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溝[名詞釋義]

水溝[名詞釋義]

水溝,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肘後備急方》名人中。別名鬼宮、鬼市、鬼客廳。屬督脈。督脈、手足陽明之會。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其功能醒神開竅,清熱熄風,主治昏迷、暈厥、癲狂、急慢驚風、消渴等多種疾病,為中醫搶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

基本信息

理論基礎

水溝穴出處

水溝,出《針灸甲乙經》。人中,原為部位名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用作穴名。
【別名】人中。
【釋名】鼻下凹陷似水溝,穴在其中,故名。水溝似人形,《釋名·釋形體》:“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於狹而長似人立也。”穴居其中,故又稱“人中”。又釋,人指人部,居天(上)部與地(下)部之間。鼻主天氣(呼吸),口主地氣(飲食),穴在口鼻之間的人部之中。《老子釋略》:“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天地間人中是也。”
【名解】1)水溝。水,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也。溝,水液的渠道也。水溝名意指督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溝渠下行。本穴物質為素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循督脈下行,本穴的微觀形態如同地部的小溝渠,故名水溝。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頭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處在頭面前正中線。人中名意指本穴位於鼻唇溝的中部,無它意。3)鬼客廳。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客廳,接待客人的廳堂也。鬼客廳名意指穴內氣血為來自天部之氣的冷降水液。本穴位處督脈,督脈氣血以陽氣為主,地部經水稀少,而本穴氣血則為地部經水,地部經水如同督脈氣血的賓客一般,故名鬼客廳。鬼宮、鬼市、鬼排名意與鬼客廳同。4)督脈手足陽明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不光為督脈的陽氣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陽明經的冷降水液,故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水溝穴位

【定位】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穴區內有眶下神經,深層有面神經頰支和上唇動脈分布、
【穴義】督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溝渠下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根據人體所處的不同體位而分別傳於手足陽明經及督脈的兌端穴。

臨床運用

暈厥暈厥
辨證
【功用】醒神開竅、清熱熄風

【主治】頭痛,暈厥癲狂癇,小兒驚風,口角喎斜,腰脊強痛。

【配穴舉例】配頰車治中風吐沫;配委中治腰脊閃痛;配湧泉素髎內關氣海 (灸)、關元治休克;配合谷、陽陵泉治驚厥;配合谷透勞宮治癔病發作。 配合谷、內庭、中極、氣海,有解暑清熱,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配中沖,合谷,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風不醒人事。配委中,有活血祛瘀,行氣通經的作用,主治閃挫腰痛

治療

針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甲乙經》:督脈、手、足陽明之會。《銅人》:風水面腫,針此一穴,出水盡即頓愈。《圖翼》:千金云:此穴為鬼市,治百邪癲狂,此當在第一次下針。凡人中惡,先掐鼻下是也。鬼擊卒死者,須即灸之。

人中急救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掐或針刺人中穴,可用於救治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刺激人中穴有急救作用。
這是因為節律性、連續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能使動脈血壓升高,而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刺激人中穴位,還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如連續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氣持續性抑制,適當地給予節律性刺激,則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
然而,人中穴對呼吸的影響並非都是有利的。如連續刺激引起吸氣興奮或抑制,均可以導致呼吸活動暫停,因此,在實際套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套用。經研究表明,適當地節律性刺激最為合適。在實際操作中用拇指尖掐或針刺人中穴,以每分鐘撳壓或捻針20-40次,每次連續0.5-1秒為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