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河平原位於中國河北省境內。又稱河北平原。北起燕山山脈,南到黃河,西起太行山脈,東到渤海。是華北平原的北部。主要由黃河和海河等沖積而成。地勢低平,海拔由100米左右降低到渤海沿岸的3米左右。窪地和泊淀面積寬廣。比較著名的有山東臨清西窪地、聊城北窪地,禹城大黃窪地,河北白洋淀、文安窪、衡水湖等。其中以白洋淀最大,面積約500平方千米,素稱魚葦之鄉。
海河平原北倚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東臨大海,西以太行、王屋山與山西高原為界,南以黃河毗連黃淮平原。包括今北京、天津與河北省大部(冀北山地、張北高原除外),山東省黃河以西以及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區。海河及其五大支流白河(潮白河)、永定河(桑乾河)、大清河(唐河)、滹沱河(子牙河)、大運河(衛河),有如扇狀流貫其間,地勢低洼,故稱之為海河平原區或河北平原區。
地形
唐山市所在的灤河扇形平原更使渤海灣北部海岸向海伸展。由於這裡斷裂活動強烈,使扇形平原不斷向東遷移,由唐山市向東到昌黎間,有4
~5期扇形平原發育,古灤河也由南下唐山,出黃莊窪、七裏海等海灣港汊區,扇頂在歷史時代才改由灤縣開始分汊。古河道可見到的還有10條之多。平原坡度也大,優點是土層不致鹽鹼化,缺點是易變。如東漢前灤河是在海陽縣西側入海,到了北魏時(466前)又改由碣石山南入海了,到明代河口又改在柏各莊入海。東漢時和北魏入海變遷之大,使《水經注》作者酈道元也不發覺,反而指責東漢記載錯了。這裡常變河道同燕山隆起、渤海下沉的新構造活動有關。唐山地震時產生藍光,即為斷裂強烈的表現。燕山加強侵蝕後,山地負重減輕,上升加強。大量沙泥又堆在海岸,負重增加,必然誘發斷裂線的重新活動。
早在漢代即已記載海岸的輕微下沉,今天下沉還表現為海岸離岸沙堤被切蝕,如包繞扇形平原外
的沙堤,就是因為海浪力量大,把大量河床來沙堆起成長條狀沙堤的;這些沙堤包繞著平原海岸,使這三角洲成為“侵蝕型三角洲”。長大的沙堤也可以被蝕成一斷續不連的小沙洲,如今天海上曹妃甸即已被潮沒,昔日有廟宇人居,是一條長大沙堤。這種情況反映了古代灤河是由此入海,並由豐富的沙源堆出這條大沙壩的。今天平原面積還有8,000平方公里。海岸因來沙多還能前進,如明代海口在柏各莊,今已離海18公里了。又如昌黎明代海岸在縣南15里,而今已距海50里。河道變遷在近代仍在進行,如由於上游水土流失,大量沙泥淤積,即引起河道變遷。近代三角洲向海發展每年平均可漲淤50米,海岸則漲淤10米。
海河流域平原區地裂縫主要由構造裂縫、塌陷伴生裂縫、地面沉降裂縫和脫水乾裂縫類型組成。其中,開採地下水引起地面不均勻性沉降,產生地面沉降裂縫;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產生了脫水乾裂縫。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嚴重是造成地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超采地下水還帶來地下漏斗形成、濕地湖泊乾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地震帶與斷層
地震源於地殼斷層的相對運動,也就是說如果能避開斷層所處的斷裂帶就能避開地震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