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簡稱陽光小區,座落在美麗的南湖稱來源是它選址在江夏區普安新村,原名曙光村。

基本信息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簡稱陽光小區,座落在美麗的南湖 稱來源是它選址在江夏區普安新村,原名曙光村,曙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荷塘
光所照之區是為陽光校區。在陽光校區的一、二期建設中,學校總投資7億多元,同時通過爭取工程項目立項等措施、減免辦證等各項費用達1800多萬元,爭取上級主管部門財政撥款880萬元,圓滿完成了預期建設目標,為實現學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校園簡介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教學大樓
教學大樓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是武漢科技學院位於武漢江夏區陽光大道的一個校區。該校區占地規模大,校園環境清新優雅,非常適合廣大師生的學習和生活。陽光校區各種場館和設施齊全。校園內配有獨立的校醫院,校圖書館,和供予校園內各團體.協會以及大型校園活動的大學生活動中心

學校擁有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管理手段先進的現代化圖書館,有各類文獻總量190多萬冊,其中印刷型文獻100.6萬冊;長期訂購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購買自建中外文各類資料庫28個,擁有涵蓋各學科豐富的電子資源,實現了印刷型文獻借閱、電子文獻閱覽、視頻點播、多媒體播放、信息檢索、文獻傳遞、用戶培訓等網路化服務。

建設背景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體育場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的全面推進,中國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新局面已經到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和公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政府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擴大辦學規模,以適應中國高等教育從英才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的形勢。從1999年起,國內各高校都大幅度地增加招生規模。2001年,我校的招生規模超過3000人,在校生人數突破10000人,南湖校區435畝的校園已經顯得十分擁擠,辦學用地的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拓展學校的辦學空間勢在必行。

院系概況

2006年已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0餘人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教職工1500餘人,專任教師近1000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00餘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2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0餘人。在教師隊伍中,有雙聘院士1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9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學校還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學校擁有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42個本科專業,現有學科覆蓋了工學、理學、哲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教育學八個學科門類。設有服裝學院、紡織與材料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計算機科學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圖書館
圖書館

學院、化學工程學院、環境與城建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理學院、外語系、財政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工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7個院系和公共課部、體育課部等2個課部。

校區建設

建設新校區對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校區選址後,學校於2002年12月,成立了新校區建設辦公室,專門負責與江夏區政府、江夏區廟山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及普庵村的協調和全面負責新校區的規劃與建設工作。學校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分期建設陽光校區。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綜合大樓
為了保證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學校特邀請了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以及重慶大學建築設計院等四所國內知名的建築設計院參加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學校將四家設計院的方案在校內公開徵求師生員工意見,並組織校外專家評審。經過招標答疑及評議,初選請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在原有基礎上,再次進行修改性設計。2003年5月,經過院建設領導小組對修改性方案的審定,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一舉中標。

2003年8月,我校特邀請中南建築設計院武漢市建築設計院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研究中煤集團武漢設計院等四家具有一級資質的設計單位對我校新校區一期建設的單體綜合教學樓、現代教育中心、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進行設計,在設計院的精心設計和反覆修改後,經過院建設領導小組對修改方案的審定,確定中南建築設計院、武漢市建築設計院為我院一期單體建築設計單位。2003年6月18日破土動工,進行三通一平,同年12月8日單體建築正式動工,經過一年多建設,先後按期完成了綜合教學樓、現代教育中心、學生一食堂、學生公寓1-5號樓、足球場、田徑場、體育場看台、浴室、加壓泵房及配套的市政道路、水電、管網、綠化等的建設,確保了2004年9月新生順利入住。

校訓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努力拚搏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

堅持“在改革中講穩定,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抓質量,在質量中顯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學發展思路,武漢科技學院正在不斷改革創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院校歷史沿革

1、1958~1978年

武漢科技學院的前身是建於197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武漢紡織工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創辦的武漢紡織學院和湖北輕工業學校。

1958年初,經紡織工業部批准,由武漢市紡織工業局在武漢市武昌區三層樓創建武漢紡織學院。隸屬武漢市紡織工業局領導。學校首任黨政負責人是王建元、祁連山。

學校的培養目標是:為湖北紡織企事業單位培養、輸送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學校設有紡織工程、印染工程2個本科專業和財務會計1個專科專業。分專科、本科2個學歷層次招生,附設預科班。預科1年,專科學制2年,本科學制4年。1958年學校從湖北省各紡織廠優秀工人和幹部中選拔招收預科30人(預科1年後轉入專科),從聯考生中擇優錄取專科30人、本科40人。1959年,學校紡織和染整專業招收本科生50人,預科和專科生總計60人。1960年,學校對專業進行調整,取消染整專業,將已招收的1958、1959級染整專業學生全部轉入紡織專業(棉紡、棉織)學習。

1960年,由於自然災害,中家經濟處於困難時期,教育政策調整,學校停止招生。至此,學校共招收了兩屆學生。1962年7月學校停辦,以後又是“文化大革命”,為此一直沒有給這兩屆學生髮放畢業證書。1984年,為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合理解決武漢紡織學院1958級和1959級畢業生的歷史遺留問題,經湖北省教育局批准,由武漢紡織工學院給這兩屆畢業生補發大學畢業文憑。

湖北省輕工業學校創建於1958年,校址在武昌馬房山。學校隸屬於湖北省輕工業局。學生來源為中考統招生,學制三年。學校也由於受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曾經中途停辦。1970年,學校恢復辦學,設紡織、印染、造紙、機械、食品等5個專業,主要接收工農兵學員,在校生700多人。1974年張文均同志擔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長。1978年,經上級批准,學校輕、紡分家,以紡織類專業為基礎,有近110名教職工在張文均、盧鴻昌帶領下著手組建武漢紡織工學院。

2、1978~1998年7月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校園風采

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教育部發出《關於同意恢復和增設一批普通高等學校的通知》([78]教計字1427號),同意新建武漢紡織工學院。學校隸屬紡織工業部(1993年後改為中國紡織總會),實行紡織工業部與湖北省雙重領導,以紡織工業部為主的管理體制。專業設定為紡織、印染、化纖、機械、電氣自動化,在校生規模暫定3000人。

1979年5月,紡織工業部通知成立武漢紡織工學院籌建小組,組長為黃浮沉,副組長沈帆、張文均、王金安,組員盧鴻昌;同年8月,湖北省紡織工業局黨組批准成立中共武漢紡織工學院臨時支部,支部書記黃浮沉、副書記張文均。1979年11月,湖北省基本建設委員會向武漢市建委發出《關於武漢紡織工學院院址》(鄂基函[1979]060號)的函,同意學校校址選定在武昌關山國營七三三廠生活區西側(即現在的洪山區紡織路1號,武漢科技學院南湖校區)。

1978年,經湖北省和教育部同意,學校委託湖北輕工業學院招收棉紡、機織、染整、機械、自動化5個專業共157人,教學地點設在武昌馬房山省輕工業學院內。1979年沒有招生。1980年,共招收紡織工程、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2個本科專業93人。之後招生專業、招生人數逐年擴大。到1998年,招生擴展到20個省市1054人;開辦專業已拓展到涵蓋工學、文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五個學科24個專業;教職工832人,在校學生3618人。1998年5月6日至10日,教育部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專家組對學校本科辦學條件進行了評估,學校被評定為合格。

武漢科技學院陽光校區校園風采
3、1998年7月~2005年12月

1998年7月,根據國務院檔案精神,學校由原紡織工業部和湖北省雙重領導以紡織工業部為主,改為由中央與湖北省共建、湖北省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1999年8月,學校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

更名後,學校確立了在繼續為紡織行業服務的同時,主動把學科建設納入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整體戰略,確立了“保持紡織服裝特色和優勢,立足湖北,面向中、西南,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科學定位,確立了通過實施“學科建校、創新立校、人才強校、管理興校”四大工程實現辦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

根據這一思路,學校抓住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突破辦學空間不足的瓶頸。2002年8月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併入武漢科技學院,成為雄楚校區。2003年申請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在武漢市江夏區廟山開發區普庵村新征土地1648畝建設陽光校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