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塘鄉

板塘鄉

板塘鄉位於岳塘區中部偏南,面積16.7平方公里;人口9000餘人,轄農聯、新農、五一、光華、板塘、搖泉、西塘7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交通便利,湘黔鐵路、107國道、長潭高速公路在板塘鄉穿過。是一個集弄、工、商、貿於一體的綜合鄉鎮。工業以紡織、建材、電工產品為主;農業以蔬菜、牲豬、金魚、糧食為主,其中牲豬、金魚為板塘鄉的特色養殖項目。

基本信息


簡介

1956年置板塘鄉,1958年屬河東公社,1961年改板塘公社,1984年復置鄉,人口2.1萬。鄉政府駐板馬路。107國道、湘黔鐵路、長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轄建設、雲和、法華、月華、集體、農聯、象形、新農、光華、五一、板塘、搖錢、西塘、國強、新華15個村委會和向陽農場。鄉鎮企業有紡織、建材、電線電纜等廠。農業主產水稻。 2008年9月,板塘鄉《關於發放村級幹部退休補助的規定》正式實施。根據新規定,板塘鄉政府每年將拿出16608元來補助村級退休老幹部,比以前補助標準提高了38%。

板塘鄉板塘鄉水稻
村幹部是聯繫人民民眾的橋樑,為轄區的“三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板塘鄉政府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加強村級幹部工作,認真研究和解決村幹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村幹部思想上關心村幹部,生活上照顧村幹部。為使廣大退休村幹部能享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成果,經鄉人大提議,板塘鄉黨委專題研究通過了《關於發放村級幹部退休補助的規定》,對全鄉退休村級幹部待遇提出了具體落實措施,新《規定》擴大了退休村幹部補助範圍,提高了資金補助水平,為廣大村級幹部吃上了定心丸。該《規定》的制定出台,解除了村幹部的後顧之憂,增加了村幹部崗位的吸引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經濟概況

按照“三個基本”要求,突出牲豬花卉苗木、蔬菜奶牛四大重點產業,緊緊圍繞產品質量調優、t經營規模調大、產業鏈條調長、經濟效益調高做文章,形成了以馬鞍、光華村的花卉苗木生產,以正江、國強村的無公害蔬菜種植,以蒿塘村的菜藕栽培,以和平村種養綜合開發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格局。板塘鄉基本達到了“三個基本”要求,板塘鄉被評為全省花卉苗木之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形勢很好,偉鴻食業、湘閩鴨業、遠山乳業、漢德利飼料等企業年銷售額都在1000萬元以上,帶動了全鄉農業的發展。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44億元,比上年增長5.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達到3944元,經上年增長5%。
2002年,全鄉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4億元,比2001年增長13.8%。全鄉市場活躍,共有商業、飲食服務機構10429個,有專業大型和綜合市場15個,鄉村集貿市場16個,初步形成了以大型綜合市場為主體,以城鄉集貿市場為骨幹的市場網路,年商品銷售總額穩定在10億元以上。其中金三角機車批發市場的交易額占到了中南地區的批發交易總額的70%以上。紅旗商貿城、長株潭大市場、省農資大市場等大型商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市場逐步升溫。

特色產業

板塘鄉板塘鄉金魚養殖
在便利的城郊優勢帶動下,板塘鄉的特色農業發展得有聲有色,可謂遠近聞名,這裡的農民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走進板塘鄉板塘村、五一村、新農村、西塘村等村子,大大小小的養魚池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金魚在池子裡活蹦亂跳,五一村譚家組的黃炎兵夫婦養金魚有七八年時間了,規模從最初的幾個小水池已擴大到10多個水池.每個水池都有10多平方米。頗有意思的是,為擴大規模,黃炎兵不僅在池塘里養金魚,甚至還將金魚養到了屋頂,他家80多平方米的屋頂也被其改造成了養金魚的好場所。黃炎兵介紹,他家的金魚品種有鶴頂紅、花獅頭紅獅頭、墨龍、花龍等10餘種,還有錦鯉等觀賞魚品種,每年可出魚兩三萬尾。“由於鄉的觀賞魚遠近聞名,銷路肯定不用愁,廣西、邵陽、長沙、株洲等省內外城市許多人都搶著來進貨。”黃炎兵自豪地說,而觀賞魚每年給家裡帶來的收入也不菲。嘗到甜頭的黃炎兵夫婦並不滿足於此,已經打算辭去工作,再擴大兩畝地的規模,全心全意來養魚。

在板塘鄉靠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的並不只黃炎兵一家。板塘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肖建芳介紹,板塘鄉飼養觀賞魚已有近30年的歷史,剛開始並沒有形成規模,但是自從2006年初鄉里成立觀賞魚養殖合作社以來,觀賞魚養殖發展迅猛,社員已達110多戶,飼養品種近40個,並成了合作社+市場+基地+農戶的格局,觀賞魚遠銷至廣東、廣西、貴州、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板塘鄉觀賞魚的養殖工作將重點放在提高養殖技術,改良品種方面。由於來勢喜人,這位負責人預計觀賞魚養殖創產值1800萬元,農民創純收入800萬元不在話下。

培植食用菌也是板塘鄉農業的一大亮點。搖泉村劉利組的戴旦其是鄉里最早培值食用菌的,經過10來年的發展,他家培植食用菌的事業已幹得有聲有色,規模擴大到了七八畝地,不僅兩個兒子都一心撲在了這上面,還請了四五個人工幫忙打理。由於培植技術嫻熟,他家的食用菌在長沙馬王堆菜市場、市區南盤嶺農貿市場等地方都十分走俏。生意最紅火時,家裡那輛可裝下300公斤的三輪送貨車,一天要跑上兩三趟。越乾越來“癮”的戴老去年又投資20多萬元建設冷庫生產場所,並請來沿海的專家傳授技術,他已經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培植技術。作為村支部書記,戴旦其稱他願意無償向村民提供技術,帶領村民一起走上致富之路。這樣一來,前來拜師學藝的村民絡繹不絕,初步統計,搖泉村、西塘村已有近10戶村民開始培植食用菌,還有更多的村民正在學習培植技術,準備大展“身手”。

板塘鄉農業服務中合負責人談到,板塘鄉的食用菌品種還較少,質量也不是很高,但是板塘鄉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食用菌的市場前景斗一分廣闊,因此,將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以及自然資源優勢,引導農戶進行食用菌培植的基地建設,實現周年生產,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這位負責人還透露,發展珍禽野雉山雞養殖業也將成為板塘鄉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無公害蔬菜

板塘鄉政府舉辦一期無公害蔬菜培訓班,市蔬菜研究所負責人周邵陽講授了十字花科、根莖類、豆類、瓜類、葉類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村民們受益匪淺。板塘鄉自2003年開始發展無公害蔬菜,得到了村民的積極回響,並在當地掀起了一股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的熱潮。全鄉已建成光華、板塘、搖泉、五一四個無公害蔬菜基地,其中以板塘基地最為突出,其占地面積80畝,投資15萬元,搭建大棚130個,引進了芹菜芽白包菜絲瓜等30多個蔬菜品種。這些基地的菜農實行掛牌經營,按照國家制定的無公害蔬菜標準進行反季節生產,產品不受有害物質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