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瑤族長鼓舞

江華瑤族長鼓舞

江華瑤族自治縣的民間舞蹈很多,有長鼓舞、度曼尼舞、傘舞、關刀舞、穿燈舞、蝴蝶舞等等,其中瑤族長鼓舞最能反映瑤族質樸、浪漫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瑤族人民的個性和情致。長鼓舞是瑤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表演時,鼓手左手握住長鼓的鼓腰上下翻轉,右手隨之拍擊,邊舞邊擊。表演形式主要有4人合舞、雙人對舞等。動作主要有造屋、制鼓、耍鼓、模擬動物、祭祀等。舞姿剛健,風格淳樸。有的還可以在一張八仙桌上手舞長鼓,邊打邊跳。一般以嗩吶、鑼鼓伴奏,有時也唱“盤王歌”來助興。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南 · 永州 · 江華自治縣
文化遺產名稱:江華瑤族長鼓舞
遺產編號:Ⅲ-8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瑤族長鼓舞表演瑤族長鼓舞表演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
遺產級別: 國家

歷史淵源

江華瑤族長鼓舞瑤語稱“播公”,其歷史悠久。南宋紹興二年(1132)五月三日頒發的《十二姓瑤人過山榜文》載:“天子殿前,國王長衫大袖,長腰木鼓,斑衣赤領,琵琶吹唱。”據此,瑤族長鼓已有800多年歷史。

長鼓分類

長鼓按其形狀分小、中、大三種。小長鼓亦稱短鼓,長約70—90厘米,鼓腰直徑為4—5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為8—10厘米;中長鼓亦稱長腰鼓或黃泥鼓,長約110—130厘米,鼓腰直徑約15—20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25—30厘米;大長鼓亦稱賽鼓,長約 180—200厘米,鼓腰直徑約20—25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30—40厘米。

長鼓製作

長鼓通常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長,中間小,兩頭大,其中一頭又略大三分之一。木心挖空,兩頭喇叭蒙上精製過的黃羊皮,然後用6至8條染色麻繩拉緊兩頭黃羊皮,再塗上紅、黃、白等色彩,繪上龍鳳圖案,美化鼓身。跳舞時,舞者用一條彩帶綁著兩頭“鼓頸”,掛在肩上,橫於腰間,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別擊鼓,隨著音樂節拍,即發出“唪啪唪梆”的鏗鏘之聲。如果4人以上擊鼓,隨著音樂節拍,即發出“噼啪蓬平”的渾厚激昂之聲。若配之牛角、芒鑼、嗩吶伴奏,則如古代列隊排陣廝殺,鼓角喧天,山鳴谷應,振奮人心。

表演形式

長鼓舞分“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類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動物細節。其動作特徵是粗獷、勇猛、奔放、剛強、雄勁、彪悍、灑脫。不管是跳、躍、蹲、挫或鏇轉、翻撲、大蹦、仰騰等動態,都表現了瑤族人民熱情奔放、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
長鼓的擊鼓動作大多是表現生產、生活內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種地、摹仿禽獸動作等,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擊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動作柔和緩慢,武打粗獷豪放;有2人對打、4人對打,也可大群人圍成圓圈打,氣氛熱烈,鼓聲洪亮。

風格特點

長鼓舞大部分反映瑤家人的生產鬥爭和生活習俗,反映了瑤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具有瑤族獨特的風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現瑤胞的性格特徵和氣質。舞蹈的動作粗獷、勇猛、奔放、雄勁、灑脫;節奏明快、敏捷。舞蹈語彙模仿上山落嶺、過溪越谷、伐樹運木、鬥龍伏虎等等,形象生動,一看就懂。瑤族舞蹈幾乎全是民眾性、廣場性的,並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長鼓、花鼓、牛角、陽傘等,構成本民族的風格,為民眾喜聞樂見,易於流傳。因此,在節日、婚事、宗教、喪葬等各種場合,有歌有舞,熱鬧非常。

表演時間

瑤族長鼓舞屬於喜慶舞蹈。瑤家逢“過新年”、農曆十月十六“耍歌堂”等傳統節日,或是喜慶豐收,恭賀新婚等喜慶場合,青年歌貴們即興而跳,一呼百應,龍騰虎躍,氣勢磅礴,實在壯觀。
瑤族打長鼓大多在農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舉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瑤族“盤王節”最為盛行。“還盤王願”三年一小願,十二年一大願;小願打長鼓三天三夜,大願則打七天七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此類活動由同姓宗族組織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則以村為單位組織,而且不限於上述節日,國慶節、春節或慶賀豐收時,均可打長鼓。

演變類別

由於瑤族進入江華地區的時間差異和所處地理環境不同等原因,便演變出多種形式的長鼓舞:盤古長鼓舞、蘆笙長鼓舞、羊角短鼓舞、鑼笙長鼓舞等。

盤古長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一帶,是祭祀盤王“還願”儀式中所跳的一段舞蹈。除邀請兩名長鼓手外,還請四名歌手(男女各二人)伴唱《盤古歌》,歌舞曲是瑤族的“拉華”。整個“還願”儀式分“請願”、“落馬”、“開天門”、“點兵”、“訴師”、“分段”、“除苗”、“圍願”等段,盤古長鼓舞只在“請願” 和“圍願”中表演,有鑼鼓伴奏,舞步舒緩、持重。

羊角短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平地瑤地區,由七人表演,一人拿朝笏或牛角領頭,兩人拿羊角,四人執短鼓,載歌載舞,唱著“野羊撬、野羊撬”之歌,互相穿插,另有兩個吹笛子的伴奏,舞場兩側吊著兩個賽鼓,按音樂節奏擊鼓烘托氣氛。

蘆笙長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高灘一帶,由七人表演,一人手執朝笏,吹牛角領舞,二人吹蘆笙,二人打長鼓,一人打鑼。表演者圍方桌而舞。全舞分“迎聖”、“起拜”、“行路”、“梅花”、“歡鼓”等五段。每舞一段之後,領舞人呼喊:“色----色麻悠”,再敲鑼打鼓走一圓圈。動作粗擴,場面熱烈,山野氣味濃郁。
鑼笙長鼓舞 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嶺東瑤族調廟時跳的一種集體舞蹈。二人打長鼓,二人吹蘆笙,一人打鑼,其餘各執小旗、紙幣、銅鈴等道具跟在後面,六位姑娘打著花,邊唱邊舞,用鑼鼓蘆笙伴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