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楤木]

楤木[楤木]

楤木根皮筒狀或片狀。栓皮薄,灰褐色粗糙呈多片狀翹裂,有時有橫向皮孔,栓皮易剝脫,剝脫後皮呈淡黃白色,內面白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氣微,味苦。樹皮剝落狀,粗糙不平,有縱皺紋及橫紋,並散生堅硬的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而光滑。斷面呈纖維性。氣微香,嚼之帶粘液性。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楤木 楤木

灌木或喬木,高2-5米,稀達8米,胸徑達10-15厘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黃棕色絨毛,疏生細刺。

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長60-110厘米;葉柄粗壯,長可達50厘米;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紙質,耳廓形,長1.5厘米或更長,葉軸無刺或有細刺;羽片有小葉5-11,稀13,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片紙質至薄革質,卵形、闊卵形或長卵形,長5-12厘米,稀長達19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有淡黃色或灰色短柔毛,脈上更密,邊緣有鋸齒,稀為細鋸齒或不整齊粗重鋸齒,側脈7-10對,兩面均明顯,網脈在上面不甚明顯,下面明顯;小葉無柄或有長3毫米的柄,頂生小葉柄長2-3厘米。

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分枝長20-35厘米,密生淡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傘形花序直徑1-1.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4厘米,密生短柔毛;苞片錐形,膜質,長3-4毫米,外面有毛;花梗長4-6毫米,密生短柔毛,稀為疏毛;花白色,芳香;萼無毛,長約1.5毫米,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1.5-2毫米;雄蕊5,花絲長約3毫米;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

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

藥材性狀

根皮筒狀或片狀。栓皮薄,灰褐色粗糙呈多片狀翹裂,有時有橫向皮孔,栓皮易剝脫,剝脫後皮呈淡黃白色,內面白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氣微,味苦。樹皮剝落狀,粗糙不平,有縱皺紋及橫紋,並散生堅硬的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而光滑。斷面呈纖維性。氣微香,嚼之帶黏液性。

生長習性

生於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生於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地理分布

楤木 楤木

分布廣,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陝西南部 (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凌雲)、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巖)、東部(福州),西起雲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均有分布,東北三省廣泛分布。

(圖冊資料來源: )

藥用價值

楤木莖皮

【藥材拉丁名】Coxtex seu Caulis Araliae Chinens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chinensis L

【漢語拼音】song mu

【出處】《中華本草》

【別名】鵲不踏(本草綱目)、虎陽刺(浙江土名)、海桐皮(蘇北土名)、鳥不宿(蘇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黃龍苞(四川寶興土名)、刺龍柏(四川峨眉土名)、刺樹椿、飛天蜈蚣(四川北碚土名)。

【藥材基原】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莖皮或莖。

【採收和儲藏】栽植2-3年幼苗成林後採收,曬乾,亦可鮮用。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楤木樹皮呈剝落狀,捲筒狀,槽狀或片狀。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橫紋,有的散有刺痕或斷刺;內表面淡黃色、黃白色或深褐色。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香,味微苦,莖皮嚼之有粘性。

【中藥化學成分】楤木莖皮中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馬栗樹皮素二甲酯(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藥性 味辛;苦;性平。

【歸經】歸肝;胃;腎經。

【功效】祛風除濕;利水和中;活血解毒。

【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利水和中藥;活血解毒藥。

【主治】風濕關節痛;腰腿酸痛;腎虛水腫;消渴;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吐血;衄血;瘧疾;漆瘡;骨髓炎;深部膿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酒浸外塗。

【用藥禁忌】孕婦慎服。 《全國中草藥彙編》:“孕婦忌服”。

【考證】《本草拾遺》云:"楤木生江南山谷,高丈余,直上無枝,莖上有刺,山人折取頭茹食之。一名吻頭。《綱目》載:今山中亦有之,樹頂叢生葉,山人採食,謂之鵲不踏,以其多刺而無枝故也。以上形態描述與楤木相近,除楤木外可能還包括楤木屬多種植物。

【藥物套用鑑別】作楤木入藥的同屬植物尚有: ①白背葉楤木 Araliachinenesis L.var. nuda Makai,又名:黃花楤木《中藥大辭典》,光葉楤木《廣西植物名錄》。分布於陝西、甘肅、廣東、廣西等地。②頭序楤木 A. dasyphylla Miq,又名:毛葉楤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雷公種、牛尾木(廣東)。分布於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藥理作用】

⑴鎮靜、鎮痛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楤木總皂甙1850mg/kg,能協同戊巴比妥鈉、氯丙嗪的中樞抑制效應;能對抗苯丙胺的中樞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顯增加熱刺激(熱板法)的痛閾,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⑵抗實驗性胃潰瘍作用:楤木煎劑4g/kg給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後可以保護大鼠幽門結紮性、化學性(吲哚美辛誘發)、應激性和利血平性胃潰瘍,對醋酸誘發的慢性胃潰瘍亦有一定效果。200% 楤木煎劑0.2-0.4ml,可使離體大鼠胃條收縮,說明它有促進胃運動的作用。白背葉楤木白皮水煎劑(1:1)對小鼠胃腸推進運動有抑制作用,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加強,酚妥拉明和普萘洛爾可阻斷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的α和β受體的活性有關。

⑶其他作用:楤木總皂甙1850mg/kg灌胃,能顯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楤木根

楤木根土稱三通花根,箭當樹根,以根皮常用,味辛,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具祛風除濕、健脾利水、利尿消腫、活血散瘀、鎮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脾陽虛衰之水濕停滯、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淋巴結炎、消渴、胃痛腹瀉、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痛、白帶、淋病、雪崩、瘰癧、腫瘤等。

楤木皂苷有一定的抑制人癌細胞增殖的作用,但活性不強,(IC50在209.1~329.67 mg · L-1之間)。楤木皂苷是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腫瘤生長的同時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自身的抗腫瘤能力。

楤木白皮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楤木樹皮的韌皮部。

【採集】全年可采。

【藥材】乾燥樹皮呈剝落狀,粗糙不平,有縱皺及橫紋,並散生堅硬的針刺。
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而光滑;斷面呈纖維性;樹枝上針刺較密。
氣微香,嚼之帶粘液性。

【化學成分】莖皮及根皮含三萜皂甙,鞣質、膽鹼、揮髮油。

【性味】《閩東本草》:性溫,味微鹹。

【歸經】《閩東本草》:入肝、心、腎三經。

【功用主治-楤木白皮的功效】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本草推陳》:樹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斂,利尿及製糖作用。 治糖尿病,腎臟病,胃潰瘍。②《閩東本草》:補腰腎,壯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痛風:楤木白皮一兩。同豬肉燒食,或配其他痛風藥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②治跌打損傷:鮮楤木皮,搗爛敷患處。(《閩東本草》)

栽培技術

大田露地栽培

①精細整地: 栽種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層深30-35cm,曬垡碎土並作壟(畦)。壟栽:壟面寬40cm,溝寬30cm,每壟種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寬1m,溝寬30cm,畦面上種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②適時栽種: 1-2月楤木萌發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種苗,或於3-4月採挖野生楤木根部萌發的小苗作種苗。栽種時在壟(畦)面開溝或挖穴均可,將種苗根部埋入士中壓實表土,並使新芽外露。種苗栽好後及時灌溉,壟(畦)面上覆蓋草簾保濕,以促進根系發育。待種苗有新根長出,莖枝頂端萌發新芽或小苗有心葉長出時,拆去草簾進行正常田間管理。

③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種苗栽種時田間不能用有機肥作底肥,以免燒根死苗。種苗活穩後15-20天可在壟(畦)面上開溝施腐熟有機廄肥作底肥,每畝3000-4000kg。楤木幼芽長到2-5cm時,及時以氮、磷、鉀複合肥作追肥,每畝45-50kg。施肥後均應及時灌水促進植株對養分的吸收。

④田間管理: 楤木莖桿上布滿皮刺,當植株長到1-1.5m高,壟(畦)面封行時及時剪除壟(畦)間橫向生長的枝條,保持植株向上生長,控制株高在2-3m以內,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種後能持續收穫10-15年至老株莖桿枯死。對田間雜草的防治,可在壟(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蓋一層稻草或麥秸進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較強,很少有病害發生;蟲害則以蚜蟲危害3-5月莖稈頂端的嫩芽為主,可採用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為適應無公害蔬菜的需求,應儘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⑤及時採收: 楤木栽種後2-3年主莖橫徑達4-5m,莖桿頂端萌發粗壯肥嫩的芽包。當芽包外層包片緊抱基部,尖端微開口時,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應市場。

大棚或溫室栽培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應根據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2℃,當超過32℃時則不利於楤木的生長,溫度達35℃以上則會造成死苗現象。栽種時大多採用壟作,以利增強植株間通透性,提高楤木對棚內水、溫、氣、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溫室內因氣溫高、濕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發時間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採收後及時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進第二次芽包的萌發,實踐證明大棚或溫室內楤木栽種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採收,而露地栽種每年僅能採收2-3次芽包。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麥秸覆蓋壟面防治雜草,亦可用果爾、惡草靈等除草劑防除。蟲害防治可在密閉大棚或溫室條件下用樂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生物圍籬式矮化密植

在山坡台地、果園田埂外側行狀或帶狀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種植行數依田埂寬度而定。為防止楤木植株生長過高影響田間或果園內作物的生長,當楤木長到l-1.5m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生長。田埂栽種楤木可採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須適時割除向田塊或果園內生長的枝條。生物圍籬式矮化密植楤木不僅能美化田園生態環境,而且楤木發達的根系能加固田(園)埂土壤,減少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同時楤木莖桿因布滿皮刺能起到圍籬作用,防止畜禽對籬內農作物的危害。

病蟲害防治

在反季節栽培中,由於棚室濕度大,如果溫度管理不當會有病害發生,楤木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和白粉病,斑枯病可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0.2%溶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0.05%~0.067%溶液噴霧防治。

植物之五加科

五加科(Araliaceae),雙子葉植物,為灌木或喬木,也有相當數量的攀緣植物和少數草本。全世界約80屬,900多種,廣布於兩半球的溫帶地和熱帶地,中國有共23屬,160種,其中有一些種類可入藥,供建築用木材,製作家具、枕木和火柴棍,有些種類可供庭園觀賞用。
細梗吳茱萸五加(變種)
剛毛五加(原變種)
長梗剛毛五加(變種)
長梗羅傘(變種)
腋毛藤五加(變種)
厚葉羅傘(變種)
短梗羅傘(變種)
毛葉楤木(變種)
毛葉紅毛五加(變種)
楤木(原變種)
毛梗糙葉五加(變種)
單葉離柱五加(變種)
羽葉三七(變種)
秀麗假人參(變種)
假人參(原變種)
狹葉假人參(變種)
狹葉藤五加(變種)
常春藤(變種)
尼泊爾常春藤(原變種)
糙葉藤五加(變種)
小果無梗五加(變種)
無梗五加(原變種)
毛梗寄生五葉參(變種)
寄生五葉參(原變種)
藤五加(原變種)
全緣五葉參(變種)
棱果刺通草(變種)
五葉參(原變種)
闊葉蜀五加(變種)
大葉紅河鵝掌柴(變種)
毛梗紅毛五加(變種)
粗毛掌葉
毛葉銹毛五葉參(變種)
黃山銹毛五葉參(變種)
白背葉楤木(變種)
銹毛五葉參(原變種)
剛毛白簕(變種)
白簕(原變種)
紅毛五加(原變種)
小果銹毛五葉參(變種)
長梗匙葉五加(變種)
大葉五加(變種)
單序波緣大參(變種)
狹葉幌傘楓(變種)
心葉幌傘楓(變種)
幌傘楓(原變種)
羅傘(原變種)
糙毛五加(變種)
柔毛五加(變種)
短毛五加(變種)
五加(原變種)
匙葉五加(原變種)
糙葉五加(原變種)
波緣大參(原變種)
蜀五加(原變種)
銹毛吳茱萸五加(變種)
吳茱萸五加(原變種)
大葉三七(變種)
離柱五加(原變種)
西南楤木
剛毛五加
三葉羅傘
尾葉五加
尖葉羅傘
東北土當歸
頭序楤木
假人參
食用土當歸
短柱樹參
安徽楤木
長萼樹參
星柱樹參
黃毛楤木
大葉鵝掌柴
櫟葉羅傘
蘭嶼加
文山鵝掌柴
多脈鵝掌柴
糙葉楤木
羅傘
擠果樹參
甘肅土當歸
西藏土當歸
尖苞羅傘
倒卵葉五加
雲南五加
短柄五加
吳茱萸五加
異株五加
紅毛五加
太白山五加
雙室樹參
十蕊大參
光葉凹脈鵝掌柴(變種)
羽葉楤木
顯脈羅傘
虎刺楤木
台灣五葉參
細梗羅傘
披針五葉參
鎮康羅傘
短梗大參
廣西羅傘
糙葉五加
短梗幌傘楓
瑞麗羅傘
五室羅傘
藤五加
華幌傘楓
多葉鵝掌柴
離柱五加
匍匐五加
輪傘五加
康定五加
秀麗楤木
匙葉五加
細刺五加
大果樹參
芹葉龍眼獨活
雲南五葉參
寄生五葉參
銹毛五葉參
雲南幌傘楓
遼東楤木
瀾滄楤木
長刺楤木
紅河鵝掌柴(原變種)
粗毛楤木
台灣楤木
波緣楤木
圓葉楤木
雲南楤木
小葉楤木
棘莖楤木
輪傘五葉參
五葉參
心葉五葉參
總序五葉參
亮葉幌傘楓
柔毛龍眼獨活
華參
大參
顯脈大參
小花大參
波緣大參
黑果土當歸
兩歧五加
白簕
湖北楤木
蜀五加
狹葉五加
馬蹄參
無梗五加
刺五加
楤木
人參
烏蘞莓五加
姜狀三七
五加
三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