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創辦於2001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百年省屬高等學府福建師範大學和菲律賓愛國華僑共同舉辦,明確為非營利性辦學,按新機制和新模式運作的獨立學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是福建省最早的獨立學院之一。 學院依託百年名校福建師範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和菲律賓愛國華僑的投資,主要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現任董事長為菲律賓著名僑領、菲華各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實業家戴宏達先生;名譽院長為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分會理事長陳蘭蓀教授,現任院長為福建師範大學張傑教授。 學院坐落於福建泉州南安市,有康美、美林、南安教育中心三個校區,現有占地面積近700畝,規劃面積1000多畝。校園環境宜人,人文氣息濃郁,具有完備的教學、實驗、文化、體育和生活設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菲華教學樓 菲華教學樓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於2001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國家教育部批准創立的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由福建師範大學與福建東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學院實行“董事會決策,院長負責”的管理體制,是福建最早的獨立學院之一,僅次於福州大學陽光學院,董事長為菲律賓著名僑領、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實業家戴宏達先生,院長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邱永渠教授。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分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陳蘭蓀研究員擔任名譽院長。

學院依託百年名校福建師範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主要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福建師範大學對學院的管理和教學負責,確保辦學質量。學生按規定修滿學分,由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頒發國家統一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授予相應學士學位證書。

辦公樓 辦公樓

學院緊緊圍繞“基礎、素質、套用、創新”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重視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探索新時期人才培養新模式;學生教育教學質量良好,並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2005年在教育部對獨立學院辦學情況專項檢查中獲得好評;2007年省教育廳安全辦組織對全省獨立學院的安全工作大檢查中得到高度肯定;2009年5月榮獲省“平安校園”稱號,2008-2009學年學院獲省安全穩定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學院關工委榮獲“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計算機一級過級率、二級VFP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均居全省高校前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高, 2007—2010年連續三年獲福建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得到社會高度讚譽;學院先後3人獲得省級教學名師、2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省級師德之星表彰,並獲得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門省級精品課程、18個省大學生創新性試驗立項項目。

學院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708人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和39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學生榮獲省第十四屆大學生運動會(2010年)七金四銀的佳績,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獨立學院首位;學生榮獲第五屆、第六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2項,並獲得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銅獎;學生還在第五屆、第六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中分別榮獲福建賽區亞軍和三等獎;學生參加第三屆、第四屆福建省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分別榮獲三等獎和優秀獎;學院榮獲2008年、2010年、2011年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團隊;

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榮獲“第三屆福建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獎”;學院環保協會榮獲2009—2010年度福建省優秀高校環保社團獎;2009年,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在福建師大暑期社會實踐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學生參加福建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節,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參加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榮獲三等獎;學生參加首屆福建省大中國小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共有53幅書法作品獲獎,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34項,參加全國比賽榮獲一、二等獎各1項;學生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福建賽區的比賽中榮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並榮獲全國比賽優秀獎;學生榮獲第五屆“科訊杯”全國高校學生高清暨DV作品大賽二等獎;4位學生參加第五屆全國ITAT大賽榮獲三等獎,2010年3月我院黃容朝同學榮獲“綺麗杯”第15屆中國時裝設計“十佳新人獎”等佳績;2012年5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實驗室三個隊伍獲得第五屆福建地區單片機套用設計競賽三等獎3項 ;2012年8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實驗室學生謝寧鴻、孟世林、林劍波榮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及“海西杯”第二屆福建省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冠軍,突破福建省在該比賽零一等獎的成績。

生化實驗樓 生化實驗樓

學院以“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秉承“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機制與辦學模式, 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視開拓海外合作辦學渠道,閩南,面向海西,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僑鄉特色的教學套用型的知名獨立學院。

學校旨在艱苦學習,自強不息。在校的清潔,幾乎全由學生負責,每個專業有為期一周的勞動,分配整個學校的打掃工作。 學校還設有保衛部,在活動時起保護作用,晚上守夜等。維修部,旨在讓學生自己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學校學風嚴謹,每天早上6:40分需起床到操場早點,有同學就留在操場上讀書。閩南科技學院是一所培養學生艱苦奮鬥,努力學習的好學校!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陳蘭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大連理工大學“海天學者”特聘教授,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名譽院長。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系。現任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學會理事長,《生物數學學報》主編,《系統科學與數學》常務編委,《套用生態學報》,《數學研究與評論》,《微分方程年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Systems》(加拿大SCI檢索雜誌) 等刊物的編委,美國《數學評論》和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

早年從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研究,在1979年得到“二次微分系統至少存在四個極限環”的結果,指出了前蘇聯一著名數學家的“二次微分系統至多有三個極限環”的結論是錯誤的,從而在國際常微分方程界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近年來許多國內、外專著所引用。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生物數學研究,作為我國生物數學研究的開創者與組織者,曾被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康乃爾大學教授卡洛斯稱為“中國生物數學之父”。從1984年開始主持召開了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生物數學學術會議,並先後在1988年於西安和1997年於杭州主持召開了兩次國際生物數學學術會議,每次會議都有來自全世界十幾個國家著名生物數學家參加。

主編了Advanced Topics in Biomathematic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Biology, Hangzhou, 1997(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主持召開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生物數學衛星會議,主編了Advances in Mathematical Biology,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Series B, 4(3), 2004 (21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生物數學衛星會議論文集)(SCI檢索)。在數學生態學模型、分子作用動力學模型以及傳染病數學模型等方面有相當多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50餘篇被SCI檢索。指導了十餘名碩士研究生和二十餘名博士研究生。撰寫和主編了十餘本專著和論文集,分別由世界科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美國數學會,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美國數學理科學院研究所出版。曾應邀到義大利,美國,阿爾巴尼亞,日本,韓國等國家訪問和講學。1992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先後被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鞍山師範學院,浙江農業大學、中央財政金融大學、華北工學院、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及閩南科技學院等高等院校聘為兼職教授。

黃國盛:男,1952年2月生於江西豐城,1977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1982-198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進修;1990-1993年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95-1998年在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晉升為教授。

現為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福建省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委員會副理事長。1999年底至2005年初任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社會歷史學院副院長。2005年初至今,任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院長,並創建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主要從事近現代東南沿海經濟、閩台經濟與文化、中國海關史、中國近代海軍史、福建古村鎮等領域的研究。 為本科生開設《中國近代史》、《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東南沿海區域經濟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專題研究》等課程。代表作《鴉片戰爭前的東南四省海關》(博士論文,38萬字),出版後獲省社科二等獎,受到史學前輩好評;原中國史學會會長戴逸教授稱“內容充實,史料豐富,論點正確,頗有新意”。

還發表《赫德與總稅務司制度的建立》、《李泰國與外籍稅務司制度的產生》、《英商洋行在廣州的起源與演變》、《清代前期的海關口岸與內外貿易》 、《論清前期閩台對渡貿易政策》、《論清代前期台灣社會"男有耕而女無織"》、《中法戰爭前的福建海軍》、《清代前期台灣與沿海各省的經貿往來》、《閩東也有西雙版納》、《閩東桃園人間仙境——記周寧禮門峽谷》等論文50餘篇。近些年主持的研究課題有:《清代閩台與沿海各省的經貿往來》(福建省社科項目)、《清代閩台"三通"與兩岸經濟互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明清時期東南沿海航務檔案資料選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三都港開發與福州、溫州、寧德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福建省科技計畫項目子課題)、《福建古村鎮的歷史考察》(福建省社科項目)等。

郭丹 郭丹

郭丹,福建龍巖人, 1987年7月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到福建師大工作,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福建師大工會主席、教代會執委會主席,福建師大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福建師大閩南科技學院院長;曾任福建師大中文系副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多年,福建師大黨委委員,教育部全國高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社會兼職有: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散文學會理事,是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主要方向為先秦兩漢經學與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在史傳文學特別是《左傳》研究方面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已出版《古代文學精華》、《春秋左傳直解》、《左傳漫談》、《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客家服飾文化》(合作)、《先秦兩漢文論全編》、《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合作)、《左傳國策研究》、《左傳戰國策講演錄》等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五種,在《文學遺產》《光明日報》《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2003年承擔的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四庫全書總目中的文學批評》,結項後被評為“優秀”。多年來還承擔國家教委古委會、福建省社科規劃科研項目十餘項。2009年專著《左傳戰國策講演錄》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此前還獲得過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另有中國圖書獎(合作),華東區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合作),華東區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合作)等。曾赴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講學。

在教學方面,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有多篇教改研究論文發表,曾擔任國家級重點教改項目、省級重點教改項目,是校優秀課程、精品課程負責人。1997年獲福建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2000年獲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7年被評為福建省教學名師,並被提名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2008年所負責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專題》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再次獲得福建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所領導的師大工會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在其擔任師大工會主席期間,師大工會曾獲得過多次全國性先進稱號。2009年4月個人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肖華山,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2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於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獲農學博士學位;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獲國家教育部留學基金資助,赴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訪問學習。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及科學研究,2006獲福建師範大學“師德之星”榮譽稱號。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長發育、植物組織培養、果樹生理等研究,已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副院長。

潘新民 潘新民

潘新民,男,1968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精儀系,1981年冶金部自動化研究院研究生畢業,碩士。曾在冶金部長城鋼廠、武漢科技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工作,教授,碩士生導師。1992年曾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1992年10月—1995年4 月先後在深圳華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天津美國信譽集團任副總工程師和總工程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計算機系主任、教授、計算機套用教研室主任(兼)碩士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微型計算機控制教學與科研工作。於1988和1989年在中央電視台主講“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以及“微型計算機與感測器技術”兩個電視講座,並受到中央電視台及廣大觀眾的好評,為國家培養了大量計算機套用專門人才。主講過多門課程,曾獲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除了教學之外,一直從事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並具有獨立科研及領導能力,先後完成多個微型計算機控制課題,並曾擔任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863計畫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其中“空間材料加工地基實驗系統”由機械部鑑定為國際領先,並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潘教授還完成的項目有監控系統、IC卡電錶系列產品,並主持FR1151壓力變送器(天津市科委項目)和虛擬通信實驗系統(天津市教委項目)。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一項。

另外,先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著作12部,計600餘萬字。其中於1985年寫出的“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一書為我國第一本微型計算機控制專著,先後被很多學校選作教材,累計出版十餘萬冊,並於1987年獲冶金部優秀教材二等獎。所開發的虛擬通信/網路實驗系統是一個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和市場潛力的課題,這在國內是沒有先例的。2004年2月通過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鑑定,一致認為該項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專業設定

學生活動中心 學生活動中心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系、光電信息科學系、生命科學與化學系、經濟管理系、人文藝術系、外語系6個系和思想政治教研部、大學體育部2個部,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通信工程、套用化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英語、信息工程、套用心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生物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城市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生物技術、土木工程等2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九千多人。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紮實,專業技術熟練、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計算機科學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從事計算機軟體和硬體開發、設計與管理。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機率統計、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離散數學、計算機科學導論、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面向對象與可視化程式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與技術、軟體工程、彙編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編譯原理、人工智慧導論、數字圖象處理、數值分析、通信原理、JAVA語言程式設計、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運動場 運動場

二、網路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工結合,具有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現代社會急需的高級網路工程技術人才,能夠在計算機、通訊、郵電、金融系統、政府機關等多個領域從事網路編譯、網路的規劃和組網設計、網路工程設計與建設、網路運行維護及管理、網路安全防護和性能分析以及物聯網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子技術基礎、離散數學、計算機導論、數據結構、程式設計語言、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綜合布線系統、IP交換與路由技術、資料庫系統、信號與系統、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軟體工程、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嵌入式系統編程、網路作業系統、網路信息安全、CISCO認證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三、數字媒體藝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良好文化素質,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高的藝術素養、系統地掌握信息與通信以及數字媒體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數字媒體製作、傳輸與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熟練的設備操作技巧和各類數字媒體節目製作能力。為各級電視台、網路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廣告公司、電腦圖形圖像設計製作公司,培養從事數字影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形態與色彩、藝術概論、傳播學理論、美術基礎、音樂基礎、攝影藝術與技術、多媒體技術基礎、計算機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二維動畫製作、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數字影像攝製技術、數字音頻製作技術、數字非線性編輯技術、影視後期製作、網頁設計與製作、網站設計、動漫與遊戲設計、電視專題片製作、電視片段預告包裝、動漫作品等。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四、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潛力的高級通信工程技術和技術開發的套用型人才。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使之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較寬廣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並在通信、電子和計算機網路的一個或兩個方面具有特色。能在本領域中從事通信設備和系統設計、研究和開發以及運營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學生畢業後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性。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程式設計、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高頻電路、電磁場理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通信網基礎、現代交換技術、數字移動通信、微波與通信、TCP/IP協定原理與結構、嵌入式系統編程、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通信信息技術行業發展需要,系統地掌握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專門人才。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基礎與程式設計能力;具備信息理論、信號處理、網路以及通信技術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實際能力;在嵌入式系統設計和套用方面具有較好的技術基礎。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導論、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信息理論與編碼、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彙編語言、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數字通信、3G通信技術、嵌入式作業系統、嵌入式程式設計;智慧型技術、網路管理、3G電信增值業務開發、3G移動終端套用開發。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生命科學與化學系

六、套用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技術開發與管理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可從事精細化學品的生產、石油煉製和深加工、材料表面處理等工作,並能在石化、塑膠、化纖、塗料、表面活性劑、電化學處理、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進行研究、開發、套用,能在相關的行業中承擔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和科研工作。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以及各相關的基礎實驗;套用電化學、精細化工導論、化工原理、化工機械製圖、化工儀表與自動化控制及實驗、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及實驗、石油煉製與深加工、文獻檢索與利用、化學專業外語等專業必修課以及環境化學、生物化學、環境經濟與管理、藥物合成、綠色化學與清潔生產等專業選修課。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七、環境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環境科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設計規劃部門等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環境保護、環境諮詢與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環境保護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套用基礎、高等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及實驗、大學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儀器分析及實驗等專業基礎課;環境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化學及實驗、環境生物學及實驗、環境監測及實驗、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經濟學、水污染控制及實驗等專業必修課以及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與控制、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等專業選修課。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八、生物工程(省級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是工科專業,或者側重工科、工理管結合的複合型專業,以培養套用型、產業化人才為主。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素質人才所具備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具有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化工原理、普通生物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等專業基礎課、生物分離工程及實驗、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設計、分子生物學及實驗、工程製圖、生化工程、微生物遺傳與育種學等專業必修課程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食品科學、環境科學、儀器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九、生物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以理為主、以工為輔、理工結合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為高素質人才所具備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具有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別是數理化基礎);受到嚴格科學思維和實踐的訓練,掌握生物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紮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訓練;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可從事生物製品、食品、製藥、釀造、檢疫檢驗、分析測試、環境保護以及相關生物產業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化工原理、物理化學、普通生物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微生物學及實驗、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及實驗、生物工程及實驗、分子生物學、酶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術及實驗、生物統計學、發酵工程、發酵工程設備等必修課以及生物材料學、保護生物學、分子藥理學、生物信息學等選修課。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十、食品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加工與貯藏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掌握食品科學和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現代食品加工及相關領域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工作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的高級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無機與分析化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食品化學及實驗、食品工程原理及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及實驗、食品工程原理及實驗、食品酶學原理及實驗、食品化學及實驗、現代工程製圖等基礎課;食品原料學、食品工藝學及實驗、食品營養與安全、食品分析與檢測及實驗、食品添加劑、食品工業設備與機械、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等必修課以及食品法規及生產、專業英語、軟飲料工藝學、功能性食品概述、畜產品加工工藝學等專業選修課。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光電信息科學系

十一、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既注重全面的物理、數學、外語、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設定了許多本專業學術和產業前沿的光信息與技術課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定的基礎和專業實驗,全面提高學生實驗技能,掌握信息社會所急需光、機、電、算技術,能在與光電子和光學相關的企事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和銷售等工作,也可在光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和物理學等領域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近代物理、模擬電子線路及實驗、數字邏輯電路及實驗、電工學與實驗、工程數學、工程製圖、工程光學及實驗、雷射原理與技術、光通信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光學設計CAD、信息光學和實驗、光學薄膜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光學檢測、半導體光電子學導論、信號與系統、光學機械原理、單片機技術等必修課以及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數字圖像處理等選修課。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十二、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系統和通信系統理論和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具有套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電子信息系統和通信系統的設計、研究和開發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競爭能力,能在電子與信息領域、計算機和通信領域中工作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程式設計語言(C)、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電子測量與儀器、數據結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文獻檢索、通信原理、TCP/IP協定原理、數位訊號處理、高頻電子線路、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單片機技術、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技術、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電子CAD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外語系

十三、英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熟練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能夠在國際貿易、旅遊、內外資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和政府相關機關等涉外部門運用英語進行相關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法、語言學概論、英語辭彙學、英美文選、基礎寫作、高級英語閱讀與寫作、英語視聽說、語音實踐、英語口語、英語泛讀、翻譯、英語國家概況、中國文化與翻譯、商務英語、商務跨文化交際、外經貿英語函電、外經貿英語會話、國際貿易實務、出口模擬操作、電子商務概論、市場行銷、西方經濟學選讀、經貿英語選讀、旅遊英語、飯店英語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經濟管理系

十四、國際經濟與貿易

培養目標:培養既能熟練套用英語,又了解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具備國際貿易業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對外經濟貿易部門,內外資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和政府其他相關機構從事相關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泛讀、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英語聽說、電子商務概論、外經貿英語函電與寫作、外經貿英語會話、經貿英語口筆譯、商務跨文化交際、管理學基礎、國際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模擬操作(實訓)、國際貿易、中國對外貿易概論、世界貿易組織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稅收、國際行銷管理基礎、貨幣銀行學基礎、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科研方法等。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十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套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組織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具有對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維護與套用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信息系統設計、信息系統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信息管理學、信息組織、信息存儲與檢索、C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技術與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高級程式設計JAVA、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會計學、運籌學、管理學原理、生產運作與管理、組織行為學、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管理、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十六、工商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素養,熟練掌握企業生產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本運作管理、市場行銷管理方法,具備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能夠勝任現代企業管理、管理科學研究、教學等方面工作的、就業競爭力強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數學、西方經濟學、運籌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戰略管理、生產運作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國家稅收、消費者行為學、新產品開發、國際市場行銷、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綜合實驗課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十七、市場行銷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科技和人文素養,熟練掌握市場研究、調查、行銷策劃、推銷等方法,具有先進的市場行銷理念,知識面寬,能夠在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市場行銷與管理、職業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數學、運籌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會計學原理、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研與預測、國際市場行銷、服務行銷、戰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統計學、定價策略、網路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品牌與廣告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十八、城市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城市管理理論知識,了解城市綜合運行規律,具備相關城市管理技術與方法並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為市政管理、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社區管理、物業管理部門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級管理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社會學、市政學、城市管理學、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經濟學、城市生態與環境、城市土地資源與環境、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城市社會學、組織行為學、電子政務、公共政策、公共關係、外國城市管理、社會調研與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社區管理、城市管理法規、公共危機管理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人文藝術系

十九、漢語言文學(省級教學團隊、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文學研究、中文教學(需考取教師資格證)、新聞出版工作和機關企事業單位文秘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社會語言學、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基礎寫作、套用寫作、秘書學、公共關係學、文書檔案管理、行政管理學、禮儀學、演講與口才、廣告學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二十、廣告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掌握現代廣告策劃、創意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熟練掌握各類廣告媒體和會展的特性及廣告發布的技能,有較好的文案寫作能力,能夠做好廣告客戶溝通和品牌服務工作,熟練掌握廣告公司的業務流程和運作過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具備寬厚的文化知識與現代傳播知識技能,具有廣告實務運作能力的套用型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美術基礎與廣告設計、廣告學概論、大眾傳播學、現代文學經典導讀、影視欣賞、演講與口才、公共關係學、市場行銷學、廣告策劃、現代傳媒寫作、廣告文案寫作、廣告創意表現、廣告調查與效果研究、項目策劃與執行、廣告活動案例、廣告心理學、廣告社會學、媒介產業經營、4A公司運作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二十一、服裝設計與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服裝製版師、服裝設計師、服飾品設計師、服裝專業教師、時尚品牌策劃師、時尚媒體編輯及其他相關職位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女裝結構設計、男裝與童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基礎、精制服裝工藝、服裝設計與製版實踐、服裝流行趨勢分析與預測、立體裁剪、時裝畫、成衣工業製版、服裝CAD、服裝美學、廣告策劃與市場行銷、時尚攝影、服裝機械原理、電工與電子技術、服裝概論、人體解剖學、中國服裝史、外國服裝史、結構素描、色彩寫生、三大構成、圖形創意、服裝材料學、服裝生產工藝與管理、高等數學、套用物理、科技情報檢索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二十二、服裝與服飾設計(與第21不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服裝製版師、服裝設計師、服飾品設計師、服裝專業教師、時尚品牌策劃師、時尚媒體編輯及其他相關職位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女裝結構設計、男裝與童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基礎、精制服裝工藝、服裝設計與製版實踐、服裝流行趨勢分析與預測、立體裁剪、時裝畫、成衣工業製版、服裝CAD、服裝美學、廣告策劃與市場行銷、時尚攝影、服裝機械原理、電工與電子技術、服裝概論、人體解剖學、中國服裝史、外國服裝史、結構素描、色彩寫生、三大構成、圖形創意、服裝材料學、服裝生產工藝與管理、高等數學、套用物理、科技情報檢索等。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文化傳統

校訓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校歌

《相約康美河畔》

作詞:何光輝、周勇軍

作曲:蔣舟、劉穎琳

演唱:蔣舟、劉穎琳

告訴我有多少愛

千山萬水能相依相伴

告訴我有多少路

萬卷歲月能娓娓道來

山藍藍,水藍藍

撐起等待的小傘

東溪河畔牽著愛的浪漫

讓愛的花悄綻開

相約康美河畔

一條路風華璀璨

山水人間 同在

相約康美河畔

一份情攜手非凡

春秋大愛山花爛 漫

相約康美河畔

一條路風華璀璨

山水人間 同在

相約康美河畔

一份情攜手非凡

春秋大愛山花爛漫

告訴我天有多寬

仰望星空又夢向大海

告訴我情義有多深

腳踏實地生命更精彩

花蘭蘭,草蘭蘭

裝扮花雲彩揚帆

康美情定愛的港灣

讓知識斑斕點亮心海

相約康美河畔

一條路風華璀璨

山水人間同在

相約康美河畔

一份情攜手非凡

春秋大愛山花爛漫

相約康美河畔

一條路風華璀璨

山水人間同在

相約康美河畔

一份情攜手非凡

春秋大愛山花爛漫

相約康美河畔

一份情攜手非凡

春秋大愛山花爛漫

校徽

校徽 校徽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學院領導職務
戴宏達董事長
賴海榕黨委書記
張傑 院長
俞建群黨委副書記
周勇軍副院長
戴景星
吳 勇
俞建群紀委書記

歷屆領導

職務姓名
第一任黨總支書記楊章誠 (2001年09月 - 2002年10月)
第二任黨總支書記 周亞萍(2002年11月 - 2005年08月)
第三任黨總支書記 劉 靜(2005年09月- 2007年08月)
第一任黨委書記 郭紹生(2007年09月-2009年11月)
第二任黨委書記黃錦平 (2009年11月 -2010年12月)
第一任院長 張金棟(2001.9 - 2002.1)
第二任院長 汪文頂(2002.2 - 2005.1)
第三任院長 黃國盛(2005.2 - 2009.8)
第四任院長 郭 丹(2009.8 - 2012.10 )
第五任院長邱永渠 (2012.10月-2017.10)
第六任院長張 傑 (2017.10-至今)

董事會

職務姓名
董事長戴宏達
名譽董事長林國端
原常務副董事長陳燕勝
董事潘明元
董事柯文票
董事陳光曦
董事陳清尚
董事戴宏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