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

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

呼喚

當代設計呼喚民族傳統文化即將踏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各民族的交流與接觸越來越頻繁;不同國家之間的各個領域的溝通也越來越多,因而使得各個民族文化的對沖、碰撞成為可能。我們當代的設計也不例外地經受著所謂西方文化、西方潮流的猛烈衝擊。
然而,在這種“西化”潮流的肆意侵襲下,我們不少設計師們表現出廣大的包容、欣然的接受,這種“拿來”使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記了民族的精髓,也忘記了藝術中最重要的自我風格。可見,我們當代的設計確實很有必要利用和發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資源,把它們套用到當代設計中。這,是繼承也是發展。
當今的世界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年代。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走近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國際網際網路的迅速興起與普及、信息傳播媒體的發展等等,都是我們當代設計師必須面對的事實。進入訊息高速傳遞的今天,地球變小了,地球上的居民的距離縮小了,國與國及區域間文化經濟將縮短差距,各民族更趨直接,人類亦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全球一體化”。在這種情形之下,設計文化也不幸遭受衝擊,而走向了一種趨於西化的“類同”或“國際化”的道路。在我國,本來就不興盛發達的設計文化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侵噬。因此,呼喚傳統文化是對我們當代設計發展的一種必要,只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能賦有個性、才能不被西化的“類同”所淹沒、才能有競爭力。
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對西方的東西特有興趣,一頭扎在裡面,認為越現代越好,西方化的傾向很強烈。正如一位美術學院的教授所言,現在入學新生在面試時,被問及外國美術史時,可以滔滔不絕,歷代畫家,作品如數家珍,但是,對中國美術史卻一片模糊。這種現象是相當危險的。身為中華兒女,對自己本土文化如此漠視,實在令人震驚、心痛,然而,反觀西方的一些學者,特別是大學者卻是相當看重中國文化的,而且有的還進行深入研究。那么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真正問題是在於我們沒有重視自己淵源廣博的傳統文化寶藏啊!今天,我們如果不覺醒到這一點,那么,不久的明天,咱們的傳統文化便所剩無幾了。我們在發展現代人的同時確實需要冷靜一點,思考一下本土文化究竟定位在哪 里?

歷史與當代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的冷戰年代,我們對於那些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為底子,通過海盜式武力擴張、殖民和侵略發展起來的西方現代文化,不能不抱定反省的批語的態度,尤其是近代以來使東方民族感到自卑、羨慕以至崇拜的西方科技文明,結果卻造成了戰爭、污染、自然生態的破壞和資源的極度浪費,更是值得我們的深思。在西方政治、經濟、軍事的衝擊下,東方文化的精髓已大量流失,或已被扭曲、改造、變形、被納入西方文化的價值體系之內,這樣下去,不但傳統文化會加速式微,就是現代文化的素質也會大大地下降,有著悠久光輝歷史的中華文化勢必陷於淪亡邊沿。
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是趨勢,但文化上將是多元化的。多元化才豐富,藝術上才不會越來越單調。在此形勢下,東方文化藝術的傳統在世界上是十分可貴的,作為東方的代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為璀燦。我們自己重視得很不夠,對它的轉換還遠未完成。在我國,當代設計尤其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以豐富其藝術語言從而形成自我風格,不以單純的西方模仿為出路,使當代設計富於民族氣質而不致淪亡。
可以說,當代設計需要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對設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從事著設計的我們確實是應該找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頭有價值的新東西,這種新東西就是過去沒有人意識到的,我們沒發現的,被疏忽了的東西,而這樣的東西是非常多的。新出土的和新發現的文物很多,但是為什麼對我們的藝術設計運動的影響力卻是那么少呢?我覺得這可是設計師們自己的事情。而對於它們,在實踐中升發出新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有了研究,才能說把一個死的東西,變成一個活的東西,一個有發展潛力的、有前瞻的現象。我們的民族文化絕對是有前瞻性的,不是象有人說的要死亡,或已死亡的東西,要知道,生與死的關係是相對的,我們認識到它的價值的時候,它也便活了。
富於民族傳統的風格的設計,可使原本膚淺的東西成為了有靈魂的藝術。長城的巍延壯觀、黃河的奔騰飛瀉,太行的巍峨壯大、雲崗的肅穆沉靜……這些何嘗不是我們藝術語言的最佳素材?倘若我們當代設計能溶合這些廣博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精華,那么它必能以其獨具一格的氣質,富有強烈民族個性的風格而屹立於國際間。
富於民族傳統風格的設計,可成為一項新興的現代產業,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知識經濟的年代,設計是以一種知識、文化而存在。別具一格的,吸引人的設計,必然推動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國際間,只有以自己的民族傳統為風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不輕易被淹蓋、淘汰。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已非常懂得用其富於民族特性的設計去包裝其出口商品,使得日貨在全世界範圍占有著很大的市場。設計,在這裡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也正掀起民族設計運動,韓國設計也正以一種產業而稱雄亞洲,屹立於世界。韓國的小輕工工藝品、文具用品、賀卡等等正日益占領世界市場,同時也深受廣大人們的歡迎。
一個非洲的圖騰藝術能生髮出一個立體主義,我們這個五千多年歷史的偉大民族,有著如此博大的文化寶藏,就不能生髮出更多更好的寶物?有位旅美藝術家認為,中國是個後進國家,農業社會,美國是先進國家,工業社會,中國前景必然走向工業社會,因此,從文化上講,我們就只能有跟的份兒,這是不全面的。中國藝術歷來對其它藝術採取的都是很通達的, 開放的態度,中國從大歷史上講,一直能吸收各種營養,這么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一個驕傲民族,藝術發展是不是只有一條路,即西方走哪兒咱就跟到哪兒呢?

我們

我們的藝術發展和我們的人民,歷史是相關的,這么多的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有自己連續不斷的歷史,有自己的藝術,在今天,下去的動力,它不是任何一個東西可以代替的。可喜的是,現在也有設計師們開始意識,並覺醒到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最近,在波蘭舉行的“國際平面設計大賽”中,我國一名深圳的年輕設計師一舉奪冠,引起國際關注,共作品正是運用了中國傳統筆墨手法去表現出“人與自然”的主題。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條自己的路,不管你走得怎么樣,這條路非得走下去不可。吸收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氣質,溶合民族傳統於設計中,使其得到高層次的升華,生髮出富有民族個性的設計風格,就是我們當代設計需要走下去的路。

祖國文化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中藥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四大發明、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對聯鬥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黑頭髮黃皮膚、丹鳳眼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唐裝、繡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鳳冠、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菸袋鼻煙壺筷子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鐘、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漢字、數字、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繡、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二十四孝

民族傳統文化01 孝感動天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民族傳統文化0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民族傳統文化03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民族傳統文化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民族傳統文化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民族傳統文化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民族傳統文化0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民族傳統文化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民族傳統文化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民族傳統文化10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民族傳統文化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民族傳統文化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民族傳統文化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儘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裡?”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民族傳統文化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民族傳統文化16 聞雷泣墓

王裒, 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民族傳統文化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民族傳統文化18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民族傳統文化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民族傳統文化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民族傳統文化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民族傳統文化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民族傳統文化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民族傳統文化24 滌親溺器

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重拾自信

民族傳統文化隆重開幕

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大型文藝表演。

民族傳統文化表演
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所展示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驚艷了世界,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嘆。一張畫卷,上下五千年的沉澱,中國傳統文化完成了一次最自信的展示。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積累的歷史長河中,無論絲綢、陶瓷、漢字、文房四寶、四大發明還是戲曲、禮樂、水墨畫、太極,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的禮儀還是“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浸染著數千年來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繁衍不息,是與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分不開的。
堅忍不拔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這一精神,是與奧運精神有著驚人的相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心態,它包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入世開拓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等等。這一主體精神也是中華民族走向21世紀的主體精神。中國文化求和諧,在五千年的歷史中,這一精神對中國的凝聚、統一,始終屹立於世界東方產生了重要作用。而在當今世界,和諧的精神不也是最寶貴的一種精神嗎?其他如“仁”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德為本的儒商精神、遏惡揚善和日新變革的精神心態等等,同樣都閃現著如今普世價值觀的燦爛光芒。奧運追求更快高更強,追求世界和平,追求人的更好的發展,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早在數千年就已產生如此訴求,中國文化有足夠的自信在當今世界起著其作用。我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日益重視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但我們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從“西學東漸”開始,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文化中的許多精華就被稱做“糟粕”要被去除,在近一百年的歷史中,中國是逐漸去中國文化的。毫無疑問,現代的青年是與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斷層的,許許多多的青年背不下“李白”,看不懂“司馬遷”,聽不了戲曲,不知“四書五經”。當我們在韓劇、日劇中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並而產生心理共鳴,卻在中國找不到一部充滿自己文化的電影電視劇,《功夫熊貓》在中國的火爆不正是最好的說明嗎?戲曲在萎縮,詩書畫琴在萎縮,中國元素變成了只有用來升學的特長,在普通學校,早已難以找到國學功底深厚的學子,我們傳統文化正面臨傳承的危機。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已不僅在形式上而更在精神上離傳統文化精神愈來愈遠,由於傳統文化現在缺少傳承,中國人已逐漸找不到“根”,浮躁的社會已難以找到中國五千年沉澱的沉穩。這原因是不難解釋的,除了我們近一百年來太過強調“西學”,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缺少傳統文化教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是不敢相信中國文化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屹立於21世紀世界民族之林的重任,因而被逐漸摒棄。
但事實證明,一個民族要捨棄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去傳承,不去主動創新,那么一個民族將反而被這種文化所負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糟粕,但其主體是優秀的。我們在經過一百年再來回頭看我們自己的文化,她在奧運會開幕上的表現太令人驚艷,她讓世界人民驚嘆中國。那么,我們是否會考慮應該大力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發揚自己的文化?中國應該有重拾傳統文化自信的勇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