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房

求學房

“求學房”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為了孩子能讀名校,不惜重金在學校周邊買房,已成很多家長的“教育投資”。哪怕房價再高,房子再舊,只要處在名校周邊,家長依舊趨之若鶩。新學年來臨,名校周邊就開始掀起新一輪的“購房熱”,不少小區和樓盤成為一個個“過渡站”:孩子畢業了,幾年前在此買房的家長,將房子賣了或出租,迎來了新一輪的為孩子入學而買房、租房的家庭。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求學房花園小區的求學房
“求學房”走熱已經是社會現象。九月一開學,名牌學校附近的閒置房全成了“求學房”,房租價格一個勁兒地走高,於是有人不得不發出一“房”難求的感嘆。從表面上看,“求學房”推動了房屋租賃的發展。但其背面折射的問題令人深思。

其“求學房”走熱是畸形教育發展的產物。由於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在短時期沒有打破,加之在聯考唯分數論的指揮棒下,往往導致擇校成了眾家長被逼無奈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求學房”走熱恰恰是教育體制弊病的暴露。

求學房求學房

“求學房”走熱是畸形親職教育的產物。且不說中國式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然,從現實的國情來看,對獨生子女的精英式教育,也使得眾家長們基於自己的體面,基於對子女前途的考慮,就算再苦再累再難,也要讓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求學房”走熱是學校服務功能的缺失。由於擇校生的大量湧入,造成所在學校在諸如宿舍、就餐等服務設施方面供應不足。其實,學校所在意的似乎是價格不菲的擇校費,至於能為學生提供多少教學配套服務,則考慮較少。因而導致一些家長不得不在校外租房以應急之用。

社會現象

求學房求學房挨著名校就搶手
挨著名校老舊房子也搶手

房產中介每家手裡都只捏有一套“可以讀名校”的房子。一個老居民大院裡房子,房齡已有14年。幾間房看上去十分老舊,牆壁斑駁,樓梯間里昏暗潮濕,實在與身價不相匹配。但即便如此,這套房子在老闆口中仍是“可遇而不可求”。這樣的房子雖然很貴,但是想要的人多得很。每次一有這樣的房子掛出來,不到一個月,總會被為了孩子入學的家長買走,這樣的房子,被業內人士稱做“求學房”。

如果戶口不在名校周邊片區,孩子要想在名校讀書,必須要交幾萬元的擇校費,這筆錢一旦投入,無法收回。但買一套房子就能入學,房子將來還能升值,適合投資。“這么老舊的房子,如何還能保證在幾年後再增值?”學校不會垮,只要學校在一天,房子就不愁賣不到好價錢。

買房入學中小戶型受熱捧

一座嶄新的高層精裝電梯公寓矗立在繁華的街道,顯得格外醒目,而緊挨公寓一側的便是一所著名重點中學,這是惟一一個與學校幾乎只是一牆之隔的新樓盤。該樓盤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樓盤地段很好,離樹中學不過幾分鐘路程,附近還有新城市廣場、家樂福等大型商業區,開盤後不到一個月,一共200多套均價高達7000多元/平米的小戶型就全盤售空。

很多人都是看上了旁邊的學校環境,像這樣修建在名校周邊的新樓盤,當初在開盤時,樓盤以“緊靠名校”作為主要的宣傳。雖然均價7000多元,依舊吸引來許多為子女就近讀書而購房的家長。

購房分析

求學房“求學房”熱讓中介公司著實樂開懷
中介扎堆輕輕鬆鬆做生意

在名校附近買房,不但讓購買者獲得收益,也讓許多中介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要在名校周邊“分一杯羹”。以成都七中附近為例,因為緊靠七中這所名校,隨之而來的便是房價的高居不下:林蔭街一間一套二的清水房月租800元,人民南路一套1998年的68平米二手房售價35萬。如此高的房價,也讓在此做房產生意的中介笑開眼,每成交一筆,中介費自然按比例增高。

不足一千米長的林蔭街,林立著10多家房屋中介。正對成都七中外牆的街道上,有一家簡陋的房產中介,幾平米的店面前隨意擺放著兩張紙板,密密麻麻張貼著各類租售房信息。老闆娘坦言生意是在一個星期前開張的,看中的就是學校附近的商機,“馬上開學了,問房子的學生、家長不會少。”正如預測,房屋中介開張短短一周,便做成了5筆租房生意,其中一名家長為照顧在七中讀書的女兒,決定花1200元租下附近小區里一間套二的精裝房,老闆娘輕輕鬆鬆賺了500元的中介費

分析購房入戶省去擇校費

成都房產公司行銷部副經理周勇建從事房地產銷售多年,在周勇建看來,名校附近的房價屢屢攀升,與近年來適齡兒童的父母普遍收入頗豐有一定聯繫。

周勇建說,家有孩子需要入學的,父母普遍是30歲出頭,這一階段的人是中高檔樓盤的購房中堅力量,在孩子到入學年齡之前,他們就開始盤算如何讓孩子在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上學,尤其是一些在成都有所成就的外地買房人,更願意通過購房辦戶口,省去一大筆擇校費。為了迎合這部分購房人的心理,開發商都會爭相在名校附近開發新樓盤。“在名校周邊購房,從長遠來看,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投資方式。”

教育配套

求學房“求學房”引起房屋出租熱
增大吸引力

對於家長買房租房“傍”名校,成都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在“望子成龍”的觀念影響之下,很多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上一流的學校。教育配套確實對開發商和市民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該負責人稱,有的樓盤根據教育規劃、學校布局開發自己的產品、設定自己的配套設施,而一些很具實力的樓盤,即使所開發的地段暫時沒有規劃學校,但他們自己建起了學校,並做出了品牌。這樣,住在學校周邊的居民也跟著受益。

買套房照顧孩子生活

鄧先生家住雙流,在雙流做生意。去年,兒子考上了成都九中,一家人在高興的同時,也為孩子的生活起居發了愁。最後,鄧先生對學校周邊進行考察,發現在距九中不遠的西大街,有一個不錯的樓盤,小區環境不錯,周圍也有配套的超市、醫院,鄧先生立即花了近30萬元,從中介那買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面積為68平米。

交房後,鄧先生的愛人專門從雙流趕到成都,陪兒子一同住進該小區,照顧兒子的日常起居。鄧先生每逢周末,也會從雙流驅車來成都,與妻兒團聚。

再有一年半,兒子將考大學,如果考到省外的大學,這套房子將出現空置。對此,精明的鄧先生早有自己的打算。鄧先生說,該小區地處市中心,生活非常方便,再加上緊靠名校,如今房價已經攀升到5500元/平米,幾年後還將持續上漲。兒子畢業後,他將會把房子出租,預計能租到1500元/月。之後看情況再出售,“反正咋個都會賺,不得虧。”

紮營名校

求學房“求學房”扎堆名校周邊
中國的家長在教育上是最捨得投資的,名校周邊二手房的熱銷就是最明顯的例證。但是,對於擅長理財的家長來說,他們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購房投資換來的並不僅僅是孩子良好的教育環境和錦繡前程,他們還將獲得由房子升值和出租帶來的可觀的收益。

生源區內免贊助費

中、國小名校通常都有一個“生源區域”,該“區域”內的小區,孩子上學可免贊助費。比如,如果住在宣西大街22及24號這兩棟樓里,在北京國小上學就可以免除贊助費。而世紀城一、二、三期業主的孩子可在人大附小入學,並且免贊助費;嘉銘·桐城業主的孩子可在陳經綸中學免贊助費上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二手樓盤買賣一段時間後業主才可享受孩子免贊助費的優惠。比如,世紀城的業主居住滿三年才可使孩子入人大附小。

或租或買各取所需

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是租房合適還是買房合適呢?多位房產專家綜合觀點是:各有各的好。

租房:短期付出 可變性強

有些家庭的收入並不十分充裕,且考慮到孩子初高中的學習也是短期行為,最長不過6年,其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買周邊二手房會增加風險,同時也會背上長期的資金負擔(貸款的時限較長)。因此,有些家長會考慮通過短期租住重點中學周圍的房子來方便孩子上學,以解燃眉之急。

求學房求學房
買房:長期投入 投資性強

此種方式適用於家庭收入較高,並在方便孩子上學的同時也考慮到將房子做長期投資用的客戶。相比租房的條件嚴格、時間緊迫來說,買房時客戶對這些條件都可以適當放寬。

就學和投資可兩全其美

購買學校周邊房產的時候還應該多考慮一個因素:升值潛力。相對來說,學校周邊均為生活配套設施極其成熟的地區,整體改造可能性較小,購買房產的話一方面可以解決當前的入學難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長遠的投資成為可能。那么,這種投資能賺多少錢呢?以王先生買人大附中附近的房子為例。

假設王先生在2003年暑假買了那附近的一套房,價格是5800元/平方米,共100平方米,總價是58萬元。如果他的孩子還沒到上中學的年齡,他可以把房子先出租一年,租金為:2500元/月。則其一年的租金收入為:2500×12=30000元。2年過去了,他的孩子即將畢業,王先生如果自己不再住這套房,就有兩種選擇,把房賣掉或繼續出租。王先生決定把房子賣掉,按現在的價格可以賣到9000元/平方米。

總售價為:9000×100=90萬元。這樣算來,其3年的“利潤”為:90+3-58=35萬元

從長遠看 買比租合算

那如果從錢上算,是買房還是租房合算呢?例如:“目標房”是一套中關村一小附近的兩居室。那么,買一套大概要60萬元(包含過戶、貸款等手續費),首付是50%,就是30萬元,貸款30萬元,20年的時間,每月的按揭是2200元。而如果租這套房,大概是2300元/月,以使用6年為限,那租房的整個費用是165600元。這樣看來,還是買房比較合適,因為加上利息買房一共828000元,按照房屋的使用年限是70年,這樣看來,每個月是985元。當然,買還是租,最終還要取決於家長的經濟實力和自身的生活計畫。

專家觀點

雖然名校對周邊房價有拉動作用,但如果學校比較分散,就不能形成區域效應,那么其房價只能由總體區域價格決定,無法顯現出較大的比較優勢。有關專家認為,如果某區域名校比較集中,就會有“聚合效應”,該區域就會真正具有升值潛力。

真實故事

求學房求學房
提前三年買房收著租金待入學

9月1日,泡桐樹國小開學,李瓊女士的女兒果果如願進入該校就讀一年級。說起女兒能順利讀到泡小,李瓊稱:“多虧我們提早買了房。”

2003年4月,果果剛滿3歲,一家人便開始商量著,要給女兒找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李瓊一家住在電子科大附近,戶口所在地為成華區。夫婦倆認為,按照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的原則,住家附近沒有特別好的國小,兩口子於是將目標鎖定在泡桐樹國小。

“在泡小附近買套房子,把戶口遷過去。”李瓊老公提議。一開始,李瓊猶豫著再買一套房,家中經濟壓力會變大。“為了娃娃,這個錢該花,越到後面,房價更高。”果果的爺爺奶奶知道後,堅決支持。

接下來的1個多月里,夫婦倆開始在泡桐樹國小附近進行“地毯式”搜尋。最後看中了位於實業街的一套面積為54平米的二手房,總價為13.5萬元。按照區域劃分,這個地段剛好可以讀泡小。在老人的贊助下,他們一次性付款買下該房子。

房子買下後,兩口子趕緊將他們和孩子的戶口遷到青羊區。但由於這個地方離兩口子上班太遠,他們沒有搬進去住,而是以每月700元的價格,將房子出租。3年後,果果如願進入泡小。當得知按照新的規定,遷移戶口的本市適齡兒童入戶3年(含3年)後才能就近入學時,李瓊一個勁夸老公“有遠見”。

3年後,該地段的房價已經漲了幾番,這套54平米的套二,總價已飆升到26萬元左右。李瓊說,這3年的租金本就已是不錯的收益,他們兩口子早就合計好,將房子繼續出租,再過3年,他們就將房子出售。估計到時候,總收益不會少於18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