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感冒病毒

流行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它分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來才發現的牛流感病毒將歸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豬、馬、蝙蝠等多種動物感染和發病,是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人與動物疫病的病原。這些疫病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性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狀。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易感者與感染者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而傳播。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可以進一步分為H1N1、H3N2、H5N1、H7N9等亞型(其中的H和N分別代表流感病毒兩種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動物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人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動物,但是豬比較例外。豬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它們主要感染的還是豬流感病毒。少數動物流感病毒適應人後,可以引起人流感大流行。

基本信息

概述

病毒分子圖病毒分子圖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體,流感是一種上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它傳染性強、傳播快、潛伏期短、發病率高。已引起數次世界性大流行,僅1918~1919年的世界大流行,死亡人數就達2000萬,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危害極大。

特徵

傳染性強、傳播快、潛伏期短、發病率高

分類

根據流感病毒感染的對象,可以將病毒分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類群,其中人類流感病毒根據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為三類: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又稱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又稱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又稱C型流感病毒

生物學性狀

形態與結構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態,有的呈絲狀、有的呈桿狀,但一般為球形,病毒的直徑為80~120nm,內有一直徑約為70nm的電子緻密核心,其實就是病毒的核衣殼。絲狀體長短不一,長度有時可達4000nm,直徑與球形病毒相同。流感病毒的結構主要包括內部的核心(即核衣殼)和外面的包膜(即病毒囊膜)兩部分。
1.核心(核衣殼)流感病毒核心在電子顯微鏡下呈電子緻密的核心,由核蛋白捲曲鏇包繞螺鏇形RNA組成,其核酸為單股負鏈RNA,分子量為5.9-6.3×106道爾頓,分節段。甲、乙型流感病毒為8個節段,丙型為7個節段,每一個節段就是一個基因,決定流感病毒的遺傳特性,其基因組分節段的特點使本病毒具有高頻率基因重配,容易發生變異。流感病毒RNA外包繞的蛋白質中,三種分子量較大的蛋白P1、P2、P3均為RNA多聚酶,與RNA的轉錄有關,其他均為核蛋白。核蛋白的抗原穩定,很少發生變異,具有型特異性。根據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把感染人的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2.病毒囊膜流感病毒囊膜由內向外,可分為內膜蛋白、類脂和糖蛋白三層。內膜蛋白(M蛋白)是包圍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層膜六結構,介於核蛋白與脂質雙層膜之間,與組成脂質雙層膜的類脂緊密結合,在維持病毒形狀與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類脂層是脂質雙層結構,它來自宿主細胞膜或核膜,其中鑲嵌的兩種糖蛋白向外突出脂質雙層形成刺突,構成了流感病毒囊膜的第三層一糖蛋白層。糖蛋白層由兩種糖蛋白刺突組成,一種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一種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神經氨酸酶是由4條相同的糖基化多肽所組成的蘑菇狀四聚體,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細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醯神經氨酸,有利於成熟病毒的釋放(抗神經氨酸酶抗體能抑制病毒從細胞釋放,但沒有中和作用);神經氨酸酶的抗原結構較易發生變異,它是流感病毒亞型的劃分依據之一。
血凝素:是由3條糖基化多肽分子以非共價形式聚合而成的三聚體,其C末端有一疏水區插入病毒囊膜的雙層脂質膜中,是HA與病毒囊膜的結合部位。N末端有一疏水區,具有膜融合活性,對病毒侵入宿主細胞是必須的。HA能與多種動物(如雞、豚鼠)和人的紅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受體相結合,引起紅細胞凝集,我們把這種現象叫血凝。若在病毒與細胞混合前先加抗血凝素抗體,使該抗體首先與病毒血凝素結合,當再加入紅細胞時,由於病毒血凝集上結合的抗體的阻斷作用,血凝素就不能再與紅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紅細胞就不出現凝集,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血凝抑制。血凝和血凝抑制,是病毒學研究常用的檢測指標。

預防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早期發現、及早用藥、可取得較好療效。那如何預防呢?
1.提高自身免疫力。
可以通過鍛鍊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抵抗病毒。正常的工作、生活,學習應勞逸結合,過分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病毒性感冒。加強營養,均衡飲食,飲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兒童不宜進食冷

2.注意衛生
情節衛生要注意,防止病從口入。勤洗手、洗澡,勤換衣,勤曬被褥,房間經常通風。身邊如有感冒患者,注意保持距離!感冒高發季節,儘量少到人員密集場所。

3.學習相關知識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和防治,發現感冒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同時需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多喝水。

防治原則

流感病毒傳染性強,傳播快,易造成大流行。預防流感除加強自身體育鍛鍊增強體質、保持居室衛生、流行期間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場所要進行必要的空氣消毒之外,接種疫苗可明顯降低發病率和減輕症狀。但由於流感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只有經常掌握流感病毒變異的動態,選育新流行病毒株,才能及時製備出有特異性預防作用的疫苗。目前套用的疫苗有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據報導,目前試用的減毒活疫苗是溫度敏感減毒株(Ca)AAnnArbor/6/60(H2N2)與H1N1或H3N2野毒株雜交產生的疫苗株。我國四川的B/四川/379/99代表株已被WHO推薦為2001~2002年全球流感季節的預防疫苗。

滅活疫苗的優點是經皮下注入,可產生大量的IgG,副作用小,缺點是局部sIgA少,接種次數多。減毒活疫苗採用鼻咽腔噴霧法接種,雖然操作簡單方便,局部SIgA較多,但是副作用大,類似輕症感染。

最近研製的HA和NA亞單位疫苗副作用小,可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的複製和傳播,還可減輕臨床症狀。國外對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基因重組的方法將流感病毒的HA基因重組到痘苗病毒基因中,製成重組疫苗並已獲得表達,經動物接種證實可產生特異性抗體。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和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

重要事件

日本學者制出H1N1超級病毒
2014年7月,為了分析流感病毒H1N1的基因變化,日本東京大學兼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教授河岡義裕研製出一種新變種,變種後的H1N1能夠繞過人類免疫系統,被認為是超級病毒。一旦這種奪命病毒外泄,人類將毫無抵抗能力,可能會釀成巨大的災難。河岡表示,自己的確已研製出這種超級流感病毒。他表示已把初步研究報告提交給世界衛生組織委員會,並得到好評。
但仍有不少科學家對此持謹慎態度,有科學家認為,河岡從病毒株上提煉出人類無法防禦的部分,製造出超級病毒,此舉過於瘋狂。
制致命流感

2014年6月11日,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利用正在野鴨中傳播的流感基因片段,製造出與“西班牙流感”病毒極度相似的一種致命病毒。儘管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成果有助於應對下一場流感大流行,但這個實驗仍被一些人批評為“魯莽”、“瘋狂”和“危險”。這一實驗的負責人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2011年他與荷蘭醫學家羅恩·富希耶共同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的傳播能力會如何增強,但其實驗方法受到批評。後來相關實驗暫停一年,直到2013年才重新啟動
利用雪貂進行的實驗顯示,新病毒致病能力高於普通禽流感病毒,但低於“西班牙流感”病毒,不能通過飛沫傳播。雪貂由於其呼吸系統的一些特徵與人相似,常被用於測試流感病毒的危害。只要讓上述新病毒的一些關鍵蛋白的7個胺基酸變異,它的傳播能力就會顯著提高,可以輕易通過空氣傳播感染雪貂。研究人員認為,新病毒具有在人群中引起流感大流行的可能。
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羅伯特·梅教授仍對媒體表示,這一工作“完全瘋狂”,整個事件“極度危險”。哈佛大學教授馬克·利普西奇同樣表示擔憂:“即便是在最安全的實驗室中,這也是危險行為。科學家不應該冒這樣的風險,除非存在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他們的工作可以拯救生命,但他們的論文沒有提供。有一種觀點認為,曾造成許多人患病乃至死亡的H1N1流感病毒就是源於一次實驗室事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