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成立於1979年1月,學校由省政府設立,是省屬正廳級高校,教學業務由省教育廳主管,是廣播電視大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學校實行系統辦學,除省校外,截至2015年12月,下設8個設區市電大分校和62個縣(市、區)級電大分校、學院、工作站。省校本級有桂山、左海兩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億多元。下轄各級電大共有教職工近16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近400人。學校有學歷教育在校生12.1萬人,其中成人教育本專科近8萬人,成人遠程中職4萬多人,普通高職和中職近2千人。學校還承擔5萬多名網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學員的學習支持服務工作。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福建電大是一所利用廣播電視、衛星通訊、計算機網路等先進教育技術,採用文字音像、計算機網路課件等多種媒體進行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是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26年來,學校堅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山區,實行按需辦學,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的辦學格局。現有辦學形式和層次有:實行學分制的開放管理體制
本專科教育和大專註冊視聽生教育、通過普通高招和中招入學考試的普通大中專學歷教育、通過成人入學考試的成人大中專學歷教育以及大學後繼續教育和單科教育、燎原教育、崗位培訓等非學歷教育。

辦學規模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學校實行“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體制。經過26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形成上承中央電大教學業務指導,下轄8個設區市電大分校、2個行業性分校(省農行電大分校、省檢察院電大分校)、3個縣級市電大分校、59個縣(市、區)電大工作站,遍布全省城鄉的遠程教育系統和辦學網路。全省電大系統現有教職工1800人,固定資產總值3.9億元,校舍建築面積30.39萬平方米。學校內設13個處室、3個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開放教育學院)、六個系(社科系、文法系、外語系、經濟管理系、計算機系、理工系)。

辦學特色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多功能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結合,以成人高等教育為主;大專教育與中專教育相結合,以大專教育為主;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以學歷教育為主;電大辦學與系統、行業或其他院校聯合辦學相結合,以電大辦學為主。
遠距離、開放性、社會性和現代化
採用文字、音像、計算機課件等多種媒體,利用廣播、電視衛星、計算機網路等大眾傳播手段進行遠距離教育,打破封閉模式和時空限制,依靠社會資源和力量,利用現代遠距離教學媒體傳播教育信息,為眾多願意而又有條件學習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堅持“三個面向”辦學,為地方、為基層、為廣大農村、鄉鎮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生產第一線培養“質量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類專門人才。
系統性、統一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實行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工協作的體制,省、市、縣電大接受同級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全省電大在教學上實行“五統一”,即統一教學計畫,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命題考試,統一評分標準,以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同時注意專業設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根據社會需求開設專業並制定相應的專業教學計畫。

辦學形式

現有辦學形式和層次有:實行學分制的開放本專科教育和大專註冊視聽生教育、通過普通高招和中招入學考試的普通大中專學歷教育、通過成人入學考試的成人大中專學歷教育以及大學後繼續教育和單科教育、燎原教育、崗位培訓等非學歷教育。

教育培訓

26年來,學校已累計開設理工、文經、政法、師範等科類180多個專業,培養本科畢業生近萬人,大專畢業生近13萬人,中專畢業生3萬多人,大專以上畢業生數相當於同期全省高校畢業生總數的21%,約占同期全省成人高校畢業生總數的51%。此外,學校還舉辦了20多個全省性非學歷教育項目,培訓各類從業人員15萬多人次,有100多萬人次的農民接受了電大燎原學校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學校現有各類學歷教育在冊生近9萬人。

教育體系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力以赴為福建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確保教學質量,全省電大實行統一教學計畫、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命題考試、統一評分標準“五統一”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了以加強教學支持服務和嚴格考試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質量保證體系。1999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電大教學先進學校”。

生機活力

近幾年來,學校為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發展需要,積極推進開放辦學和教學現代化進程,繼1995年推出免試入學實行學分制的“註冊視聽生”後,1999年又開展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這給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學校已建成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網路平台、多媒體視聽閱覽室、VBI數據廣播接收系統、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等一大批用於開展遠程教育的現代化設施和設備,開通了直播課堂,實現了與中央電大和市級電大以及部分縣級電大的雙向視頻連通,現代化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6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專家組對學校開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試點的評估。

合作辦學

在辦學中,學校除與普通高校、科研院所、部隊、企事業單位開展聯合辦學外,還十分注意吸收學習國外開放大學的先進辦學經驗,與國外一些大學開展合作,如與美國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聯合製作《現代企業財務與金融》、《市場行銷學》、《企業財務管理與分析》三門課;與美中遠程教育合作發展基金會共同開"跨越世紀、面向世界500講"繼續教育;與莫哈克學院聯合開展“2+1”合作辦學項目(即選送部分優秀的大專畢業生到莫哈克學院學習,取得莫哈克學院的畢業證書)。

圖書館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2005年原福建鐵路機電學校併入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校本部館位於銅盤路總校校區,在鐵路校區、梅峰校區設有分館(資料室)。省校館現有館舍面積約110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250席,館藏圖書約17萬冊,其中全文電子圖書約7萬冊。
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建立了較完善的讀者服務制度,實行圖書計算機自動化管理和全開放服務方式,為讀者利用文獻資料提供了便利。
圖書館依託學校完善的網路系統和現代化網路傳輸手段,充分利用館藏豐富的電子文獻資源和網路圖書資源,建立起為全省遠程開放教育讀者提供文獻檢索和信息服務的數位化圖書館。1998年圖書館引入了大連博菲特圖書管理軟體,實現館藏文獻的自動化管理。2002年圖書館建立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福建電大鏡像站。此後,又先後開通引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鏡像站、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學位論文、金報興圖年鑑資料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自建了廣播電視大學試題庫等數字文獻資料。2004年2月,數字圖書館資源全面向基層開放服務,省校圖書館和基層50多個縣(市)圖書館(室)承擔了向全省電大10萬讀者的圖書文獻資源支持服務。

開設專業

一、行政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必須的行政管理知識,熟悉行政管理規範,具備相關的管理技能,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行政管理套用型高等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基礎、公共行政學、辦公室管理、監督學、行政組織學、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套用寫作、項目管理、公務員制度講座、社會學、公共關係學、人力資源管理、通用管理能力訓練課程、企業行政管理概論等。
就業方向: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等組織的行政管理崗位。
二、會計學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基本知識,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牢固掌握會計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投資理財、稅務申報和財務審計等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電算化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納稅基礎與實務、統計學原理、經濟法律基礎、管理會計、政治經濟學等。
就業方向:行政、事業單位的出納、會計;公司制企業的出納、會計;外資、私營企業的出納、會計;單位的內部審計崗位;會計師事物所、中介機構的財務等。
三、法學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法律知識,具有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能從事司法、檢察、公安、安全、仲裁、調解等部門的實務工作。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學、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學、律師實務、婚姻家庭法學、速錄員證書等。
就業方向:司法、檢察、公安、安全、仲裁、調解等部門的實務工作,從事律師助理、企事業法律事務工作。
四、學前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素養和相關教育技能,適應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稚園課程論、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現代教育技術、幼兒文學、幼稚園管理等。
就業方向:幼兒學校、幼兒教育機構、社區、家政等。
五、工商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市場行銷領域的基本知識與行銷技能,滿足我國各類工商企業對行銷管理人員的需求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基礎、基礎會計、統計學原理、經濟法律基礎、市場行銷學、公共關係學、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個人與團隊管理、資源與運營管理、國際貿易實務、個人理財、垮文化溝通、推銷策略與藝術等
就業方向:生產管理、行銷管理和一般業務管理等。
六、建築施工與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能適應建築生產一線的施工與管理等職業崗位要求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製圖基礎、建築測量、建築力學、建築材料、建築構造、建築結構、建築施工技術、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建築製圖基礎實訓、建築構造實訓、建築施工技術方案設計、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
就業方向:建築施工企業和建築管理部門施工技術與管理、工程造價、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監理等崗位。
七、茶葉評審與行銷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茶產業發展,具備紮實的茶葉基礎知識、茶藝、茶葉審評知識,同時又具備茶葉行銷知識與技能,成為既懂茶又懂行銷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主要課程:茶學概論、茶藝學、茶葉保健概論、茶具概論、茶葉審評與檢驗技術、茶葉質量安全、消費心理學、茶葉市場行銷基礎、店長管理、連鎖經營、產品包裝設計、茶文化產業經營實務、茶館經營與管理、茶業會展管理等。
就業方向:茶文化領域,包括茶館管理、茶藝培訓、茶葉銷售、茶文化傳播、推廣等。
八、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係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社會保障和勞動關係管理基本理論,基本具備國家勞動關係協調員所需的職業能力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保障基礎、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管理學基礎、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學概論、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爭議處理、勞動心理學、勞動契約法、勞動關係協調案例分析、集體協商與集體契約、薪酬福利管理、勞動標準等。
就業方向:企業管理、區域性調解機構、地方行業工會、行業協會、企業家協會以及用人單位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工會和法務等。
九、家庭農場經營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一門農業技術專長,又懂經營、善管理、會運營的套用型的新型農場運營人才。
主要課程:家庭農場規劃設計、農業循環經濟、現代農場管理、農業安全生產技術、創業設計、農業推廣項目管理與評價、農業政策法規等。
就業方向:農村農業生產、農場經營管理等。
十、金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點面向基層、面向業務第一線的套用型高等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基礎會計、統計學原理、經濟法律基礎、金融企業會計、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金融市場等。
就業方向:行業領域:企事業單位、金融、保險類機構等
十一、農村行政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農業、農村行政管理、初步具備指導農村、農業行政管理能力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信息技術套用、農村政策法規、鄉鎮行政管理、農業推廣、土地利用規劃、小城鎮建設等。
就業方向:基層農村組織、機構、農業管理等。

發展前景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26年的辦學實踐,極大地推動了福建現代遠程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促進了學校在遠程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等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經過26年的改革與發展,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已成為我省現代遠程高等教育的主力軍。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正以其矯健的步伐在建設福建現代遠程高等教育中心和福建現代遠程開放大學的征途中前進、發展。
一個定位:
把學校發展定位在開展現代遠程繼續教育,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服務,為社會各類成員的終身學習服務。
兩項工程:
系統建設工程和教學現代化工程。
三大任務:
一是開展本科、專科高等學歷教育,為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和部隊士官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二是開展崗位培訓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非學歷教育,為各類社會成員更新知識和掌握新的技能提供教育服務;三是利用電大教育資源,建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四項建設:
一是加強現代遠程教育隊伍建設;二是加強學科專業建設;三是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四是加強辦學基地建設。
兩大目標:
努力把福建電大建設成福建現代遠程教育開放大學和福建現代遠程高等教育中心。

辦學網路

福建電大下轄12所電大分校(含省直工作處)、58個縣級工作站、1000多個教學班,辦學點從城市伸向農村,形成了覆蓋全省城鄉的省、市、縣完整的辦學網路。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馬國防、校長陳興炎、黨委副書記夏良玉、副校長吳國榮、陳展虹、沈光輝。

歷任領導

張格心1979.02-1981.12兼任校長(時任副省長)
雷 普1979.02-1982兼任副校長
張惠中1979.02-1982兼任副校長,1982.12-1985.02副校長
裴長德1980.07-1985.02副校長
樂澄清1980.07-1983.10副校長
宋世洪1981.12-1985.02兼任校長(時任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渝民1985.02-1988.02兼任校長(時任省委常委、秘書長)
楊加興1985.02-1992.05黨組書記、副校長
程 振1985.02-1991.03黨組成員、副校長
陳明義1988.02-1992.05兼任校長(時任副省長)
莊季希1985.09-1993.05黨組成員,1993.05-1994.01黨委委員、副校長
楊炳明1991.03-1993.05黨組成員、副校長,1993.05-1995.04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葉杏生1992.05-1993.05黨組書記,1993.05-1995.04黨委書記、校長,1995.04-1996.07黨委委員、校長
陳如亮1992.05-1993.05黨組成員、副校長,1993.05-1995.05黨委委員、副校長,1995.05-2000.10黨委書記
翁秀霖1993.05-2002.08黨委委員、副校長
俞昌騰1994.03-2002.08黨委委員、副校長
張泰柏1995.04-1997.08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鞠維強2000.10-2002.08黨委書記(時任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
樊祺泉1996.07-2008.04黨委委員、校長
趙 捷1997.09-2005.04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劉士本2000.01-2007.08黨委委員、副校長
高揚明2002.08-2010.06黨委委員、副校長
李 紅2002.08-2007.05黨委書記(時任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
葉輝玲2008.05-2010.11黨委書記
葉文華2000.10-2007.05黨委副書記,2007.06-2008.04黨委書記,2008.05-黨委副書記、校長
康乃美2002.08-黨委委員、副校長
王振傑2005.04-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夏良玉2007.08-黨委副書記
吳國榮2008.07-黨委委員、副校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