高校讀碩士有可循的政策,那就是單考。
2010年8月25日,教育部頒發的《201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管理規定》稱,單獨考試是經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單位,為符合特定報名條件的在職人員單獨組織命題而進行的考試。
教育部規定,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後連續工作4年或4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發表過研究論文或已經成為業務骨幹,作為本單位定向培養或委託培養的在職人員方可報考單獨考試。所有考生要經所在單位同意並有2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按現行的制度,統招統考類碩士生的入學考試,英語和政治是全國統一命題的,專業課由學校命題。很多考研學生落榜,英語成為最大的攔路虎。單考,則所有的考試科目都由高校出題,包括英語和政治。
華科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馮征介紹,國有大中型企業一些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骨幹,沒有時間學習備考,單位又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讓他們深造。單考政策出台,就是為了照顧這部分人。
華科大一位教授說,但後來這個政策變成各單位官員獲得文憑的渠道,特別是一些政府的行政官員,真正的技術骨幹很少。
他稱,一般全國重點院校都具有招單考生的資格,因高校自己掌握出題權,有關係的企業老總和政府官員就能很容易通過考試。相對於統考來說,單考具有更大的“中第”幾率,容易出現權錢交易。

媒體評論

清退一個遲遲畢業不了的學員產生的效應,遠遠低於阻止一個“假學員”獲得“真文憑”的效應。把根本就不來上一天課的人,劃歸在“超期不能畢業”之列,不是諷刺甚似諷刺。
華中科技大學準備清退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學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而媒體發現清退名單半數以上為官員、企業高管及體育明星。這類人士多半是通過“單招”或“免試”這樣一種針對特定群體的特惠方式考入就讀的,而令人不安的是,所謂的“清退”,也可能只是敦促那些長期失去聯繫的“學子”速來辦理延學申請的代名詞。
應當承認,華中科大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擬清退名單,顯示了華中科大嚴肅學籍管理的決心,這本應是高校的最低要求,但在今天學術浮躁和高校功利化的背景下,華中科大回歸高校“基準線”,無疑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至少讓人們看到高校掙脫“文憑批發地”或“學商和學官交易所”罵名的一次嘗試。另一方面,華中科大應該已經預見了對外公示,必然會引起部分權勢人物或機構的“不快”從而有可能對今後招生產生一定影響,也應該預見到這樣的公示有可能在“校醜”上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拔出蘿蔔帶出泥”,對學校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顯然,該校已經就高校教育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作出了積極的取捨,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送出掌聲之時,也應該吝嗇地保留我們的讚美之詞。首先,“清退門”只涉及學員在學期間學籍管理的一方面,並沒有涉及獲得學籍資格的“進入”環節,也沒有涉及合法學籍外衣下如何“退出”的問題。只要“進”的環節不根本堵住不合格學員,那么,這樣的“清退”尷尬還會大規模產生。如果不在“退”的環節上嚴把質量關,嚴審畢業論文和答辯,那么,仍然有眾多迎合了軟性的學籍管理制度的“假學員”,輕而易舉地戴上博士帽。從社會效應上看,清退一個遲遲畢業不了的學員產生的效應,遠遠低於揭穿和阻止一個“假學員”獲得“真文憑”的效應。一旦真文憑落入“假學員”之手,社會公信力體系就遭到破壞,社會歸於無效社會。
事實上,一所高校真正的和嚴肅的學籍管理,應該屬於制度性管理,而不是“運動式”管理。307名被清理,這在人數上已經構成“大規模”的要件,有“不正常管理”之虞,不應該成為常態。
嚴格來講,華中科大的“超期學習”之說是不嚴謹的。《新京報》的報導指出,有些官員學員,雖是“全日制學員”,卻基本沒有來聽過課,他們根本就不屬於“超期學習”而是“學習超級不足”,因為即便再把學期延長一倍,教授手頭的點名冊上這類學員的學時總和依然不足數月,甚至數天。國外所指的“超期學習”是滿足了正常學時數量的基礎也不能按期畢業的情況,把根本就不來上課一天的人,劃歸在“超期不能畢業”之列,不是諷刺甚似諷刺,例如清退名單上的體育名將楊姓男子,沒有上過一天課,已經沒來註冊超過連續四次,這早就是屬於自動退學之例,卻仍然列在“如申請可獲得延學機會”的清退名單,那是大大的不妥當。
華中科大的問題不是特例,而是一個存在於全國所有高校的普遍性問題。假如每一個大學能從華中科大的“清退門”上認真反省自身的制度缺漏,並積極有效地糾偏,那么,易中天的“教育與足球”的選擇題就不會是悲觀主義的答案。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華中科技大學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退學的事件。
例句:這幾天,楊威、高崚的“清退門”事件觸動了大學和運動員之間的敏感神經。(2010年9月9日《新民晚報》)

2010年教育類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日前發起2010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三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主辦,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依據主流媒體10.4億字的語料,在機器自動提取的基礎上經人工審定。 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0漢語新詞語》。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教育類

博士工 | 聯考哥 | 克隆生 | 齊全哥 | 試考族 | 淘課族 | 網課族 | 西畢生 | 北約 | 被出國 | 被聯盟 | 被署名 | 被作弊 | 超學時 | 聯考微作文 | 工科聯盟 | 華約 | 黃山門 | 教考 | 解獨 | 考神 | 坑前班 | 空氣考生 | 黎明工程 | 陸生三法 | 清退門 | 三嫂院士 | 團購學歷 | 微簡歷 | 語文門 | 中考白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