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薊馬

棕櫚薊馬

棕櫚薊馬:昆蟲綱、纓翅目、薊馬科。主要危害菠菜、枸杞、菜豆、莧菜、節瓜、冬瓜、西瓜、茄子、番茄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棕櫚薊馬棕櫚薊馬
學名:Thri pspalmi Karny中文名;棕櫚薊馬中文別名:節瓜薊馬危害作物:菠菜、枸杞、菜豆、莧菜、節瓜、冬瓜、西瓜、茄子、番茄等

分布與危害

危害狀危害狀
該害蟲是茄子、西紅柿、辣椒等茄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蟲,近年來危害逐年加重。除危害茄科蔬菜外,還危害瓜類、豆類和十字花科蔬菜。由於該蟲蟲體小,色淡,肉眼不易發現和識別,易將棕櫚薊馬危害狀誤診為病害,而造成防治上的失時或失誤。 該蟲以成蟲和若蟲銼吸茄果類蔬菜的嫩梢、嫩葉、花和果的汁液,使被害葉片及其它組織老化變硬,畸形,嫩梢僵縮,節間縮短,植株生長緩慢。棕櫚薊馬危害葉片時主要在葉片的背面,茄子葉片受害後,被害葉片皺縮,葉片背面呈銀灰色斑塊,後期斑塊失綠壞死,呈棕黃色枯斑,葉脈變黑褐色;幼果受害後,果皮硬化,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分布:浙江、福建、台灣、海南、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西藏

形態特徵

棕櫚薊馬棕櫚薊馬
成、若蟲:銼吸嫩頭、嫩葉及幼果汁液,同時產卵於幼嫩組織中,造成損傷,使作物生長緩慢。節瓜的嫩頭、幼瓜毛變黑色,瓜皮灰褐色龜裂;茄瓜葉背變褐,有些品種茄果開裂。雌成蟲體長1.0-1.1毫米,雄蟲0.8-0.9毫米,黃色。觸角7節,第1、2節橙黃色,第3節及第4節基部黃色,第4節的端部及後面幾節灰黑色。單眼間鬃位於單眼連線的外緣。前胸後緣有緣鬃6根,中央兩根較長。後胸盾片網狀紋中有一明顯的鐘形感覺器。前翅上脈鬃10根,其中端鬃3根,下脈鬃11根。第2腹節側緣鬃各3根;第8腹節後緣櫛毛完整。卵:長橢圓形,淡黃色,產卵於幼嫩組織內。1、2齡若蟲淡黃色,無單眼及翅芽;3齡若蟲淡黃白色,無單眼,翅芽達3、4腹節;4齡淡黃白色,單眼3個,翅芽伸達腹部的3/5。

生活習性

棕櫚薊馬棕櫚薊馬
在廣州年發生20代以上,終年繁殖。冬天在枸杞、菠菜、菜豆、茄、野節瓜、白花螃蜞菊上取食活動。成蟲怕光,多在未張開的葉上或葉背活動。成蟲能飛善跳,能藉助氣流作遠距離遷飛。既能進行兩性生殖,又能進行孤雌生殖。卵散產於植株的嫩頭、嫩葉及幼果組織中。1、2齡若蟲在寄主的幼嫩部位穿梭活動,活動十分活躍,銼吸汁液,躲在這些部位的背光面。3齡若蟲不取食,行動緩慢,落到地上,鑽到3-5厘米的土層中,4齡在土中化“蛹”。在平均氣溫23.2-30.9℃時,3、4齡所需時間3-4.5天。羽化後成蟲飛到植株幼嫩部位為害。

防治措施

棕櫚薊馬棕櫚薊馬
(1)要連片種植,不要與其他寄主植物混栽,避免棕櫚薊馬在其中互相轉移,造成嚴重為害。(2)在大面積種植區採用噴灌的方法,能抑制其數量的發展,減輕為害。同時也可以促進枸杞的生長。(3)檢查每個嫩頭或心葉有成蟲3-5頭時,用藥防治。可用20%好年冬乳油、20%好安威乳油600-800倍液,或11%薊蚜威乳油400-500倍液,或薊馬靈乳油5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康福多乳油6000倍液噴霧,隔5天再噴一次。葉用枸杞應在收穫後長出新芽5-10厘米長時防治較適合。果用枸杞則重點春季發芽後防治。(4)農業防治管理好苗床,培育無蟲苗,防止薊馬傳播擴散。採用營養土穴盤育苗,地膜覆蓋栽培,減少成蟲出土為害。加強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耐害力。清除田問殘株、雜草,減少蟲源。在換茬期間進行土壤消毒或夏季高潺悶棚滅蟲。
(5)物理防治棚室通風口、門窗增設防蟲網。薊馬成蟲對藍色趨性最強,每667平方米掛20片藍色黏板,規格40厘米x25厘米,雙面誘捕成蟲效果好;也可用黃色黏板。此外.用紫外線阻斷膜作棚膜,可有效防除棕櫚薊馬,併兼治菌核病、灰霉病等。
(6)藥劑防治監測蟲情,當每株若蟲量3~5頭時進行防治。可選用2.5%多殺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l0%溴蟲腈懸浮劑1000倍液,或0.3%苦參鹼乳油l000倍液,或80%殺螟丹可溶性粉劑l500倍液,或l8%殺蟲雙水劑300倍液,或50%殺蟲丹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l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500倍液等,隔5—7天防治1次,連續2~3次。也可用22%敵敵畏煙劑每667平方米300克熏煙,對成蟲和若蟲有良好的防效。注意農藥合理輪換使用,以延緩薊馬產生抗藥性。
(7)注意保護利用天敵棕櫚薊馬的天敵種類較多,如小花蝽、中華微刺盲蝽及捕食蟎等,對薊馬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應減少或避免使用對天敵殺傷力強的擬除蟲菊醣類殺蟲劑;多殺菌素、澳蟲腈、苦參鹼、殺蟲雙、殺蟲丹、殺螟丹等具有高效低毒和對天敵較安全的特點,可適當選用或與其他藥劑輪用。

節肢動物門(纓翅目、等翅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