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

鄲城縣

鄲城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設定的新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北依鹿邑縣,西連淮陽縣,南接沈丘縣,東南和東部與安徽省界首市、太和縣和亳州市為鄰。 郵編:477150 代碼:411625 區號:0394 車牌號:豫P3……。 拼音:Dān chéng Xiàn 鄲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茨河上游,與安徽省為鄰縣境總面積1471平方公里。轄9鎮11鄉,18個社區居委會,498個行政村。總人口127.7萬人,耕地163.7萬畝。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今鄲城縣地域,西周時屬厲(音lai)、陳,戰國後期屬楚。秦屬陳郡苦(音hu)縣和項縣。西漢時,境內設定寧平縣(治所即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即今宜路)。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 (國)武平縣和譙郡苦縣。兩晉至南北朝,苦縣先後改名父陽縣、谷陽縣,原地域仍屬之。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唐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五代至宋元,上述縣名有所更改,但轄地基本沿襲未變。明、清兩代,地域大部屬歸德府鹿邑縣,少部屬陳州府(明為開封府)淮寧縣,沈丘縣。民國3年(1914年)鹿邑縣在鄲城集設縣佐 ,至民國19年(1930年)廢除。民國30年(1941年),地域分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鹿邑縣和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縣、沈丘縣。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縣境為共產黨領導的鹿淮太縣、鹿亳太縣和沈鹿淮縣等邊區民主政權的活動地區。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屬淮陽專區。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1953年1月,淮陽專區撤銷,鄲城縣隸屬商丘專區。1958年12月,隨商丘專區併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鄲城復歸其領轄。1965年6月增設周口專區,鄲城縣改屬周口專區至今。

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鄲城,原是一個不足200戶人家的小集鎮。建縣後,拓寬城區,整修街道,發展交通,加強基本建設,面貌大大改觀。如今,這裡是地方鐵路許(昌)鄲(城)線的終點站,幹線公路有商(丘)臨(泉)路、漯(河)雙(溝)路在此交匯貫通,每天班車穿梭不斷。北至北京、西安、洛陽、鄭州、開封、商丘,西通周口、許昌、漯河、平頂山,南抵新蔡、息縣、駐馬店、信陽、廣州、深圳,東達徐州、亳州、太和、阜陽、上海、南京等地。1999年,全縣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柏油路。市話交換容量達1.6萬門,農話容量達2萬門,無線尋呼、移動通訊基本實現了無縫覆蓋,交通通訊十分便利.縣城主要街道都加寬取直,鋪設了柏油路面。一幢幢新樓房拔地而起,一項項現代化設施隨之興建,工廠區煙囪林立,機聲隆隆;商業區網點密布,商旅雲集,還有許多學校、醫院、影劇院錯落其間,頗顯繁華。這個昔日的偏僻小集,現已演變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初步形成一個環境優美、功能完備的現代化特型城鎮。

伴隨著鄲城建縣50年光輝歷程,勤勞智慧的鄲城人民團結奮進,勵精圖治,艱苦創業,使鄲城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特別是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走工業興縣,發展新型工業的道路,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該縣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令人矚目,日新月異。 2002年,鄲城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3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1.9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工業產值12.1元;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3.6元。全縣財政收入1106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8.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8億元,年末銀行存款餘額22.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20億元;銀行各項貸款餘額26億元。

自然地理

縣境屬黃淮平原,地處黃河沖積扇南緣。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稍呈傾斜,坡降為七千分之一,地勢平坦,土質粘重,適宜多種農作物及林木生長。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清水河)流經境內,地下水位較高,並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開挖的溝渠,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率高,排灌比較方便。 本縣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長。年平均氣溫14.6度,年平均日照時數2258.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陽輻射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無霜期223天,80%的保證率為202天。大自然所提供的這些有利因素,為當地各種生物的繁衍成長,尤其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良好的條件 。近幾年來,鄲城加強了以打井配套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目前擁有大型深眼機井23340眼,平均60畝地一眼井,機、電、井配套24930套,在連續乾旱的情況下10天可澆一遍,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縣境內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既有亞熱帶生物,又有北寒帶生物,可謂天賦獨厚,物產富饒。植物方面,僅糧、棉、油、煙等主要農作物,就有29屬、240多個品種。糧食以小麥、玉米為主。1983年被國家農牧漁業部定為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紅薯生產歷史修久,栽植普遍,高產穩產,原為食用佳品,現為經濟作物。曾遠銷東北各省和新疆等地。菸草發展迅速,年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畝產烤菸150公斤,品質優良,1984年被定為華中菸葉開發基地縣。水生植物的吳台蓮藕,以節長、粗壯、脆嫩、味甜著稱,清代《鹿邑縣誌》早有記載,是當地土特產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內販外運,不絕於市。野生和栽培的藥用植物也很多,收穫量較大的有荊芥、生地、薄荷、栝樓、大青根、王不留、地骨皮等,多達189種,年提供商品藥材80萬公斤,為省中藥材生產基地。動物方面,牛、馬、騾、豬、羊、雞、鴨、鵝、兔的飼養極為普遍。大家畜以黃牛居多,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一般為南陽黃牛及其雜交種,抗病力強,繁殖率高,耐粗飼,不僅役用性能好,而且皮肉兼用,經濟效益高,很有發展前途。秸稈養牛示範縣,項目通過省級驗收。鄲城被授予“河南省秸稈養畜先進縣”和“河南省畜牧推廣先進縣”。范項山羊均為槐山羊,其板皮稱為“槐路皮”(又稱“漢口路板皮”),皮毛短密,紋理細微,厚薄均勻,板質堅韌,以質優聞名,是國際市場的暢銷貨。1976年以來連續10年每年收購出口10萬張以上,1978年被河南省定為山羊生產基地縣。1980年、1981年收購量均超過30萬張,獲國家對外貿易部、農牧漁業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頒發的獎狀。1983年在北京“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展出,深受有關部門和外商讚揚。桑蠶飼養也較有名,1977年收繭量曾達到5277市擔,在河南省名列榜首。此外,還擁有較豐富的害蟲天敵資源,據調查,共有燕子、黃鼠狼、貓頭鷹、蝙蝠、青蛙、瓢蟲、蜘蛛、草青蛉、赤眼蜂、步行蟲、螳螂等25科、182種,對發展農作物的生物防治非常有利。

行政區劃

鄲城縣轄9個鎮、11個鄉:城關鎮、寧平鎮、吳台鎮、南豐鎮、白馬鎮、宜路鎮、錢店鎮、汲冢鎮、石槽鎮、城郊鄉、虎頭崗鄉、汲水鄉、張完集鄉、丁村鄉、雙樓鄉、秋渠鄉、東風鄉、巴集鄉、李樓鄉、胡集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1625100

2006年,轄21個社區:友誼社區、和平社區、育新社區、向陽社區、東街社區、南街社區、永安社區、吉祥社區、北關社區、二橋社區、王樓社區、張小莊社區、王寨社區、英莊社區、夏莊社區、李莊社區、胡莊社區、吳莊社區、閆莊社區、張號樓社區、羅堂社區。

寧平鎮 代碼:411625104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寧平村、鴿子籠村、雙樓王莊村、常和集村、梁崔村、崔趙村、許樓村、安莊村、牛莊村、白水王莊村、馬莊村、王寨村、蘆廟村、陳莊村、張集村、新鄭村、劉竹園村、劉崗村、韓樓村、徐樓村、趙莊村、楊中樓村、陳堂村、徐橋村、趙京莊村、腰周莊村、周雙廟村、李樓村。

吳台鎮 代碼:411625101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吳台村、晉菜園村、張樓村、大張莊村、李崗樓村、河灣村、李莊村、劉三關村、大顧寨村、孟嶺村、晉老家村、張小樓村、大吳莊村、三王嶺村、瓜趙莊村、楊老家村、邵莊村、周樓村、岳橋村、方營村、大牛嶺村、小顧莊村、晉允莊村、楊莊村、孫樓村。

南豐鎮 代碼:411625102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南豐村、十河村、李路口村、大任村、倪堂村、磨王村、李寨村、辛寨村、趙莊村、唐橋村、郭店村、雙廟村、辛小莊村、羅張村、劉胡村、宋莊村、謝樓村、五里村、張樓村、陳莊村、李莊村、賈樓村、馬寨村、高店村、徐寨村、王樓村、蒿莊村、孫摟村。

白馬鎮 代碼:411625103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白馬村、張珍村、前寨村、大孫莊村、劉樓村、橋口村、張胖店村、後寨村、周李村、耐中村、大周村、仵店村、韓莊村、閆寨村、陳堂村、齊樓村、大刁村、刁樓村、窪李村、郝李村、郝老村、仵莊村、李莊村、小王樓村、大王樓村、胡寨村、高莊村、左莊村、連莊村、楊莊村、程莊村、於各村、張莊村、犁鏵村、老牙店村。

宜路鎮 代碼:411625105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北頭村、左莊村、小侯莊村、張莊村、三里村、牛莊村、段莊村、界牌村、張寨村、馬寨村、於寨村、倪集村、南頭村、楊莊村、黨莊村、高莊村、孫寨村、大侯莊村、前陳村、王樓村、岳莊村、劉老莊村、王康樓村、景路口村、吳莊村、徐莊村。

錢店鎮 代碼:411625106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錢店村、大莊村、胡樓村、東魏村、孫堂村、楊寨村、張寨村、王樓村、後胡莊村、任莊村、張灣村、梁吳村、瓦崗村、姚莊村、陶營村、孔廟村、魏集村、常莊村、劉寨村、王君莊村、陳莊村、胡莊村、候集村、大馮村、楊集村、朱寨村、羅米莊村。

汲冢鎮 代碼:411625107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汲冢村、史莊村、丁寨村、劉莊村、李寨村、徐窪村、魯莊村、鄭集村、張堂村、韋莊村、將軍寺村、林吉屯村、大付莊村、萬樓村、亢王村、黃竹園村、邢營村、張樓村、謝寨村、譚老家村、丁莊村、貊樓村、增福廟村、李莊村、張莊村、柴堂村、黃樓村、王管村、陸莊村、徐寨村、邢灣村、孫莊村、喻寨村。

石槽鎮 代碼:411625108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石槽村、羅莊村、張善莊村、小曹樓村、余莊村、高莊村、劉莊村、馬莊村、梁莊村、位莊村、周莊村、翁小莊村、陳橋村、小信莊村、謝樓村、張寨村、宋樓村、宋狄樓村、大於莊村、杏店村、單摟村、孟莊村、大曹樓村、夏莊村、翟莊村。

城郊鄉 代碼:411625200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新村、孔橋村、張莊村、黃莊村、曹英莊村、冷莊村、王樓村、劉雙廟村、谷集村、羅堂村、丁寨村、響盤莊村、楊集村、屈莊村、薛莊村、時窪村、楊樓村、丁老家村、詹莊村、陸莊村、北孫莊村、楊莊村、羅寨村、梁莊村、王老家村、鄭小樓村、袁武營村。

虎頭崗鄉 代碼:411625201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虎崗村、白莊村、常營村、連堂村、孫莊村、宋莊村、伏趙莊村、李牌坊村、王堂村、腰劉莊村、小周莊村、杜莊村、梁老家村、王莊村、後趙莊村、段嶺村、楊莊村、路集村、王寨村、劉寨村、梁莊村、劉老家村。

汲水鄉 代碼:411625202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盧嶺村、小劉莊村、劉小集村、西李莊村、朱樓村、郝莊村、張嶺村、生李莊村、押嶺村、觀音寺村、趙莊村、左橋村、左集村、楊古寺村、高王莊村、仵屯村、竹愷店村、張莊村、孫莊村、孟莊村、趙樓村、陳劉莊村、小段莊村、汲水村、王大莊村、白衣店村、王古同村。

張完集鄉 代碼:411625203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張完村、王營村、劉營村、中王莊村、西李莊村、張灣村、小張莊村、大王莊村、邵窪村、黃莊村、大周莊村、李英寨村、李小集村、棉集村、王小廟村、劉寨村、楊莊村、付莊村、趙樓村、大張莊村、多迷店村、幸福村、前廟村、郭竹園村、北李莊村、孫莊村、趙小樓村、邵堂村、吳莊村。

丁村鄉 代碼:411625204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丁村、薛莊村、付樓村、王大莊村、盧寨村、窪吳莊村、從樓村、陶店村、劉營村、李黃樓村、高小廟村、趙樓村、楊廟村、徐莊村、王拱樓村、朱樓村、大王莊村、大劉莊村、毛莊村、毛寨村、李樓村、大郭莊村、謝莊村、崔堂村、張白莊村。

雙樓鄉 代碼:411625205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徐化樓村、孔莊村、徐老家村、張廟村、王樓村、金廟村、楊樓村、申莊村、韓老家村、雙樓村、楊張莊村、信寨村、小趙莊村、大趙莊村、張盈樓村、後徐樓村、程莊村。

秋渠鄉 代碼:411625206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秋渠南村、秋渠北村、大寺劉莊、韓老家、 周莊村、李韓莊村、張老莊村、錢小寨村、王堂村、姚莊村、於關帝廟村、大馬莊村、於寨村、靳莊村、李堂村、牛莊村、前劉樓村、後劉樓村、任樓村、趙莊村、何莊村、高小橋村、馬窪村、劉小寨村、紀莊村、朱大樓村、朱半截樓村、馬廟村。

東風鄉 代碼:411625207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龍王廟村、孫莊村、於樓村、西陳村、大趙莊村、范莊村、大劉村、前劉村、張關廟村、梁莊村、前趙莊村、東於村、董樓村、鄭莊村、單樓村、大韓莊村、高莊村、李崗村、趙寨村、大樹張村、尹寨村、楊莊村。

巴集鄉 代碼:411625208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巴集村、巴樓村、巴屯村、王屯村、葉莊村、譚寨村、趙堂村、青莊村、張屯村、程樓村、魏冢村、段寨村、羅莊村、郭集村、楊屯村、田莊村、劉莊村、曹集村、前屯村、後屯村、棗崗村、槐李村、賈莊村、徐樓村、屯民村、喻莊村。

李樓鄉 代碼:411625209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李樓村、李莊村、三村、陸油坊村、賀莊村、鄧魚池村、譚園村、丁集村、後王寨村、孔樓村、吳莊村、大郭莊村、磚寺村、張位堂村、袁張橋村、田寨村、孔集村、李大寨村、土趙莊村、徐寨村、大賈莊村、魏張村、大宋村、窪李莊村、李小樓村。

胡集鄉 代碼:411625210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胡集村、李莊村、閆樓村、大於莊村、魯小莊村、鈕河涯村、郭莊村、范橋村、晉崗村、大任莊村、小任莊村、後屯村、史橋村、賈集村、王樓村、白樓村、王莊村、武河溝村、魯張莊村、藕坑村、大史莊村、三紅村、郝寺村、魯里村、中溝村。

鄲城名人

周勝,1961年生,河南鄲城人,1981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理化專業,2001年畢業於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和學歷。現任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和揚州職工大學校長,教授,東華大學和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

魏新:周口鄲城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現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方正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等。2005年集團銷售收入245億元。

趙康乾:鄲城縣寧平鎮鴿子籠村人,1980年生,畢業於鄭州師範學院,曾任寧平國小四年級語文代課教師,現任東莞龍大朗明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著名青年作家,職業經理人,著有《宋元劍仙傳》《東渡》長篇名著

柴建方,1943年生,河南鄲城人。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寧夏書畫院副院長、寧夏書協副主席、賀蘭印社社長。中國書協二屆理事、西泠印社社員、’99中國百傑書法家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書法藝術家。

孫學敏,教授,在讀博士。1963年生,河南鄲城人。1985年鄭州大學經濟系畢業,2004年3月攻讀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學習西方經濟學、經濟決策學、數量經濟學。先後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鄭州大學商學院碩士導師,西方經濟學學科帶頭人。曾任國際經濟與西方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國際貿易系主任、鄭州大學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現任鄭州大學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劉金山,男,1971年出生,河南鄲城人,200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總量經濟學、增長理論與發展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乘數效應差異與中國區域經濟收斂性研究”等各級課題5項,發表論文30餘篇,博士論文《轉軌時期需求變動與需求政策研究》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於祖煥,男,1963年2月生,河南鄲城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獲學

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所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所獲博士學位;在子

流形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論文相繼發表在國內外相關雜誌上,並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和引用。

趙金康,河南鄲城人,1963年生,漢族。1986年、1989年分獲河南大學歷史學士、碩士學位,2003年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現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思潮與民國法制研究。

歷史沿革

漢置鄲城縣,在今永城縣境。按“鄲”奉為“單”。鄲縣應是原來以“單”為名的城堡,西漢置縣加“邑”。據《漢書·地理志》:“鄲,莽曰單城。”城為邑,故改單為鄲。

2000年,鄲城縣轄9個鎮、1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51994人,其中:西城區 70687人、吳台鎮 64473人、南豐鎮 52680人、白馬鎮 71148人、寧平鎮 56054人、宜路鎮 60617人、錢店鎮 71281人、汲冢鎮 66684人、石槽鎮 53984人、城郊鄉 64950人、虎頭崗鄉 58166人、汲水鄉 57941人、張完集鄉 56490人、丁村鄉 52981人、雙樓鄉 42930人、秋渠鄉 52731人、東風鄉 39357人、巴集鄉 55212人、李樓鄉 53821人、胡集鄉 49807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鄲城縣轄9個鎮、11個鄉:西城區、吳台鎮、南豐鎮、白馬鎮、寧平鎮、宜路鎮、錢店鎮、汲冢鎮、石槽鎮;城郊鄉、虎崗鄉、汲水鄉、東風鄉、巴集鄉、李樓鄉、張完集鄉、丁村鄉、雙樓鄉、秋渠鄉、胡集鄉。

目前,鄲城縣轄3個辦事處,8個鎮、11個鄉:洺南辦事處、洺北辦事處、西城區辦事處、吳台鎮、南豐鎮、白馬鎮、寧平鎮、宜路鎮、錢店鎮、汲冢鎮、石槽鎮;城郊鄉、虎崗鄉、汲水鄉、東風鄉、巴集鄉、李樓鄉、張完集鄉、丁村鄉、雙樓鄉、秋渠鄉、胡集鄉。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