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是類細菌引起的病害,病原體對熱和四環素族抗菌素的抗性較弱。在病區,初次侵染來源主要是病果園的病樹。在新區則主要是帶病的苗木和接穗。

柑桔黃龍病 柑桔黃龍病又稱黃梢病、黃枯病、青果病。該病70年代在廣東爆發流行,80年代傳入閩南、福州一帶,對柑桔造成極大危害,管理差、拋荒的柑桔園發生較重,如任其蔓延,將給我國柑桔產業造成死樹毀園的致命打擊。

一、柑桔黃龍病症狀

黃龍病在枝、葉、花、果及根部均可顯症,尤以秋梢症狀最明顯。發病初期,部分新梢葉片黃化,出現“黃梢”,黃梢最初出現在樹冠頂部,後漸擴展,經1-2年後全株發病,春梢症狀多出現在葉片轉綠後,先在葉脈基部轉黃後部分葉肉褪綠,葉脈逐漸黃化,葉片現不規則黃綠斑塊,且有澱粉積累現象。夏梢症狀多在嫩葉期不轉綠均勻黃化,葉片硬化失去光澤,似缺氮狀;有的葉脈呈綠色,葉肉黃化,呈細網狀,似缺鐵症狀;有的葉上出現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綠斑。老枝上的老葉也可表現黃化,多從中脈和側脈開始變黃,葉肉變厚、硬化,葉表無光澤,葉脈腫大,有些腫大的葉脈背面破裂,似缺硼狀。蘆柑的葉片初期表現花葉症狀。新梢上的葉片黃化不久即脫落,老枝上的病葉多在未完全變黃以前脫落。發病中期,即新梢生長後期,葉片葉脈及沿脈附近的組織變綠色;葉肉變黃,黃化輕微的似缺錳狀,嚴重黃化的,似缺鋅狀。後期,新梢抽出困難,葉片症狀較中期嚴重,大部分落葉。枝條由頂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質部局部或全部變為橙玫瑰色,最後全株死亡。病樹翌年春季提前開花,花小畸形,結果少,果實畸形,果小似桌球,著色不均,果蒂附近著色,俗稱“紅鼻子果”,果實味酸、品質極差,是識別黃龍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狀。根部症狀主要表現為根的腐爛,其嚴重程度與地上枝梢相對稱。枝葉發病初期,根多不腐爛,葉片黃化脫落時,鬚根及支根開始腐爛,後期蔓延到側根和主根,皮層破碎,與木質部分離。

二、病源

為類立克次氏體,是一種類細菌。在寄主篩管細胞和薄壁細胞內分布不均勻,故同一株樹各枝梢發病時間也呈現不同。病菌只侵染柑桔屬、金柑屬和枳屬植物。

三、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通過苗木、接穗和木虱傳播。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管理及品種有關。5月下旬開始發病,8-9月最嚴重。春、夏季多雨,秋季乾旱時發病重;施肥不足,低洼果園排水不良,樹冠鬱閉,發病重。同一品種中,幼齡樹較老齡樹抗病,4-8年生的樹發病重。不同品種抗病力為蘆柑、福桔<甜橙類<溫州蜜柑<柚類<雜柑類 <金柑類<枳殼。立地條件也有關係,平地、河谷、溪邊果園發病重於山壠果園重於山地果園。
四、防治方法
柑桔黃龍病應以防為主。
1、嚴格控制帶病苗木,接穗進入無病新區,新建柑桔園應距離5-10公里以上。
2、防治木虱
①九里香是木虱寄主植物,柑桔園應禁用九里香作綠籬,有九里香的應立即挖除。
②木虱主要為害新梢嫩葉,因此,春、秋季抽梢時要做好防治木虱工作,夏季要做好抹芽控梢工作,冬季結合清園消滅群集在葉背越冬的木虱,木虱抗藥力差,只要重視防治就可奏效。
③砍伐病樹燒毀,杜絕傳染源。病原菌在樹體內分布不均勻,且潛伏期長短不一,因此,一株樹有時僅部分枝梢發病,有的果農就採用把生病部分砍掉,結果第二年另一部分又發病,而傳染源一直無法杜絕,仍然在果園流行傳染,所以發現病樹,一定要痛下決心,把整株樹徹底挖掉燒毀,以杜絕傳染源。病園全部挖樹後要間隔一年以上並且錯開定植位置方可重新種植柑桔。
④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柑桔產量,爭取儘早收回投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