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來山鎮

浮來山鎮

莒縣浮來山鎮東距莒縣縣城2.5公里,西與臨沂市沂水縣、沂南縣為鄰。轄63個行政村,5.3萬口人,5萬畝耕地,對空面積63.43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該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沸石、石英石等。境內有柳清河、海子河、黃花河三條河流,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主要農產品有大米、小麥、玉米、蔬菜、蠶繭、菸葉及銀杏果、葉等。浮來山鎮交通便利,206國道、335和336省道縱貫境內,東距日照港72公里,南距日東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膠新鐵路穿鎮而過,客貨站近在咫尺。有獨特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

基本信息

概況

浮來山鎮浮來山鎮
浮來山鎮位於莒縣縣城西郊,335、336省道、莒竹路縱貫全境,膠新鐵路穿鎮而過,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全鎮對空面積63.4平方公里,轄63個行政村,5.2萬畝耕地,5.3萬口人。該鎮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AAA級旅遊區——浮來山風景區。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沸石、石英石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銀杏、蔬菜、桑煙等。

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工業運行質量良好。立足鄰近縣城的區位優勢,通過政策優惠、壯大園區等措施紮實開展招商引資,突出招引投資大、效益好的項目,2005年全鎮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39個,到位資金1.7億元,壯大了鎮域經濟實力。全鎮已形成以浮來山集團為龍頭的建築建材、以仁和泰集團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以十里堡家俱城為龍頭的木器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有各類民營業戶1328家,民營企業165家,均保持了良好的生產效益。

農業生產穩步健康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發展大棚蔬菜、銀杏、桑煙、果品等高效農作物2.4萬畝,並積極發展畜牧業生產,促進了農民增收。加快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2005年,全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377元。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完善,境內有柳清河、海子河、黃花河三條河流,基本實現了自流灌溉。

園區建設日趨完善,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對浮來山工業園實現了“五通一平”,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強化服務等措施招引外商到園區投資興業,現已有10個項目入住園區,總投資1.5億元,成為全鎮招商引資的基地和龍頭。

下轄村

浮來山鎮浮來山鎮

邢家莊一村 栗林莊村 嚴家二十里村 田家店子村 邢家莊二村 陳家河村 東楊家莊子村 西韓家莊子村 戚家街村馬家二十里堡村 羅家莊子村 杜家窪村 辛莊村 朱家莊子村 鍾家村 邢家莊五村 龐家泉村 前菜園村 王家山村 任家莊村 吳家川村 後石灰窯村 海子後村 王家二十里堡村 西劉家官莊村 宋家山村 岳家官莊村 許家湖村 胡家街村 後菜園村 大薛莊村 盧家街村 盧家屯村 劉西街村 張家泥溝子村村民委員 邢家莊三村 北高家莊村 響波頭汪村 吳家莊子村 趙家二十里堡村 後栗園村 西楊家莊子村 前石灰窯村 前栗園村 朱家二十里堡村 邢家莊四村北韓家莊村 段家村 田家念頭村 邢家官莊村 後官莊村 馬顧屯村 周家官莊村 十里堡村 中官莊村 沙河崖村 韓家村 前官莊村安口村 南高家莊村 馬家莊村 王家湖村 紅土官莊村

中國銀杏第一鎮

浮來山鎮天下銀杏第一樹
銀杏樹,是中國古老的名貴樹種,有“活化石”之稱。現代科學證明,其葉、果、皮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從葉片中提取的黃酮甙和萜內酯,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功效,並有延緩衰老、抗病毒、抗癌作用,其開發藥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已風靡世界市場。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銀杏的內在價值將被進一步開發利用,銀杏業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天下銀杏第一樹”就生長在浮來山鎮境內。千百年來,這株被考證為世界上樹齡最長的四千歲“銀杏王”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從1996年開始,浮來山鎮投資1000萬元,在浮來山“天下銀杏第一樹”下建起了萬畝銀杏園,形成了以“銀杏王”為龍頭,以銀杏園為主體,山林相間、鬱鬱蔥蔥的萬畝銀杏園林風景區,成為聞名中外的浮來山旅遊區又一新景觀。銀杏園建設堅持高起點、園林化,采葉園、苗圃園、結果園等多種模式並舉,林間水渠貫通,曲徑通幽,各種園區渾然一體,真可謂人在園中行,如入書中來。

浮來山鎮現已成為“全國銀杏第一鎮”。依託萬畝銀杏基地,該鎮現已建成銀杏葉茶廠、銀杏保健品廠。2000年,全鎮銀杏葉產量實現3000萬公斤,葉產值達1.3億元,苗產值1.2億元。目前,還有許多科技項目有待開發。

發展優勢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獨特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206國道、335省道、336省道和莒竹路縱貫全境,東距日照港72公里,南距日東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距膠新鐵路客貨站只有3公里,緊靠二十里的“天汕”高速公路出入口正在規劃之中。

浮來山鎮浮來山鎮文藝活動
文化底蘊深厚,旅遊優勢得天獨厚。境內有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浮來山風景區,景區內有四千年天下第一銀杏樹、千年古剎定林寺、世界之最檀根王等景點,吸引了眾多中外遊人流連忘返,於2006年被評為“全省十大魅力景區”之首。浮來山是山東大地“齊魯莒”三大文化中“莒文化”的發祥地,書畫事業底蘊深厚,湧現出了以莒縣書畫界“六老”中的任英民王藝石二老為代表的書法家和大批的書畫愛好者。浮來山鎮也是革命傳統根據地,1929年夏莒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浮來山黨支部就在浮來山上誕生。

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沸石等,主要農產品有大米、小麥、玉米、蔬菜、蠶繭、菸葉及銀杏果、葉等。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發展大棚蔬菜、銀杏、桑蠶、黃煙等高效農作物2.5萬畝,其中銀杏葉圃和苗圃達萬畝,是全國重要的銀杏生產基地。農業龍頭企業得到發展,目前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2家,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61元。

浮來山鎮浮來山根雕館
園區建設不斷深化,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建設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浮來山工業園區並實現了“五通一平”,現已有10個項目入住園區,總投資3.5億元,成為全鎮招商引資的基地和龍頭。以園區為載體,立足鄰近縣城的區位優勢,通過政策優惠、壯大園區等措施大力支持招商引資,突出招引投資大、效益好的項目,2006年全鎮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9個,到位資金2.12億元,壯大了鎮域經濟實力形成以浮來山集團為龍頭的建築建材、以仁和泰集團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以十里堡家具城為龍頭的木器加工三大支柱產業。今年1—7月份,共引進項目21個,契約利用外資5.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2億元,其中過千萬元的項目有6個。占地600畝、投資3.6億元的海匯科技園各項手續已獲得批准並開工建設。全鎮現有各類民營業戶186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

新農村建設全面展開,農村環境日趨優美。認真貫徹二十字方針,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在全鎮實施了以“培育十個新農村建設紅旗村,建設一百條高標準文明街,選樹一千戶新農村建設示範戶”為主要內容的“十百千工程”,突出建設十個新農村紅旗村,一百條文明街,一千家新農村建設示範戶,目前十個紅旗村已基本成型,已建成高標準文明街86條,另有21條正在建設中。各村舊村改造紮實推進,有100%的村通上了硬化路,73%的村通上了自來水,90%的村通上了有線電視,信息直通工程不斷深化,計畫生育政策深入民心,積極開展便民服務大集活動,在各村建立信息平台,為農民學技術學政策搭建了良好載體。同時積極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信用村、信用戶、文明家庭評選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宏揚了誠實守信、團結互助等社會新風,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旅遊

浮來山鎮浮來山旅遊地圖
浮來山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被評為2005年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風景區位置優越,交通方便,位於莒國故城西6公里處,距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市62公里,336省道途經浮來山風景區,城區有公車直達風景區。景區內千年古剎定林寺、天下銀杏第一樹、世界之最檀根王等景點吸引著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曾接待過宋平、吳官正、呂正操、王丙乾、錢偉長、張思卿、胡啟立、胡繩、彭佩雲等30多位國家領導人。

在秀奇玲瓏的浮來山上,有商周老樹、晉代古剎、隋唐廟庵,古藤繞樹、松柏參天、美禽棲枝、奇鳥鳴林,令人心曠神怡。莒魯國君盟於浮來、東晉高僧竺法汰講《禪定》、慧地校經、曇觀送舍利、三豐傳丹術……,尚有遺蹟存在,志乘可查。浮來山風景區內有八觀、十二景、三泉與四園。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千年古剎定林寺是山東省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為劉勰故居所在地,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寺內三教堂供奉儒、釋、道三教,是山東省現存唯一一座三教寺。全寺分前、中、後三進院落,有五殿二堂,兩廡一宮三院。主體建築,飛檐螭首,雕樑畫棟,既軒敞典雅,又古樸大方,是典型的北國古建築風韻。寺中的“校經樓”,據《南史》載:“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校經樓”三字系郭沫若先生於1962年親筆所題。此樓乃當年劉勰校經之處,現闢為劉勰生平陳列館。館內塑劉勰像,陳列各種版本的《文心雕龍》及歷代研究文獻,豐厚的資料珍藏,曾令史學泰斗發出“絕仰千古”的讚嘆。自2003年以來,景區每年10月2日至4日舉辦“中國(莒縣)浮來山福壽文化節”,集遊覽觀光、康體健身、祈福益壽、經貿洽談於一體,打造了浮來山“東方福地”旅遊品牌。

景區主要景點有天下銀杏第一樹、千年古剎定林寺、世界之最檀根王、道教聖地朝陽觀、地質遺蹟保護區、自然動物園區等,還建有滑草場、霹靂炮、動物園、浮來山莊等參與性休閒、遊樂及餐飲設施。“一山一樹一條根、一書一字一巢人”,是對浮來山景點的高度概括。

浮來山鎮浮來山
“一山”是指浮來山。浮來山又名浮丘,海拔298.9米,主要由飛來、佛來、浮來三峰鼎足而成,拱圍相連,形似臥龍,獨具清雅靈秀之神韻。在莒城登高西眺浮來,呈平地崛起之勢,有水上浮來之感。浮來山地質構造獨特,有完整的地質學震旦紀土門群岩層剖面、距今6億年地震形成的“碳酸鹽泥晶細脈”、寒武紀和奧陶紀地層中的三葉蟲化石喀斯特地貌景觀怪石峪,這些經過地球漫長演變形成的地質自然遺產,成為解讀地球滄桑歷史的“萬卷書”。2002年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是山東省第四個地質公園,也是日照市第一個地質遺蹟保護區。

“一樹”是指天下銀杏第一樹。該樹在山中定林寺前院中央,樹齡近4000年,樹高26.7米、乾粗15.7米,占地600多平方米,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堪稱生物界中的“活化石”。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此樹進行專題研究並向全世界播放了其近影。

“一條根”是指華人尋根。山中華人尋根館展出了以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具有八千年樹齡的檀根王為代表的50餘件根雕藝術品,龍鳳呈祥、龍鳳戲珠、花果山、千里馬是由具有8000年樹齡的古檀根雕刻而成,與天下銀杏第一樹交相輝映。

“一書”是指《文心雕龍》。《梁書·劉勰傳》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劉勰生於465年,37歲便寫出我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全書分10卷50篇,計3萬7千餘字,概括了從先秦到晉宋千餘年間的文學面貌,評論了200多個作家,總結了35種文體。

“一字”是指圖象文字。據考證,該圖象文字甲骨文還早1500年,堪稱中國文字的鼻祖。

“一巢人”是指有巢氏。遠古時期,有巢氏(神農氏)為抵抗自然災害,架木築巢,成為我們的祖先。

著名企業

浮來山鎮浮來青茶業有限公司
山東浮來青茶業有限公司是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定點企業,無公害放心茶生產單位。是一家集科研、栽培、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日照市茶葉行業龍頭企業。是日照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示範單位。

茶廠占地面積400畝,建築面積5680平方米,固定資產800萬元,現有職工26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8人。自有茶園300畝,基地茶園20000畝,年生產各類茶葉100餘噸。

山東浮來青茶業有限公司自創建以來,堅持走科技興茶之路,先後有適矮、適密區田栽培技術,高檔優質綠茶設施栽培技術,浮來青茶製作工藝技術填補山東省內空白,並分別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浮來青茶製作工藝研究成果,在國家科委舉辦的首屆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上獲金獎。以適矮、適密區田栽培法為只要內容,林網化和人工植物群落為主要特徵的生態園區建設,經國內茶學界專家、學者評審論證達到國內同類地區領先水平,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山東省北方茶葉高科技示範園。

浮來青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榮獲“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國際名茶金獎,第四屆、第五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1年6月在日照市首屆名優茶評比中,以總第一的成績榮登榜首。成為日照綠茶之冠。2006年榮獲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山東省名牌,山東省十大名茶。

浮來山鎮浮來青茶
浮來青茶產於莒縣浮來山南麓的長虹嶺,經現代科技煥發新貌,適密適矮區田栽培形成的茶園,施用微噴灌溉工程,噴灑的水量成霧化狀態,調節了茶園的溫度,形成了茶園小氣候,提高茶葉品質質量。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家揚先生,親臨浮來青茶業有限公司考察、品賞藝、欣然提筆命名“山東浮來青,江北第一茶”。浮來青茶生長期長,葉芽肥厚,粟香高,耐沖泡,具有北方綠茶獨特風味。產品分為浮來青珍品,浮來青茗頂,浮來青雀舌,浮來青(特一級),手工炒青,浮來青保鮮綠茶,以及浮來青職業茶飲等浮來青系列產品。

浮來青茶的主要特徵有“綠、香、濃、淨”。“綠”即是乾茶色澤翠綠油潤,湯色青綠明亮,葉底嫩綠鮮活。“香”即是茶葉乾貯時,清香誘人,沖泡時,粟香高長。“濃”即是滋味濃醇甘爽,經久耐泡,餘味迴腸盪腑。“淨”即是純天然無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