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廟

梁山伯廟

梁山伯廟(梁祝廟)位於寧波市鄞縣西鄉6公里處高橋鄉邵家渡廟根。“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和“梁聖君廟”。廟西有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合葬的墳。距今已有1600多年。它是全國唯一的梁祝廟宇遺址,晉廟同古墓葬共存一地亦為國內獨有,也為我國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的梁祝故事源自寧波,提供了重要的文物實證。

基本信息

簡介

梁山伯廟梁山伯廟
梁山伯廟(梁祝廟)位於寧波市鄞縣西鄉6公里處高橋鄉邵家渡廟根。“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和“梁聖君廟”。廟西有義婦祝英台梁山伯合葬的墳。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原廟正殿西首有兩塊石碑,嵌於壁間。一塊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鄞縣知縣魏成忠撰寫的《梁聖君廟碑記》:“義忠王廟一名梁聖君廟,縣西十六里接待寺西,祀東晉鄮令梁山伯。安帝時,劉裕奏封義忠王,令有司立廟。”如果此記載不錯的話,那么東晉時就建有該廟了,至今已有1600年歷史。至少至李茂誠《義忠王廟記》時,廟已明白無誤存在,即廟在宋大觀已經建造了,則無論如何總是事實,到現在也已經有800多年了。

建築結構

梁山伯廟梁山伯廟
梁山伯廟屢經修葺,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錢南揚先生調查時,該廟的概貌如下:廟的正屋為五開間,前後三進。東首余屋裡開設了一個小校,就叫做“龍墟國小”。西首就是墳墓了。那裡適當甬江彎曲所在。所以西北兩面都有江流的環繞。東西兩面,但見阡陌,港灣交叉,志書上所說的接待院,已無從尋覓它的蹤跡了。
一進為山門。大門的匾額上寫著“梁聖君廟”四個斗大的金字。進大門,中間是個戲台,兩旁空著。
第二進為正殿。中間暖閣里供著梁山伯的土像,西首暖閣里供著梁祝二人的木像,都比人來得大。東首的卻是個紅面孔的神道,但見神位上寫的是“刺賜去霄檢察護國佑民沙老元帥”十四個字。總之,是寧肯波一個很受人崇拜的神道,也不必去尋根究底了,本來和梁祝是風馬牛毫不相關的,拿他放在這裡,恐怕是補闕的意思罷。西首靠窗橫著一條板台,上面陳列些經卷之類,台後靠壁一隻棍櫃,這裡廟祝起坐之處,也就是恭候香客之處,榻櫃再進來一些,嵌在壁間有兩個碑。……
第三進為後殿。中供梁山伯木像,小於人,東供祝英台木像,如人大小,西面也是祝氏的木像,大才如三四歲小兒,帳慢上卻寫著“送子殿”三字,這是求籤問卜之處,兼可以求子了。在庭下也有一個戲台。兩殿諸偶像的冠冕袍服,都是彩碧金鈿,光輝耀眼,即此一端,可以想見寧波人崇奉的虔誠了。廟裡還有梁祝的臥室,妝檯鴛帳。頗似新房,裡面也有梁祝的偶像,舊時燒香婦女往往以新繡弓鞋置室中。梁山伯廟在十年浩劫期間被毀,先後改用為糧庫、工廠。現在的梁祝廟是1993年後在原址上重建的,坐落於梁祝文化公園內。

奉祀紀念

梁山伯廟梁山伯廟
起初,人們到梁山伯廟燒香祭奉,重要目的是祈求婚姻的美滿幸福,如相傳寧波一帶,凡是青年男女兩情相悅,自願結為夫妻,在有人出來干涉,從中作梗,搞得心煩意亂,走投無路的緊要關頭,只要悄悄地雙雙到梁山伯廟裡走一遭,祈求保佑,梁山伯和祝英台就一定會幫助他們,使他們稱心如意、姻緣美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信仰的普及,祈求的目的也逐漸多樣化,遠遠超出了梁祝傳說內容的範圍。如莫高先生在他的調查報告中說:“管理了四代的梁山伯廟的廟祝,在座談會上向我們繪聲繪色的介紹了梁山伯的英靈如何保佑鄉民以及海外華僑如何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夫妻和好的傳說,這反映人民強烈反對封建禮教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因此也將傳說中的梁山伯祝英台奉為理想中的神靈,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民間信仰和習俗。”梁祝幾乎成了無所不能的神,如朝拜梁山伯廟墓的男女要帶一把墓上的黃土回去,傳說放在灶頭上能防治蟑螂、螞蟻等各種小蟲;撒在住房內,可以保佑合家平安;撒在蠶房內,可以保佑蠶花利市;撒在青年夫妻床下,可以保佑夫妻和睦,白頭到老。

歷史記載

梁山伯廟梁祝墓遺址
最早把梁祝遺蹟載入官方地理志的,是初梁載言的《十道四番志》,文中說:“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最早以筆記形式記載的是晚唐(公元851年)張讀的《宣室志》,書載:“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山伯後為鄮令……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塚’”。

梁祝忠貞不渝的愛情經典深得當地民眾的青睞,寧波有句老話:“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舊時,當地民間每年有梁山伯廟廟會。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初七夜,四鄉八地的香客遊人齊聚廟殿內,為梁祝神坐夜祭祀;初八日起有歷時四天的大型廟會活動,其間的重頭戲是抬廟神出殿去各鄉巡遊,熱鬧非凡。直至日寇侵占寧波,廟會才難以為繼,但初七坐夜的舊俗還是在一些地方保留了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