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狀結構

核狀結構是結構體三軸平均發展,稜角清晰,邊面較明顯,形似桃核的一種土壤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土壤,比較粘實,通透性不良,影響根系深扎,耕作不便。

核狀結構是結構體三軸平均發展,稜角清晰,邊面較明顯,形似桃核的一種土壤結構。有小核狀(直徑5—10毫米)、中核狀(10—20毫米)、大核狀(>20毫米)之分。核狀結構多見於粘質土壤和質地粘重的心土層。具有這種結構的土壤,比較粘實,通透性不良,影響根系深扎,耕作不便。
本中心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市三孝口,是我國著名神經病專家楊任民教授,自1955年在國內率先對肝豆狀核變性進行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建成的一所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肝豆狀核變性治療專科醫院。至2004年,在長達50多年的深入研究中,在楊任民教授的領導下,全體醫務人員不斷進取、奮發努力,採用肝豆湯(肝豆片Ⅰ號、Ⅱ號)並中西藥聯合驅銅,現已收治包括台灣、香港在內的全國各地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近4000多例,2003年收治美國患者2例,臨床治癒率達46.83%,總有效率達91.16%。美國巴金森氏病基金會副主席,原《Neurology》副主編、《Movement Disorder》主編Fahn教授、哥倫比亞大學Aposhian教授等先後就HLD治療問題專程前來訪問交流。作為醫教研一體的醫院,我們除擔任安徽中醫學院本科班的神經病學、醫學心理學教學及專科醫師進修培訓任務外,還培養了本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30餘名;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省科委重點科研課題等12項;獲省科技成果獎3項;2000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三等獎各1項,安徽省優秀科技成果獎1項,2003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發表醫學論文300餘篇,發表醫學專著23部,其中《肝豆狀核變性》一書為國內首部專著。2001年被列為安徽省教委重點扶持學科,2002年被省衛生廳列為省級重點臨床學科。
肝豆狀核變性
本中心擁有一支由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等為骨幹組成的專業隊伍;設立4個臨床科室,3個病區,床位300餘張;除臨床、生化檢驗室外,還擁有完備的血液流變學、神經生化、神經電生理、微量元素、都卜勒超聲、動態腦心電圖、動態血壓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除楊任民教授主持的肝豆狀核變性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外,還設有錐體外系疾病、神經遺傳病等專病門診,對等多種神經系統疑難病症的治療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使本院成為我省衛生系統對外的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