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槍

楊家槍

楊家槍,傳為南宋[中國歷史朝代]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的槍法。《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在明代,楊家槍名聲很大,被譽為最上乘的槍法,古代兵書《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是為當時山東[地理區域]等地專習。此槍法是由清末少林拳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師,有“鐵掌震東海”之稱的楊秀山[將軍]先生(1885-1949)所傳。

基本信息

楊家槍簡介

楊家槍,全名為”楊家梨花槍“,傳為南宋末年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所創的槍法。《宋史》卷四七七《李全傳》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在明代,楊家槍名聲很大,古代兵書《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是為當時山東等地專習。此槍法是由清末少林拳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師,有“鐵掌震東海”之稱的楊秀山先生(1885-1949)所傳。是少林(行功)拳進行年代定位,以及少林拳在兼收並蓄過程中,傳承脈絡的有力證據。

歷史記載

相傳清康熙時,山東牟平縣馬某所傳。楊家槍手執槍根,出槍甚長,且有虛實,有奇正。進其銳,退其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最絕妙之招是在一得手後便一戳,敵方一失勢便無再復之隙。楊家槍基盤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合而為一,周身成一整勁。楊家槍單練套路有常合槍32式等,對練套路有24式,八母槍、六合槍、散扎拔萃等。
楊家槍被武林界公認為第一名槍,因舞時如梨花搖擺,又名梨花槍。早在明朝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指出“楊家槍變化莫測,神化無窮,天下鹹尚之。”但戚公注重行陣。而我家所傳楊家槍法系統完整,精妙實用,自成體系。

楊家槍套路

楊家槍楊家槍

家傳楊家槍共七個套路,計二百二十三式記真,各套路其槍勢又多少不一。

大花槍四十二式,由白蛇吐信、鐵牛耕地、燕子奪窩、黃龍臥道等組成。

花戰槍三十八式,由十面埋伏、葉底偷桃、蛟龍出水、惡狼扒心等組成。

十七戰槍十七式,由黑虎臥身、下步角入水、滾坐馬勢、青龍落地等組成。

軍戰槍,二十二式,由狂風擺柳、左蛟龍、烏龍擺尾、鯉魚脫鉤等組成。

梨花八母槍,十六式,由夜叉探海、惡虎撲鹿、跨虎開山、青龍獻瓜等組成。

陳戰槍,五十四式,由童子抱心、鏇風破道、懷抱琵琶、火焰穿雲等組成。

小花槍,三十四式,由金簪撥燈、烏龍入洞、烏鴉貫頂、蘇秦背劍等組成。

用法

楊家槍楊家槍
用法譜,由三十六奇槍和六合雜槍組成。
三十六奇槍,並非三十六式,而是百餘種攻防方法,例四奇槍曰“五鎖轉連環,一轉身,中平槍為首,二轉身十字槍當先,三轉身剝槍為和,四轉身安膝槍,五轉身白牛轉角。”又如十一奇槍曰“金貓撲鼠,鷂子撲鵪鶉,燕子奪窩,鳳凰單展翅,柳葉分眉,鯉魚穿腮,倒打紫金冠,翻槍按槍,雙龍入洞……”
六合雜槍,共二十點,謂雜槍二十點。例:“扎面扶槍,身里一點,指南扎川肢一點,騰手劈下高槍一點,反一腳老鶯倒坐一點。”合槍之五:一接,二進,三攔,四劈,五扶,六扯。合槍之六:指人頭,扎人面,五拱身,扳塌里外把門、單閃門。上三槍,穿山甲,上中槍,鳳凰點頭,下三槍,扶槍、量槍、襯槍、硬扶白捉白拿,右扎左推,抱迎風鉤掛,迎對拿,燕子復奪窩,鳳凰單展翅,孟良夥出。
內含九個進法。一進,分進,纏進,帖進,攻進,拱進,哄進,揭進,急進。其次有十七靈神勁:停、領、閃、站、鉤、掛、纏、絞、顫、轉、隨、合、出、入、進、退、雜步。
學九進槍須能扎功夫大槍——九進十三槍(套路)才能靈活運用。其大槍根據本人功夫而採制,長短有丈五、丈二、一丈,前端能安槍頭,後能盈把為宜,練時必能晃動平舉此槍。此槍以中平槍為主,子午為楊家老把門,槍扎滾豆之力,里為拿,外為攔,扎槍三尖照,上照鼻尖,中照槍尖,下照腳尖。凡扎槍先學存腰縮骨,後學窄身搖膀,學會圈槍為妙,以賺槍為能。立勢有上中下,次分左中右,後有十封十閃,上扎槍隨槍就槍、中扎槍、纏槍救護,下扎槍提槍為上。硬進防哄下,敗勢防追兵,中平槍蓋世英雄,老把門久戰千合。
楊家六合槍法,六合神槍無比,專掃反國奸臣,安邦定國憑胸襟。那怕四夷皆勝,槍頭去鬼神嚎啕。壯士見膽戰心驚,英雄對敵喪殘生。久戰千合最勝,子午槍頭對正。全憑前後相續,先有拳為謨母,後有對閉捉拿,圈裡搭槍圈外法。他槍不動我槍發,來如風去如箭。扯人頭,扎人面,上下高低俱要見。各架扎,何架用,順法扎,橫法托。一思一動能千變萬化為妙,以上槍法不宜詳解,必須入門而得解。

相關報導

千年楊家槍驚現成都

2004年6月6日,成都市石人東路1號居民小區內,97歲的楊文震老人手舞銀槍,陽光下,槍頭銀光點點線,狀若梨花,引來陣陣喝彩。這是楊家將第37代後人楊文震老人喪妻以來,第一次重舞祖傳的楊家槍,老人還拿出了與老伴多年精心整理的楊門武功秘笈——《器械武術舉要》。“楊家槍講究手要急,眼要快。”操著濃重山西口音的楊文震老人隨手就擺了幾個招式,“撒手槍1“古樹盤根1每使一招楊家槍,老人的炯炯目光便隨槍而走。

楊六郎之後武藝超群

1907年出生於楊家將的故里山西代縣鹿蹄澗村的楊文震,是北宋名將楊無敵將軍楊業的第37代孫,楊業之子楊六郎之後。老人自幼喜愛武術,7歲開始學習騎馬射箭。螳螂拳、春秋刀、螳螂棍、楊家槍、長拳無一不精。1935年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運動會,楊文震以春秋刀之表演獲得山西武術器械第一名。

83歲始記錄武林秘笈

據老人稱,長久以來,有上千年歷史的楊門武術全靠老一輩人口耳相傳,從來沒有人把楊門絕學用文字系統記錄下來。為了不讓這門絕學失傳,老人從83歲開始,與家人一起開始整理。小女兒常華遠用相機拍攝了馬戰用槍36勢、小花槍18勢等的分解動作。妻子用蠅頭小楷把春秋刀、螳螂棍、單鞭、楊家槍歌訣和技術要領一一記錄。歷時多年,這本楊門功夫秘笈終於完成,妻子抄了4本贈予兒女。2001年3年前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老伴去世,楊文震又摔了一跤,從此不再舞槍。習武90年,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不要讓楊家槍失傳,撫摩著熟悉的槍桿,昨日楊文震老人終於又再度起舞,並將楊門武功秘笈首次向媒體公布。

相關展覽

宋代"楊家槍"亮相北京疑似為史上"楊家將"所用

日本戰國時期的戰刀、300年前印度的戰錘及德國將軍佩帶的軍刀……2007年5月13日,一批古董級刀劍兵器在中國大飯店多功能廳對外展出,該展覽匯集了世界不同國家的珍貴兵刃,其中還有宋代楊家將使用的“楊家槍”。

此次展出的兵器大約有近百把,其總價值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它們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德國美國印度等國,其中一件來自印度的戰錘最為引人注目。而另外一件鐵槍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馮旭介紹說,這桿鐵槍叫“楊家槍”,是宋代高級大將所用之物,為國內一收藏家的藏品,此前從未公開亮相。雖然不敢斷定它是否為“楊家將”所用,但它與楊家將使用的楊家槍樣式完全一樣。專家通過對槍體進行研究後發現,上面有歷史上曾經使用而留下的兵器接觸的痕跡。

金庸作品中出現過的武功

周公劍| 一陽指 | 五羅輕煙掌 | 六脈神劍 | 降龍十八掌 | 心意氣混元功 | 伏虎拳 | 伏魔劍 | 普門杖法 | 枯榮禪功 | 獅子吼 | 羽衣刀 | 回打軟鞭十三式 | 袖裡乾坤 | 一拍兩散 | 大金剛拳 | 大金剛掌 | 大韋陀杵 | 大智無定指 | 如來千手式 | 天竺佛指 | 少林長拳 | 去煩惱指 | 伏魔杖法 | 因陀羅抓 | 多羅葉指 | 拈花指 | 易筋經 | 金剛指 | 降魔刀法 | 降魔禪杖 | 韋陀杵 | 韋陀掌 | 般若掌 | 寂滅爪 | 袈裟伏魔功 | 無相劫指 | 達摩掌 | 摩訶指 | 擒龍功 | 燃木刀法 | 龍爪手 | 鷹爪功 | 少林擒拿十八打 | 羅漢拳 | 如影隨形腿 | 漁叟鉤法 | 盤根錯節十八斧 | 釋迦擲象功 | 纏絲擒拿手 | 百勝軟鞭 | 哀牢山三十六劍 | 書法武學 | 迴風拂柳刀 | 彈腿 | 奇門三才刀 | 太祖長拳 | 太祖棒 | 斗轉星移 | 參合指 | 袖中指 | 柳絮劍法 | 游龍引鳳 | 奪魄指 | 青字九打 | 城字十八破 | 摧心掌 | 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 采燕功 | 鎖喉擒拿手 |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 小無相功 | 天山六陽掌 | 天山折梅手 | 北冥神功 | 生死符 | 凌波微步 | 冰蠶掌 | 八十一路三節棍 | 無量劍法 | 奈何功 | 鶴蛇八打 | 五虎斷門刀 | 後山三絕招 | 火焰刀 | 控鶴功 | 慈悲刀 | 五斗米神功 | 地火功 | 柴刀十八路 | 羅漢拳 | 打狗棒法 | 降龍十八掌 | 黃沙萬里鞭法 | 先天功 | 天羅地網勢 | 玉女心經 | 玉女素心劍法 | 玉女劍法 | 拂塵拂法 | 開山掌 | 三花聚頂掌法 | 天罡北斗陣 | 全真劍法 | 同歸劍法 | 金雁功 | 分筋錯骨手 | 陰陽寶扇打穴功夫 | 空明拳 | 雙手互搏 | 南山掌法 | 伏魔杖法 | 混天功 | 逍遙遊 | 銅錘手 | 蓮花掌 | 鐵帚腿法 | 掃葉腿法 | 落英神劍掌 | 落英劍法 | 劈空掌 | 蘭花拂穴手 | 靈鰲步 | 毒龍鞭法 | 九陰真經 | 九陰白骨爪 | 摧心掌 | 楊家槍 | 泥鰍功 | 白駝雪山掌 | 逆行經脈 | 蛤蟆功 | 靈蛇拳 | 透骨打穴 | 燕青拳 | 越女劍法 | 金龍鞭法 | 鐵掌 | 五輪大轉 | 移宮易穴 | 龍象般若功 | 混天功 | 玉簫劍法 | 奇門五轉 | 掃葉腿法 | 落英神劍掌 | 落英劍法 | 劈空掌 | 彈指神通 | 蘭花拂穴手 | 閉穴功 | 陰陽倒亂刃法 | 漁網陣 | 黯然銷魂掌 | 大剪刀刀法 | 四言詩劍 | 蛤蟆功 | 鐵掌 | 玉女素心劍法 | 九陽神功 | 二十四手降魔掌 | 大力金剛指 | 大韋陀掌 | 少林九陽功 | 如影隨形腿 | 金剛伏魔圈 | 韋陀伏魔劍 | 神掌八打 | 須彌山掌 | 達摩劍法 | 龍爪手 | 闖少林 | 羅漢拳 | 玄冥神掌 | 幻陰指 | 霹靂拳 | 乾坤大挪移 | 聖火令武功 | 八卦游龍掌 | 太極拳 | 太極劍 | 武當長拳 | 神門十三劍 | 純陽無極功 | 梯雲縱 | 綿掌 | 震天鐵掌 | 繞指柔劍 | 金剛般若掌 | 寒冰綿掌 | 陰風刀 | 峨嵋九陽功 | 截手九式 | 飄雪穿雲掌 | 鷹爪擒拿手 | 千蛛萬毒手 | 七傷拳 | 寒梅劍陣 | 落雁拳 | 雨打飛花劍法 | 迴風拂柳拳 | 獅子吼 | 點蒼劍法 | 沾衣十八跌 | 三分劍術 | 玄玄刀法 | 霹靂掌 | 黑砂掌 | 子母鐵膽 | 柔雲劍術 | 無極玄功拳 | 取經棍法 | 醉拳 | 鐵琵琶手 | 百花錯拳 | 八卦游身掌 | 分筋錯骨手 | 庖丁解牛掌 | 金剛伏虎刀法 | 追魂奪命劍 | 上清拳 | 上清劍 | 八卦陣 | 五行陣 | 金蛇游身掌 | 金蛇劍法 | 斬蛟拳 | 混元掌 | 點蒼劍法 | 葵花寶典 | 沖靈劍法 | 寒冰神掌 | 辟邪劍法 | 恆山劍法 | 恆山劍陣 | 萬花劍法 | 五大夫劍 | 希夷劍(法) | 淑女劍(法) | 紫霞功 | 嵩山劍法 | 獨孤九劍 | 迴風落雁劍法 | 狂風刀法 | 千葉手 | 大擒拿手 | 小擒拿手 | 伏虎拳 | 拈花擒拿手 | 韋陀掌 | 散花掌 | 沐家拳 | 沐家劍 | 五行六合掌 | 金烏刀法 | 飛天神行 | 四象步法 | 胡家刀法 | 龍爪擒拿手 | 苗家劍 | 九龍鞭法 | 八仙劍法 | 八卦刀 | 八卦掌 | 八極拳 | 雲手 | 六合刀 | 六合拳 | 六合槍 | 天罡梅花樁 | 雁行刀 | 鷹爪力 | 孔雀開屏 | 神照經 | 呼延十八鞭 | 夫妻刀法 | 混元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