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樓鄉

楊樓鄉

楊樓鄉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的東北隅,方城縣的東部,北東分別與平頂山市的葉縣、舞鋼相毗鄰,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是空軍戰鬥英雄杜鳳瑞的故里。豫01線沿境而過,距政府所在地9公里。鄉轄40個行政村,405個村民小組,1.8萬戶,7萬口人;楊樓鄉總面積1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萬畝,山、崗、平各占三分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楊樓鄉楊樓鄉
楊樓鄉位於方城縣境東部。因鄉政府駐楊樓街,故名。西距縣城28公里。東靠舞鋼工業區;西與獨樹鎮古莊店鄉相連;南鄰小史店鎮;北與葉縣保全鎮接壤。轄區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地勢東北、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崗嶺起伏不平。較高山峰有三頂山(海拔584米)。經濟以農為主。主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棉、煙、芝麻花生等。2008年發展紅果樹1800多畝。畜牧業發展較快,大牲畜存欄10086頭。

主要礦藏有鉛鋅白雲岩等。沿為全縣最大鋅金屬礦,位於楊樓北1公里處。主礦體埋藏淺、厚度大、品位高、地質儲量:鉛鋅2000萬噸,硫61900噸,銀5940噸,鎘57公斤;白雲岩儲量3136萬噸。

方教衛生事業有農業高中1所(縣辦,設在治平);重點國中1所;普通國中5處。國小38所,共有師生14000餘人;影劇院18個,影隊6個,廣播放大站、電視差轉台各1個。

交通方便,鄉村簡易公路35條,達到了村村通汽車。

古蹟有梁城(相傳為梁武帝一夜築城三面,西面未竟而罷,故名破城。疑為梁魏之舞陰城)房山(相傳為漢張子房游息至此,留有摞摞石、裂縫石)以及漢劉秀二十八宿的吳漢、賈復、藏宮等將領的住宅遺址;邵崗村南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大馬莊村西的西周文化遺址;空軍英雄杜鳳瑞的家鄉--趙窪等。

鄉鎮優勢

楊樓鄉楊樓鄉
方史公路縱貫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因鄉政府駐楊樓街,故名。西距縣城28公里。東靠舞鋼工業區;西與獨樹鎮、古莊店鄉相連;南鄰小史店鎮;北與葉縣保全鎮接壤。轄區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地勢東北、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崗嶺起伏不平。較高山峰有三頂山(海拔584米)。

楊樓鄉地處暖溫帶,屬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菸葉、小辣椒、中草藥主要果樹有:大棗柿樹桃樹葡萄等。

楊樓地處伏牛山東端風口,容易發生旱澇災害,境內大小河流7條,中小型水庫8座,水利資源豐富。境內富藏沙石、金屬鎂、鉛鋅銀、高嶺土等多種礦產資源,富裕勞力較多,民風淳樸。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楊樓鄉民眾的科技意識不斷增強,接受新事物較快,各種實用技術得到迅速推廣套用。

經濟概況

楊樓鄉楊樓鄉
楊樓鄉是一個農業大鄉,小麥、玉米支柱產業,有“南陽小麥第一鄉”之稱,小麥面積常年穩定在2萬畝以上。楊樓鄉菸葉生產整體水平明顯提高,2003年,被市政府、市菸草公司定為“南陽市小麥生產示範鄉”。楊樓鄉新建氣流下降式炕房500餘座,發展托盤育苗大棚83個,小麥生產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糧食收購市場逐年繁榮,楊樓鄉已逐漸成為豫西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收購品種主要有玉米、花生、大豆、綠豆、芝麻等十餘種,年收購量在10萬噸以上。

楊樓鄉新建氣流下降式炕房500餘座,發展托盤育苗大棚83個,菸葉生產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糧食收購市場逐年繁榮,楊樓鄉已逐漸成為豫西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收購品種主要有玉米、花生、大豆、綠豆、芝麻等十餘種,年收購量在10萬噸以上。畜牧業穩步發展,楊樓鄉已發展養殖專業村5個、中型養殖場5個、科技示範戶25戶,大牲畜存欄9000餘頭,畜牧業年產值達30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突破性發展,楊樓鄉有工業企業102個,其中小型麵粉廠15個,機磚廠3個,粉條廠28個,工商戶600餘戶,年創稅50餘萬元。

2004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977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22%;財政收入完成348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82%;植煙面積21000畝,菸葉稅收達到273萬元,收購烤菸200餘萬斤,菸葉創稅1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00元;民營企業入庫稅金達到97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36%;完成河上溝、安溝8.8公里四級通村砼路建設任務;投資100萬元,改建500餘座新式炕房;建成5000畝無公害大豆生產基地1個,並初見效益;新建專業市場一個,新增小城鎮人口1100人。獲得“04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04年勞務輸出先進單位”、“黨費收繳先進單位”、“黨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5年,楊樓鄉鄉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總體部署,結合楊樓鄉實際,以穩定為前提,重點抓好菸葉生產、勞務輸出、小城鎮經營與管理、招商引資等四項工作,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收,推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鄉鎮發展

楊樓鄉楊樓鄉
楊樓鄉黨委、政府、人大一班人(現有黨委書記1名、鄉長1名、黨委副書記4名、副鄉長4名、黨委委員5名、調研員1名)共16名成員,團結務實,開拓創新,務實重乾,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工業強鄉,保持穩定”這一工作大局,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科技為依託,以黨建“三級聯創”和精神文明建設作保障,立足鄉情,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在農業和鄉鎮企業兩方面作文章,並駕齊驅,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建成了趙莊村“雙千畝”優質煙示範園區、全省最大的萬畝柿園、千畝果藥基地和兩個標準化的種草養畜示範場。建成了光明化工廠和楊樓水塔廠等大個企業,創出了拳頭產品,生產的紅丹產品遠銷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生產的環保型水塔省內外市場供不應求,成為全縣民營企業的典範。

為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楊樓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改善硬體環境建設,同時在楊樓鄉開展了“雙萬”活動(公民道德進萬家、誠實守信萬里行)和“建設開放、富裕、文明新方城”教育活動。開通了程控電話,且一躍成為省級電話鄉鎮,有線電視覆蓋率不斷擴大,建成了3.5萬千伏變電站,楊樓鄉農網改造完成90%,改善了楊樓、治平、黃土窪三個小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楊樓街區長臂路燈架設,硬化了楊樓至陳樓公路,鋪設了柏油路面,建成了任灣河大橋、陳樓南北河大橋和黃楊二級油路鋪設工程,完成了移動通訊基站的改造工程和聯通基站的建設,新開通了楊樓街文化路,拉大了集鎮框架。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為經濟的發展儲足了後勁,奠定了基礎。

河南汝州市楊樓鄉

楊樓鄉河南汝州市楊樓鄉
楊樓鄉位於河南汝州市區西南部,距市區24公里,楊樓鄉除少部分為丘陵地形外,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總面積69.98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5.8萬。是平頂山市政府命名的“農村經濟實力強鄉”。是中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中國餅乾生產基地、省小麥良種推廣示範鄉。

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平臨高速公路、省道廟魯路、縣道前石路貫穿全境,24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北汝河傍境流淌東西7個行政村,有水庫4座;鄭鐵村是著名的河南曲劇的發源地;周莊瓷畫製作精良,工藝考究,深受人們喜愛。

已形成沿汝河7個行政村萬畝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西溝萬畝小雜糧基地,李莊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成為平頂山市規模最大的蛋雞飼養養殖基地。已形成沿汝河萬畝防護林基地,湧現了劉圪瘩村鑄造集團、李莊陽光集團,形成了麵粉加工、食品加工、鑄造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有建材、運輸、麵粉加工、油料食品加工、飲食服務、鑄造、蔬菜生產、塑膠製品等八大產業基群。有非公有制經濟實體1300餘家。

楊樓鄉24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北汝河傍境流淌東西7個行政村,有水庫4座;鄭鐵村是著名的河南曲劇的發源地,周莊瓷畫製作精良,深受人們喜愛,慶陽古城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周朝12代先祖創業立國的地方。

河南鄉鎮(二)

河南省地大物博,鄉鎮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