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衛生學校

武威市衛生學校創建於1969年。三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衛生職業教育的要求,轉變辦學觀念,更新辦學理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以特色求興旺的工作方針和辦學理念。

基本信息

簡介

武威衛生學校創建於1969年。三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衛生職業教育的要求,轉變辦學觀念,更新辦學理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以特色求興旺的工作方針和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規範教學管理,狠抓骨幹專業,開辦特色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形成了學校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管理有水平的規模辦學。學校於2003年經過辦學水平評估,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成為武威市唯一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專。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面積67700平方米,校內建築面積45811平方米,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其中教學設備628萬元。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質精良、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25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30人,本科以上學歷52人,在職博士研究生1人,在職碩士研究生11人,在讀本科9人。
近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衛生局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總攬學校總體工作。在發展思路上制定了先“省重”後“國重”,再創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加快學校發展,努力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
在學校的建設中,我們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突出抓大抓強,狠抓軟硬體建設,建成了12000平方米的教學、辦公、校園網路系統三位一體的綜合大樓,設定有40個教室、4個電子教室、5個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教室和2個學術廳,實現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我們確定了武威市衛生技術人員培訓中心,武威市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培訓中心,甘肅省西部藥用植物信息中心,武威市檢、病檢中心及臨檢中心等發展項目,通過抓項目來促學校發展,使學校上台階、上水平、上規模,成為武威市衛生職業教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衛生科研和現代遠程信息教育中心。
學校建有獨立的圖書館,藏書14.5萬冊。有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我們改造建成了實驗大樓,設有35個實驗室及配套的實驗設備,功能完善,設備先進,實驗開出率達98%。有一所附屬醫院,兩所門診,有穩定的教學實習醫院16所。
在專業建設中,我們堅持教育創新,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創新辦學思路,積極調整專業結構,拓寬辦學渠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新專業,並與高校聯合辦學,提高辦學層次,擴大辦學規模。現開設有護理、助產、婦幼衛生、臨床醫學檢驗、中西醫結合、保健護理和“3+2”學制的高職護理、助產、中西醫結合等九個專業。學校與蘭州大學聯辦臨床醫療、護理大專班;為甘肅電大直屬工作站開設開放式教育公共衛生管理本科班及護理、藥學大專班,同時與中國醫科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聯合辦學開展本科學歷現代遠程教育;由北京孚華德國際護士培訓中心授權為甘肅省國際護士培訓總代理開展國際護士培訓,使學校的辦學格局由中專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延伸、大專教育為補充逐步向以大專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延伸、中專教育為補充的辦學格局過度,辦學層次不斷提高,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現有教學班級42個,在校學生2000多名。
在隊伍建設中,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始終堅持把造就醫學專家、教育家、管理家的高度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工作實的師資隊伍為一項戰略重點工程實施,採用教師培養的長遠規劃與短期培訓相結合,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相結合,教師培養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師德培養與業務培養相結合,培養和使用相結合的“五結合”原則,努力造就一批教育專家、學術專家、管理專家,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走科研興校、人才強校之路。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們堅持從嚴治校的方針,以科學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我們始終堅持以德育教育為首,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育人為目標,注重德育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強調指出,要在廣大青少年中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是培育青少年弘揚民族精神的主課堂、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全面實施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在加強政治課堂教育的同時,重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和醫德醫風職業道德教育,開展了以《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以德育人。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強化德育氛圍,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深入開展爭創省級文明單位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文明程度,提升學校的品位,形成了“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校訓,“求實創新、立德樹人”的校風,“尊師愛校、勤學獨思、求知求是、鍥而不捨”的學風和“重教愛生、從嚴治學、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教風。學校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成效,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後被上級部門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單位、國防教育示範學校、最佳衛生單位、反腐倡廉先進集體和綠化先進單位。學校在改革中求得了發展,在發展中求得了壯大和興旺。我們把發展作為一個永恆的主題,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藍圖,現已完成了省部級重點中專、國家級重點中專的評估認定,正在努力實現第三步目標——爭創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早日實現這個目標,全校師生以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和艱苦創業精神,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