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故城

莒國故城

莒國故城是春秋至戰國初期莒國的都城,位於莒縣縣城。

簡介

莒國故城春秋戰國初期莒國都城,位於今莒縣縣城的四周,東臨沭河,西傍柳青河。《讀史方輿紀要》“廢莒縣”條載:“舊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內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載“東北隅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磚,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人物

莒國子爵,《通志·氏族略》謂其為“贏姓,少昊之後也,周武王封茲輿其於莒,今密州莒縣是也。”據《世本》記載,莒自紀公以下為己姓,故《左傳》莒女稱戴己、聲己。《史記·楚世家》謂:“簡王元年,北伐滅莒”,時當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漢書·地理志》謂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後歸齊。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樂毅破齊,莒城不下。漢置莒縣,又為城陽國。

位置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後村南50米,西牆伸到劉家菜園、韓家菜園前至南關村的消氣嶺以東。東南角湮沒已久,無從查考。東牆所經至傅家窪以西,地名為“城子”。北牆至縣化肥廠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東西各有一段長200米,高3米的殘牆。東南至濰徐公路一喧有明顯的高地,特別是“消氣嶺”一帶,牆基仍高2米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