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是1975年2月4日發生於中國遼寧省海城的大地震。1975年2月4日台北時間19點36分,在遼寧省海城、營口縣一帶(東經122°50',北緯40°41')發生了強度是芮氏7.3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為16-21公里。由於中國科學家對該次地震進行了準確預測並及時發布了短臨預報,全區人員傷亡共18308人,僅占總人口數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總人口數的0.02%,重傷4292人,輕傷12688人,輕重傷占總人口數的0.2%。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準確預報地震。

基本信息

地震概況

時間

海城大地震
地震區域
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

地點

中國遼寧省海城、營口縣一帶(北緯40度41分、東經122度50分)。

強度

震級7.3級, 震源深度16.21公里,震中烈度為9度強。

地震情景

海城地震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時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震區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發光現象。遠近所見光色和光象不盡相同,近處可見一道道長的白色光帶,遠處則見紅、黃、藍、白、紫的閃光。此外,還有人看到從地裂縫直接射出的藍白色光,以及從地面噴口中冒出的粉紅色光球。在海城、營口、盤錦一帶普遍聽到了悶雷似的響聲。

破壞程度

這次地震震中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區內房屋及各種建築物大多數傾倒和破壞,鐵路局部彎曲,橋樑破壞,地面出現裂縫、陷坑和 噴沙冒水現象,煙囪幾乎全部破壞。

波及範圍

這次地震的有感範圍很大,北到黑龍江省的 嫩江牡丹江,南至江蘇省的宿遷,西達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鎮和陝西省的 西安市,東線越出國境至朝鮮,有感半徑達1000公里。

地區背景

海城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
這次地震發生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 遼東半島中南部。在地震烈度7度區域範圍內,有 鞍山、營口、遼陽三座較大城市,人口167.8萬;還有海城、營口、盤山等11個縣,人口667萬。合計人口834.8萬,其中城市人口占20%,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遼寧省是中國的工業基地之一,重工業總產值位於全國的首列。鞍山市的鋼鐵聯合企業在全國素有“鋼都”之稱。該區交通方便,公路、鐵路網路密集,是東北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還有大型水庫1個,中小型水庫109個。

地震損失

地震破壞損失

地震震中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區內房屋及各種建築物大多數傾倒和破壞,鐵路局部彎曲,橋樑破壞,地面出現裂縫、陷坑和噴沙冒水現象,煙囪幾乎全部破壞。這次地震的有感範圍很大,北到黑龍江省的嫩江和牡丹江,南至江蘇省的宿遷,西達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鎮和陝西省的西安市,東線越出國境至朝鮮,有感半徑達1000公里。這次地震由於發生在人口密集和工業發達地區,因而對地面設施和建築物造成了嚴重破壞,震害現象複雜且多種多樣。據震後統計,地震造成城鎮各種建築物破壞,占原有總面積12.8%公共設施破壞更為嚴重。其中,破壞道路近3萬米,給排水管路16萬多米,供電線路100餘萬米,通訊線路45萬多米,大小煙囪400多個。損失大量工業設 備和生產物資;在農村造成民房破壞占原有面積27.1%,破壞公路38公里,各型橋樑:2000餘座;水利設施700多個,堤壩800多公里,噴砂埋蓋農田180多平方公里,使生產資料和設備也受到很大損失。從整個震區經濟損失看,城鎮房屋共損壞500萬平方米,城鎮公共設施破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損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沒施破壞2937個;總共折合人民幣8.1億元。城鎮和工業震害所占比重較大,兩者相比,城鎮占總損失的61%,農村占39%。

地震衍生損失

這次地震由於發生於嚴 寒臘月的冬季,震後的次生凍災、火災嚴重。震前,連續多日偏南風,氣溫逐月回升,2月2日至3日,最高氣溫3—6℃,冰雪消融;但風雲莫測多變,震後突然轉東北風,漫天大雪,氣溫急劇下降,最低溫度達一20℃以下,最高也在一5℃。氣溫的冷熱巨變,加上多數人住在不防寒的簡易防震棚內,造成了嚴重的凍傷。另外,防震棚多系易燃材料搭成,冬季嚴寒取暖再加之做飯、照明等,造成火災亦很嚴重。據統計,火災及凍災共傷亡8271人,其中,凍死和捂死372人,凍傷6578人;震後共發生防震棚火災3142起,燒死341人,燒傷980人。上述次生災害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32%,比例相當驚人,是值得記取的一條教訓。

成功預報

中期預報

海城大地震
地震前預報
海城地震前,中國地震部門曾經作出中期預報和短臨預報。早在1970年,全國第一次地震工作會議根據歷史地震、現今地震活動及斷裂帶活動的新特點,曾確定遼寧省瀋陽一營口地區為全國地震工作重點監視區之一。1974年6月,國家地震局召開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趨勢會商會,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區一二年內有可能發生5一6級地震。不久,國務院就批轉了國家地震局“關於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的報告”。對7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 地震中期預報

短臨預報

1975年1月下旬,遼寧省地震部門提出地震趨勢意見,認為1975年上半年,或者l一2月,遼東半島南端發生6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較大。與此同時:國家地震局也提出了遼寧南部可能孕育著一次較大地震。2月4日0點30分,遼寧省地震辦公室根據2月1—3日營口、海城兩縣交界處出現的小震活動特徵及巨觀異常增加的情況,向全省發出了帶有臨震預報性質的第14期地震簡報,提出小震後面有較大的地震,並於2月4日6點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較明確的預報意見。4日10時30分,省政府向全省發出電話通知,並發布臨震預報。 

預防措施

海城大地震海城大地震
由於震前作出了中期預測和短臨預報,省政府和震區各市、縣採取了一系列應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比如,營口縣政府在震前採取四條應急預防措施:①城鄉停止一切會議;②工業停產,商店停業,醫院一般患者用戰備車送回家,少數重病思者留在防震帳蓬里就地治療。城鄉招待所、旅社要動員客人離開;③城鄉文化娛樂場所停止活動;④各級組織採取切實措施做到人離屋、畜離圈,重要農機具轉移到安全地方。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各街道、鄉一方面用廣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幹部挨家挨戶動員民眾撤離危險房屋,有的還在露天放映電影,因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亡。

成功預報減少損失

海城大地震,震級7.3,震中烈度9度多,波及了6個市、10個縣,卻僅有1300多人死亡,占全地區人口的0.016%。在世界歷史上成功地預報七級以上大震尚屬首次。 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震動了世界。這是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由被動到主動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它開創了人類短臨地震預報成功的先河,使人們看到了地震預報的前景是光明的。據估計,海城地震預報拯救了10萬餘生命,避免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損失,僅就這一點來說,這次預報可以說是地震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海城地震預報是十幾年來世界上重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組織救災

海城大地震 救災士兵
海城地震剛過,遼寧省政府就連夜在海城縣成立了省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醫療衛生、物資供應、搶險維修、治安保衛、地震測報等機構,立即指揮實施救災對策方案。省內末受災的地、市,分別在海城、營口兩縣設立支援救災工作站,分工包乾救援。瀋陽、遼寧軍區也在震區設立了指揮部,指導當地駐軍進行抗震救災。如海城縣駐軍在震後10—20分鐘就進入了救災現場。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共救出2700餘人。有一個團在地震當晚就救出426人。海城駐軍某師一個偵察連,震後2分鐘就進入縣招待所,和隨後派出的一個工兵營一起進行搶救,先後打了40多個洞,奮戰了5晝夜,挖出60多人,共救活了18人。救人時一般先給傷員打強心劑,然後再抬出來,用這個方法救活了5名傷員。2月6日後,解放軍開始全面清理廢墟,每當清理一個地方,先喊一喊,聽於聽,看一看。2月9日上午11時,最後救出了一個被壓埋了110個多小時的外地採購員,這個傷員身受重傷和3度凍傷,經醫院及時搶救脫離了危險。
海城大地震 運送救災物資
地震後,北京、吉林、河北等省市以及遼寧省內共派遣101個醫療隊進入震區,醫護人員共3480人。他們在當地民眾和駐軍協助下,在震後2、3小時內,基本上把重危傷員搶運到鄉村臨時設立的醫療點或交通方便的公路兩側,因地制宜地對傷員進行了急救處置。在震後12小時內基本上完成了傷員搶運任務。省政府緊急安排省內16個縣級以上醫院、軍隊3個野戰醫院以及災區臨時開設的3所醫院接收治療重傷員。到震後3月19日止,縣級以上醫院收治的4700多名重傷員已有3464人 基本痊癒出院。震後震區還普遍開展了春季愛國衛生運動,制止了傳染病的繼續發生,使 發病率大為減少。

震後重建

海城大地震 紀念公園
震後,災區人民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發揚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較快恢復了生產,重建了家園。在恢復生產中,國家和省投資10.3億元,震區自籌資金2.5億元。在重建家園中,經過兩年努力,農村共建用房857萬平方米;經過16年努力,城鎮共修建房屋355萬平方米,公共設施11萬平方米, 國家和省級投資17.8億元,災區自籌4.6億元。

地震預報的解密

1975年2月4日發生的海城地震因科學家所謂“成功預報”和政府發出臨震提醒,一直被地震預報愛好者和民間科學家提起。在此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海城經驗”幾乎成真理和衡量標尺。在總結海城成功預報地震的一書《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稱海城地震預報符合地震預報的“長、中、短、臨”四階段預報模式,都不是完全建立在科學推理的結果上,而充斥著偶然性和牽強附會的成分。

所謂“中期預報”

海城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
1974年6月,國家地震局的地震形勢會商會上,定出有六個區域,包括:北京天津區域、 渤海 北部區域、邯鄲安陽(山西河北河南交界處)、山東臨沂、黃海中部、內蒙古包頭五原,在未來一兩年內有發生5-6級地震的危險。其中“渤海北部”就被視作是成功預測海城地震的中期預報。不到20天之後,1974年6月29日國務院下達了這份國發(1974年)69號檔案。 實際情況一:預報區域不包括海城

根據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研究院王克林、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陳棋福、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首席預報員孫士鋐和遼寧省地震局王安東2006年發表在《美國地震學報》的論文指出,根據當時會議摘要顯示,“在這些區域中,渤海北部的金縣-大連是顯著區域”。這一區域距離海城震中實際上還有200公里的距離。但在海城地震後的預報總結中,這個區域被擴大化,將海城也包括進來。
實際情況二:預報區域範圍廣,成功機率低
中期預報的六個區域中也只有這一地區發生了破壞性地震,其餘五個區域均沒有地震發生,預報成功機率是16.7%。這一機率對之後的地震預報也沒有借鑑意義。
“中期預報”的證據
1、小震活動增加;2、渤海北部海平面上升;3、大連地磁異常;4、金縣水準變化異常。
實際情況:證據都是誤差或無關
1、小震活動增加:區域屬內蒙古自治區,距海城震中十分遙遠; 2、渤海北部海平面上升:潮汐台記錄的海平面明顯變化的數據後被證明有誤;3、 大連地磁異常:在1974年6月便停止,與1975年海城地震無關;4、 金縣水準變化異常:沒有考慮到附近抽取地下水帶來的誤差。

所謂“短期預報” 

被後來宣傳認定為海城地震短期預報是,顧浩鼎在1975年1月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的發言。他的發言指出,根據 金縣的水平異常和大連的地磁異常,他預測在該區域“半年甚至一兩個月內,會有6級地震”。  實際情況一:顧浩鼎發言當時未被採納 

在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顧浩鼎的發言並未被採納。大會結論改為“一年內會有5至6級地震”。既然大會當時並未採納顧浩鼎的預測,何來後來的“顧浩鼎的發言是短期預報”的結論?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官方並沒有正式發布短期預報。
實際情況二:“短期預報”區域也不包括海城 
同上文所提到的中期預報一樣,所謂的短期預報是基於中期預報的證據所做的預報,預報範圍僅限於“渤海北部的金縣-大連”區域,並沒有包括海城在內。

所謂“臨震預報”

遼寧省地震辦主任朱鳳鳴在2月4日零時30分向省政府提交的《地震情報》第14期中,明言“震級尚在不斷加大”和“很可能後面有較大地震”,這些被宣布為海城地震的臨震預報。官方的說法是,省政府於1975年2月4日“得到該日將于海城附近發生強震的預報”。 
實際情況一:未預測地震“馬上”發生
根據2004年,四位地震專家王克林陳棋福孫士鋐和遼寧省地震局王安東的調查顯示,1975年2月4日,遼寧地震辦沒有一個工作人員認為,他們預測在那一天內會發生地震。朱鳳鳴提交的報告中,“較大地震”發生的時間尺度是一兩個星期之內,而非“馬上”。
實際情況二:省領導行政命令成巧合“預報”
當朱鳳鳴上報至革委會副主任華文時,華文立即要求“你們最好確定個地點,由我們通知有關縣市到那裡集合,立即研究防震措施和布置防震工作”。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內,華文的行政決定,陰差陽錯地實現了海城地震的省級預報。
實際情況三:未預報前人員已撤離
由於2月3日傍晚至2月4日晨的頻繁地震,一些山牆和煙囪已經倒塌。所以,一些公社和個人在沒有收到上級要求的時候,已經自行疏散了。 
“臨震預報”的證據
前震頻繁:從2月3日18時38分到2月4日17時39分,海城共發生地震33次;其中2級到2.9級地震9次,3級到3.9級地震8次,4級到4.9級地震2次。
實際情況一:小地震後出現大地震機率低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一次地震之後,3天內在其附近發生一次大地震的機率只有大約6%。這一機率在地震預測中是毫無借鑑意義的。每年全世界範圍內發生4-5級地震的平均次數多達萬次。如果把這些小震都當作是大地震的前震去預報,將會導致難以計算的誤報和恐慌。
實際情況二:大地震前有前震機率低
大部分大地震發生前都沒有前震,只有大約10~20%的大地震有前震。依靠前震來做地震預報是不可能實現的。

地震損失低的原因

海城大地震救援行動 海城大地震救援行動
衡量一次地震預報是否成功的標準,在官方看來是死亡數字的多少。海城地震直接和間接死於此次地震的總人數只有2041人。在7.3級地震中,這個數字確實是一個成功。但這一成功也並不是完全因為地震預報結果。
首先,在1974年12月,遼寧 本溪發生了5.2級地震。(據考察結論來看,這次地震是由水庫引起的,屬於人為地震/工程地震,與後來的海城地震無關。)次日,遼寧省發布通報,提出了三個短期預報,但隨後證實這三次預報都是誤報。儘管這次預報後來被證實為誤報,當時遼寧省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以及瀋陽軍區政委的 毛遠新,下令組織震前演習,這客觀上對一個多月之後的海城地震的抗震救災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另外,由於地震發生時間是在傍晚,海城市房屋多是木製結構,這些也都極大地降低地震造成的傷亡。

國際評價

海城經驗的唯一成功,就是結果。海城地震的預報和防範雖然大大減少了人員損失,但是其經驗卻被錯誤總結了。可以說,海城經驗對其他的地震預報沒有科學借鑑意義。《美國地震協會公告》曾評價說,“海城地震的預測,是結合了經驗主義分析、直覺判斷和好運氣,這是預測地震的一次嘗試。”

中國曆次大地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