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成立於1979年1月5日,是用廣播、電視、印刷、視聽教材和多媒體網路技術進行遠距離開放教育的綜合性高等學校,是全國44所省級電大之一。學校位於武漢市區中心,先後在武漢市13個區和部分委辦局及大型企事業單位建有42所分校,形成了復蓋全市各區、各行業的電大教育網路。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是教育部批准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試點的首批單位之一,是武漢地區承擔開放教育試點工作的唯一指定學校。學院依託市電大校本部辦學,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支持服務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隊伍,擁有網路直播教室、財會模擬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是教育部批准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試點的首批單位之一,是武漢地區承擔開放教育試點工作的唯一指定學校。開放教育學院是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二級教學實體,主要從事開放教育本科、專科學歷教育,開設有理、工、農、醫、文、法、經、管、教等學科門類的40多個本、專科專業,在校學生4000餘人。學院依託市電大校本部辦學,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支持服務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隊伍,擁有網路直播教室、財會模擬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現在大學有三個學院,分別是開放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學院。

簡介

26年來,武漢電大不斷增強“開放性、現代化、網路型、多功能”的辦學特色,走“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多渠道”的辦學路子,主動為武漢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套用型人才,先後開設118個大專專業和20多箇中專專業,共輸送大中專畢業生近9萬人(大專7萬人、中專2萬人)。開展各類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共培訓27萬餘人次。為全省預科教育共培養畢業生4200人。現有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13123人,非學歷教育培訓每年均在10000人次以上。武漢電大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有美國、西德、加拿大、斯里蘭卡等十多個國家的成人教育專家來訪。曾成功地舉辦了武漢國際成人教育研討會。參與了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究。

硬體設備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校園環境優美、生活設施齊全、辦學經驗豐富、校風良好。學院基礎教學設施有: 20間計算機通用實驗室(教學用計算機1000餘台),30間多媒體教室,有300餘門多媒體課程教學資源,圖書館藏書20餘萬冊;另有信息技術專業實驗室有:計算機電路實驗室、電子實驗室、組網實驗室、微機組裝實驗室、邏輯設計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製作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硬體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單片機微機接口課程實驗室、單片機開發綜合實驗室、軟體技術實驗室、微處理系統實驗室等。

專業設定

1999年秋,經教育部、中央電大批准,武漢電大作為首批“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單位之一,開始試點項目研究工作。有15個分校參與了試點。在試點實施進程中,學校根據武漢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和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漸增設新專業,穩步擴大辦學規模。至2005年春季,先後開設了金融、國小教育、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方向)、計算機套用技術、電子商務、物業管理、園藝、藥學、會計學、護理學、英語、現代文員等14個專科專業和金融學、法學、英語、會計學、漢語言文學、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8個本科專業。截至2005年春,在校生達17161人,累計註冊24089人。試點以來,已有本、專科8000餘人順利畢業,部分學員獲得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著名合作高校的學士學位證書。2002年11月,學校的試點工作已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中期評估,2005年底將進行總結性評估。

武漢電大將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在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開放教育的基本框架以及相應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為發展成人教育事業,為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學院介紹

開放教育學院

按照學年學分制實行免試入學和註冊,學籍八年有效。學生修滿教學計畫規定的畢業總學分後,由中央電大頒發國家承認的本、專科畢業證書,畢業證書可以上網查驗,其中符合授予學士學位有關規定的本科畢業生由有關合作高校授予學士學位。開放教育採用面授輔導、網上教學及答疑、視聽教學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相互補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工作和家庭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學習形式更加方便、靈活。自1999年秋參與開放教育試點工作以來,已有近25000名本、專科學生順利畢業,近千名學員獲得武漢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合作高校的學士學位。學院長年接受諮詢、報名,每年春季1-2月、秋季7-8月集中報名入學。

繼續教育學院

主要承擔學校的非學歷培訓、考試和成人大專、中專學歷教育任務。學院自2003年成立以來,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師資、嚴格的管理、優質的服務,立足武漢、服務社會。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並駕齊驅、碩果纍纍。學院共享學校的衛星課堂、視頻直播和網上教學培訓等現代遠程教育設施;近年來學校還大力投資,專門為學院配置了數間計算機房、現代化多媒體教室等。優良的教學培訓、考試和辦公環境,是繼續教育學院事業得以發展的必備條件。學院依託學校強大的師資力量,組成了一支高、中、初職稱齊備,老、中、青結合,既有研髮型的教授,又有雙師型的教師和實驗師,學科齊全、技能培訓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學院每年組織10餘種考試,開辦各級各類培訓30餘種課目,考培規模上萬人次。每年新入學的成人大、中專學生達千餘人。

獲得的培訓授權及開展的主要培訓項目:

“武漢市人事局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在市人事局的指導下,對全市專業技術人員予以知識更新,市人事局認可所學內容,並記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考試的培訓與輔導。

“武漢市Intel未來教育培訓執行機構”。武漢市教育局教師工作處和湖北省廣播電視大學為“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管理機構,繼續教育學院作為武漢市唯一執行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這一大型國際合作性教師培訓項目。

“中央電大繼續教育基地”。開展中央電大主持的“國際財務與會計證書(ACCA)”、“保險代理人培訓與考試”、“銀行從業人員培訓與考試”等項目。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面向社會開考一、二、三等級的計算機水平考試,國家教育部頒發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

“全國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考試點”。開展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試,合格者頒發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資格證書。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ATA特許授權考試站”。開展初級操作員、辦公軟體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圖像處理、微型計算機安裝調試維修、多媒體軟體製作、網頁製作等培訓考試。“省財政廳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報考培訓點”、“會計電算化培訓點”。負責會計基礎、會計職業道德與法規、會計電算化的報考、培訓工作。

網路教育學院

是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的二級學院,其主要職能是與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等學校合作舉辦學歷教育和相關教育,承擔網路教育的組織管理與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的業務職能部門。為了增強“開放性、現代化、網路型、多功能”的辦學特色,走“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多渠道”的辦學道路,遵照原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提出的“要利用電大教育資源,建設社會化的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高等學校以及國內外其他教育機構開展遠程教育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精神,實現電大辦學功能和建立國家級公共服務體系功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網路教育學院經省教育廳批准已設立華中科技大學網路教育武漢學習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武漢教學服務中心;經中央電大批准成立奧鵬遠程教育武漢管理中心、奧鵬遠程教育武漢學習中心。招收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高校開辦的高中起點專科、高中起點本科、專科起點本科學歷教育和相關的非學歷教育。學院還承擔著全國現代遠程教育部分公共基礎課統一考試的任務。目前設定有十個考點(市電大本部及江岸、江漢、青山、洪山、漢陽、江夏、黃陂、新洲、蔡甸各電大分校),並多次成功地組織了全國試點高校部分公共基礎課的統考工作(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高等數學、大學語文)。受到國家網考委、中央電大校長助理李林曙教授、網考辦巡視員及校領導的好評。2007年被授於“全國高校網路教育統考優秀考點”稱號。

網路教育的蓬勃發展順應了社會和資訊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是我國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大戰略舉措。21世紀是以網路信息為主導的新經濟時代,上網獲取知識和財富是全球化時代的最新學習方式和最佳生活時尚。歡迎廣大莘莘學子前來報考學習。

招生現狀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擴招,並取消了年齡限制,大部分有全日制時間的人選擇上普通高等院校。上“正規大學”越來越簡單,門檻越來越低,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擴招之前,只有少部分人能上大學,聯考的作用是選拔“精英”。而大學擴招之後,只有少部分人不能上,聯考的作用則成了淘汰“垃圾”。而成人高校被妖魔化為“垃圾收容站”。這種偏見有其現實的的客觀原因,但電大生源越來越差是個不爭的事實。大學如此好考,“上成教說明素質已經差得不能再差”,“企業對成教文憑歧視也就不足為怪。”北京教育協會的鄭賓老師這樣認為。

普通高校在普招生中的違紀和不文明這類問題是存在的,甚至也有像馬加爵事件這樣的惡性案件,但這些問題只集中在極個別人身上,而且發生的頻率也非常低。可是在電大生中違紀和不文明現象則相當普遍,即使是最好的學生有時也會出現遲到、曠課的違紀現象,而對於那些表現較差的學生而言,更是小錯不斷而大錯也時有發生。普招生中品學兼優的學生各班均有不少,專業成績優秀、有其他特長並且遵守校規校紀的“全優生”也不乏其人。而在電大生中,有專長甚至專長很突出的學生不難找到,但要找一個“全優生”則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大,“全優生”很另類,甚至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有也是曇花一現,很快被壞風氣影響,表現好的學生往往優點突出但缺點也明顯。

社會地位

廣播電視大學屬於國民教育系列,國家承認學歷。教育部強調,成人高校畢業生獲得的專(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與普通高校的畢業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含金量一樣、在使用上也相同。但在學歷市場化的今天,電大的社會認可度是最低的。含金量最高的是普通高校的學歷,依次是自考、成考、遠程、電大。

現在,成人高校的培養對象逐漸投向非在職人員且越來越年輕化,從而成人教育也逐漸失去其成人在職學習的本質意義,在教育對象身份上與普通高校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

曾有人直言“讀成大就是為了拿大學文憑。”但四年下來,除了一紙處處受歧視的文憑,自己似乎不再有其它收穫。除擴招產生瓶頸外,人們對成教的偏見以及成人高校課程不夠務實等,使成人教育這幾年都在掙扎中生存。

就業形式

大學擴招以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近乎只要交錢就能讀大學,仿佛一夜之間,知識也可以量價而估。導致大學生平均素質普遍降低,許多用人單位,只好提高門檻,高標準用人,以至於專科生不用,本科生考慮一下,研究生湊合的怪異現象呈出不窮。電大生不如名牌大學吃香,更在招聘會上經常吃癟。

五大生(電大、職大、夜大、函大、成人教育或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其他類型教育取得國家承認大專以上學歷的非在職畢業生)的生源質量一年不如一年,以及管理模式上的欠缺,導致五大生被社會歧視性的稱為“黑五類”。不少單位的招聘公告上都赫然註明,“五大生除外”。實際上,不僅是招聘,公務員招考等方面也存在如此“潛規定”。

電大生綜合競爭力不強,不少單位一看電大生,就打出“不要電大生”的歧視性口號,馬上拒收。凡是不“嫌棄”電大生的單位都是中小企業、個體單位。他們招聘不為高學歷、高能力,就是想招幾個實實在在、能幹事的學生,做得長久,薪水也不會提得很高,對用人單位來講比較實用,避免“人才高消費”。有些崗位,一些本科生就是要面子,不肯乾,而電大生都把目標直指中小企業、生產一線,不怕髒、不怕累。只要有單位要,他們就肯乾,不挑不揀,找到工作,踏實肯乾,並且珍惜工作機會。電大生比高中生有專業特長,又比普通高校畢業生踏實肯乾,在某些低層次的就業市場也很受歡迎。只要不挑三揀四,電大生每年的就業率都在90%以上,有些諸如美容、建築等專業就業率做到了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