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峰英雄連

松骨峰英雄連

“松骨峰英雄連”是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三三五團一營三連的榮譽稱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期間的“松骨峰阻擊戰”中,該連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敵人激戰5個多小時,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在三連的頑強阻擊下,志願軍主力聚殲了敵人。後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三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三連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簡介

38軍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四野)一縱,是四野的三個猛虎軍之一。38軍前身是紅5軍一個主力團、紅6軍一個主力團、紅25軍等三支紅軍隊。38軍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38軍的歷史算不上久遠,但戰鬥力極強,是四野的王牌,四野中的幾個“第一”都與38軍緊密相連:打贏出關後的第一場殲滅戰;編為第一縱隊;被譽為第一隻“虎”。38軍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打了不少成名仗。“四戰四平”是38軍的第一個成名仗,其後有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千里挺進廣西。朝鮮戰場上,38軍在三所里、龍源里一仗打出了“萬歲軍”的美名,當時彭德懷總司令親自在發給軍委和志願軍各部的通令嘉獎令中寫下了“38軍萬歲”。著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所描寫的就是該軍112師335團1營3連的“松骨峰戰鬥”,可以說38軍為全軍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讚譽。

命名由來

“松骨峰阻擊戰”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期間。1950年11月下旬,志願軍第38軍112師為切斷敵人的逃路,向敵後猛插。30日拂曉,該師335團三連進至松骨峰後,與敵遭遇,該連立即占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敵人激戰5個多小時,始終未讓敵人前進一步。敵軍在屢攻不下的情況下,集中數十門火炮和近20輛坦克對該連陣地猛烈轟擊,並以飛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將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隨後蜂擁而上。三連在人員傷亡較大、糧彈殆盡的情況下,毫不畏懼,所有能戰鬥的人員,包括傷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托、刺刀、石頭,甚至用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讚歌。軍史中這樣記載當時激烈的戰鬥場面:“戰至13時,敵人潮水般從三面湧向陣地。該連彈藥所剩甚微……子彈打光了,他們舉起刺刀、槍托沖向敵群,肉搏中又殺傷十幾個敵人,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在三連的頑強阻擊下,志願軍主力聚殲了敵人。
戰後,志願軍總部授予三連“攻守兼備”錦旗一面,記特等功一次。後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三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上。三連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此,祖國人民把一個崇高的稱號——“最可愛的人”,送給了志願軍全體將士。

昨日輝煌

著名作家魏巍有一篇教育了幾代人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講述的就是“松骨峰阻擊戰”中,志願軍某部三連英雄感人的戰鬥事跡。 “松骨峰戰役’是魏巍在通訊中著力描寫的朝鮮戰場上最慘烈的一仗,全連打得只剩下7個炊事兵,但我們守住了陣地。”原解放軍某部“松骨峰英雄連”指導員邢志說,“當魏巍知道我就是他曾在朝鮮戰場采寫的那支英雄連的一員,接過的是松骨峰連的旗幟時,感到十分親切。”

松骨峰,北韓西部的一個極其普通的小山頭,但由於在這裡發生的事情被一位中國作家寫成了通訊,所以中國很多很多的成年人今天依然知道松骨峰,知道在那裡發生過中國士兵和美國士兵殊死的搏鬥。
1950年11月30日,是這個叫做松骨峰的地方血肉橫飛的日子。
雖然松骨峰在中國作家的通訊里長滿了青松,但事實上松骨峰是個半土半石的小山包。松骨峰位於龍源里的東北,與三所里、龍源里形成鼎足之勢。它北通軍隅里,西北可達价川。其主峰標高288.7米,從山頂住東延伸約100多米就是公路。

堅守松骨峰的中國軍隊是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的三三五團,團長是剛打完飛虎山阻擊戰的范天恩。
范天恩的三三五團注定要在朝鮮戰場上不斷地打惡仗。
當第二次戰役開始的時候,三三五團還在執行“誘敵深入”的任務。這個團的官兵在范天恩的率領下,在飛虎山對北進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頑強的阻擊,之後他們邊打邊撤,當軍主力已經開始攻擊德川時,三三五團還在距離德川100多公里遠的花坪站阻擊北進的一股美軍。當天晚上,范天恩接到新的命令,命令僅有一句話:向當面之敵發起攻擊。這時,與師里聯繫的電台壞了,范天恩立即在地圖上找前進的路線,決定就朝那個叫做新興里的地方打。這時,第四十軍的一個參謀找到他,說是來接三三五團陣地的,從第四十軍指揮員的口中,范大恩才知道第二次戰役第三十八軍打的是德川。范天恩覺得跟著第四十軍,肯定沒有什麼真正的仗打,不如追自己的軍主力去。決定之後,三三五團全團進行了輕裝,除了戰鬥必需的東西外,其他的裝備全藏在一個小山溝里,派一個班看守。范天恩計算一天走60公里兩天就可追上主力。

三三五團沒有嚮導,全靠一張地圖和一個指北針,他們在天寒地凍中開始了翻山越嶺的艱難行軍。目標只有一個:追上主力,爭取趕上僅打。走了兩夜,到達距離德川還有十幾公里的一個小山村時,包括范無恩在內全團官兵實在走不動了,范天恩命令一個參謀帶人去偵察主力部隊的方位,同時讓部隊在村子裡休息一下。警衛人員在尋找可以防空的地方的時候,意外地在一個菜窖里抓了十幾名南韓兵,一問,原來德川的戰鬥已經結束。不久,外出偵察的參謀回來了,說主力已經向夏日嶺前進了。范天恩立即命令部隊繼續追趕。在夏日嶺附近,三三五團終於追上了剛剛打下星日嶺的軍主力,范天恩還順便從躺在公路上的美軍汽車裡弄到一部電台。這時,一一二師師長楊大易正接到軍的指令,讓他們立即占領松骨峰。師長正苦於手上已沒有可以調動的部隊了,看見三三五團來了,楊大易高興之極地叫道:“真是天兵天將!”

楊大易給范天恩的命令是:直插松骨峰,在那裡把南逃的美軍堵住。
范天恩帶著他極度疲憊的士兵,立即向松骨峰急速前進。
在漆黑的夜晚,三三五團衝破美軍的炮火封鎖,在書堂站一帶展開了部隊。范天恩命令一營占領松骨峰。
一營先頭連是三連。三連在天亮的時候爬上了松骨峰,還沒有來得及修工事,大批的美軍就順著公路來了。
蜂擁南撤的部隊就是美軍第二師。

面對公路上一眼望不到邊的美軍,經過幾天行軍的三連士兵們立即把飢餓和疲勞忘得精光。
三連最前沿的是八班。在美軍距八班陣地只有20米距離的時候,八班的機槍手楊文明首先開火,立即把第一輛汽車打著了。槍聲一響,排長王建候帶領五個士兵衝上了公路,火箭筒射手抵近向坦克射擊,手榴彈同時飛向汽車。這時,五班的爆破組也把第二輛坦克打著了,汽車和坦克堵塞了公路,車上的美軍士兵調頭往回跑。
片刻之後,美軍組織起向松骨峰的攻擊。他們要想活著就必須打開松骨峰的通路。
韓戰中一場最慘烈的戰鬥就這樣開始了。
戰鬥打響之後,范天恩擔心陣地上的工事還沒有修,士兵會傷亡很大,就打開步話機向一營喊話,結果步話機中響著的全是英語,那邊的美軍指揮官正吵成一團。范大思只好命令二營用機槍火力支援一營三連的方向,以減輕前沿的壓力。 一營營長王宿啟更為三連是否能在那個緊靠公路、沒有任何依靠的山包上頂住敵人而焦灼不安。他命令在三連陣地左側的一連和右側的二連都上好刺刀。
美軍的第三次衝鋒開始了。

這時是白天。

美軍的飛機瘋了一般,擦著中國士兵的頭頂把大量的炸彈和燃燒彈投下來。美軍的火炮也瘋了,炮兵都知道,如果不突圍出去就全完了,於是,炮彈密雨似的打在中國軍隊的陣地上。最前沿的三連陣地上彈片橫飛,大火熊熊。

美軍士兵衝上來了。

營長王宿啟立即命令左側的一連端著刺刀從側面出擊,肉搏戰之後,美國士兵被刺刀逼下去,於是改為從三連的右側攻擊,但右側的二連也端著刺刀撲了上來。

就這樣,三連在正面頂,一連和二連在側面支援。在刺刀的拼殺中,一、二連的傷亡巨大。
美軍向松骨峰前沿攻擊的兵力還在成倍地增加。

師長楊大易焦急地關注著三連的方向。他站在師指揮部的山頭上,看見從藥水洞到龍源里的公路上全是美軍的汽車和坦克,多得根本看不到盡頭。

美軍第四次衝鋒是在陣地上的大火燒得最猛烈的時候開始的。美軍士兵已經衝上四班的陣地,四班的士兵們喊:“機槍!快打!”機槍由於槍管被燒彎,已不能射擊了。機槍手李玉民從戰友的屍體上拿起步槍向美國兵衝去。他的大腿被子彈穿了個洞,他用一顆子彈塞過傷口止血,然後就與敵人拼刺刀。四班的士兵們衝過來,美國兵扔下他就跑。眼睛看不見的三排長爬過來,要把李玉民背走,李玉民說:“你快去指揮,敵人又要打炮了!”

這時候,策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的電話來了,軍長在電話里向范天恩發火,原因是偵察情報報告,在三三五團的防區,有四輛美軍炮車通過公路向南跑了。“給我追回來!記住,不許一個美軍南逃!”

范天恩立即派三營的兩個連去追。為了殲滅四輛炮車在已經非常緊張的兵力中抽出兩個步兵連,足以看出中國軍隊要一個不剩地將美軍置於死地的決心。范天恩的兩個步兵連翻山越嶺抄近路,整整追了一天,最終把四輛美軍炮車追上並殲滅了。

中午的時候,堅守松骨峰的三連只剩下不到一半兒的人了。

連長戴如義和指導員楊少成燒毀了全部檔案和自己的筆記本之後,與可以戰鬥的士兵們一起回憶了這個連隊在其戰爭歷史上所獲得的各種稱號:戰鬥模範連、三好連隊、搶渡長江英雄連……最後他們的決心是:哪裡最危險,我們兩個人就要出現在哪裡。

就在松骨峰、龍源里、三所里陣地的阻擊戰鬥打到白熱化的時候,彭德懷的電話打到了一一三師的指揮所,他問師政委於敬山:“敵人全退下來了,一齊擁向你們的方向,你們到底卡得住卡不住?” 於敬山回答:“我們卡得住!”
在龍源里阻擊的是另一個三連,隸屬於第三十八軍一一三師三三七團。從這個連隊正面攻擊的除了美第二師的部隊之外,還有美第二十五師和英軍二十七旅。三連的中國士兵依靠陣地上堅硬的岩石地形,吃著用繳獲來的黃油和麵粉烙的餅,誓死不後退一步。為了打通這條路,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美軍出動了上百架飛機,整個龍源里陣地上山搖地動,坦克炮、榴彈炮、迫擊炮和航空炸彈把陣地上堅硬的岩五整個“翻耕”了數遍,對自己的火力十分迷信的美國士兵對中國人能在這樣的轟炸中活下來的本領油然生出一種敬畏的“宗教情緒”。在聽說北援的敵人占領了一排的前沿陣地時,三連連長張友喜帶著十名士兵立即向敵人發起進攻,用刺刀把敵人壓了回去。屢次失敗的美軍居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自己的士兵偽裝投降。一夥美軍坐在汽車上舉起白旗,示意投降。於是中國士兵派人下去接受投降,結果當中國士兵走近了的時候,汽車上的美國士兵突然開火,然後汽車開動迅速逃跑。美國士兵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恰恰讓中國士兵樹立起了同仇敵愾的信念,中國人性格中的這種激情一旦被激發起來,他們會變得更加兇猛頑強。

三連的陣地始終處在美軍的南北夾擊之中,南逃的美軍和北上增援的美軍有時幾乎已經“會師”。戰後美第二師的軍官回憶道:“我們甚至看見了增援而來的土耳其坦克上的白色的星星。”但是,在三連打到全連官兵所剩無幾、彈藥已經用盡的情況下,南北兩邊的美軍始終沒能會合。

龍源里的“閘門”始終緊緊地關閉著。

下午13時,攻擊松骨峰陣地的美軍開始了第五次衝鋒。

由於中國軍隊的合圍越來越緊,美軍的命運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參加向松骨峰衝鋒的美軍增加到上千人,美軍出動了飛機、坦克和火炮,向這個公路邊的小山包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猛烈轟炸。三連的士兵在根本沒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陣地上蹲在彈坑裡,然後突然衝出來向爬上來的美軍射擊。

隨著美軍的衝鋒一次次被打退,美軍投入衝鋒的兵力越來越多,而在松骨峰陣地上的三連可以戰鬥的人越來越少了。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犧牲了,戰士主動接替,炊事員和通信員也參加了戰鬥。指導員楊少成的子彈已經沒有了,他端著刺刀沖向敵人,當數倍於他的美國士兵將他圍住的時候,他拉響身上剩下的最後一顆手榴彈,喊了一聲:“同志們,堅決守住陣地!”然後在手榴彈爆炸之際和敵人抱在一起。中國士兵們看見自己的指導員就這樣犧牲了,他們含著淚吶喊:“沖呀!打他們呀!”兵們向已經擁上陣地的黑壓壓的美軍衝過去。

這是三連的最後時刻,也是那些親眼目睹了松骨峰戰鬥的美國人記憶深刻的時刻。沒有了子彈的中國士兵腰間插著手榴彈,端著寒光凜凜的刺刀無所畏懼地迎面沖了過來。刺刀折斷了,他們抱住敵人摔打,用拳頭、用牙齒,直到他們認為應該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拉響了身上的手榴彈。共產黨員張學榮是爬著向敵人衝上去的,他已經身負重傷,沒有力氣端起刺刀,他爬到美軍中間拉響了在犧牲的戰友身上撿來的四顆手榴彈。一個叫邢玉堂的中國士兵,被美軍的凝固汽油彈擊中,渾身燃起大火,他帶著呼呼作響的火苗撲向美軍,美軍在一團大火中只能看見那把尖頭帶血的刺刀。

美軍士兵在這個“火人”面前由於恐懼而渾身僵硬,邢玉堂連續刺倒幾個敵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緊緊抱住一個美國兵,咬住這個美國兵的耳朵,兩條胳膊像鐵鉗一樣箍住敵人的肉體,直到兩個人都燒成焦炭。

美軍的第五次衝鋒終於失敗了。松骨峰的三連陣地上只剩下了七個活著的中國士兵。

松骨峰陣地依然在中國士兵手中。

松骨峰戰鬥最後結束的時候,一個從中國來到朝鮮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一一二師師長楊大易一起走上了三連的陣地。陣地上,在幾百具美軍士兵的屍體和一片打亂摔碎的槍枝中間,他們看見了犧牲的中國士兵仍保持著的死前熱血賁張的姿態。他們手中的手榴彈上粘滿了美國兵的腦漿,嘴上還叼著美國兵的半個耳朵。那個名叫邢玉堂的戰士的屍體還冒著余煙,他的手指已經插入他身下那個美國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將松骨峰戰鬥寫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訊,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

就在這天黃昏,范天恩的三三五團反守為攻,全團出擊了。

同時,在各個方向圍殲美軍的中國軍隊也開始了最後的攻擊。

在黃昏落日的映照下,在軍隅里、鳳鳴里、龍源里之間,被圍困的美軍被切成一個個小股,受到從四面壓上來的中國士兵的追殺。企圖解救美國士兵的美軍飛機飛得很低,四處逃命的美國士兵向天空搖晃著白毛巾,但是中國士兵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搖晃起白毛巾,於是美軍飛行員只能在一種不知所措的狀態之中向大本營不斷地報告著一句話:“完了,他們完了……”

夜幕降臨了。

朝鮮戰場上的黑夜是為美軍準備的墳墓。

第三十八軍副軍長江擁輝登上指揮所的最高處,他看見了令任何身經百戰的指揮官仍會感到驚心動魄的場景:

“我站在高處,放眼南望,冷月寒星輝映的戰地,陣陣炸雷撕裂天空,“轟隆隆,轟隆隆”連綿不斷。幾十公里長的戰線上,成串成串的曳光彈、照明彈、信號彈在空中交織飛舞,炮彈的尖嘯,手榴彈、爆破簡、炸藥包發出的悶啞的爆炸聲,在峽谷中迴響不息。敵我雙方在公路沿線犬牙交錯的激烈戰鬥,那是我從戎幾十年,從未見到過的雄偉、壯闊的場面。敵人遺棄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和各種大小汽車,綿延透迄,一眼望不到頭,到處是散落的檔案、紙張、照片、炮彈、美軍軍旗、偽軍“八卦旗”以及其他軍用物資…… ”

這天晚上,也是志願軍司令部最緊張的一個晚上。彭德懷披著大衣,整夜不停地起草電報,根本不吸菸的他開始向參謀伸手要煙。他已經連續六個晝夜沒有合眼了,他面容消瘦,眼睛青腫,嘴唇開裂,但當前線傳來勝利的訊息的時候,他顯得極其興奮,親自起草了一個嘉獎電報:

“梁、劉轉三十八軍全體同志:此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某些過多顧慮,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占領了三所里、龍源里,阻放南逃北援。

敵機坦克各百餘終日轟炸,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至昨(三十日)戰果輝煌,計繳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被圍之敵尚多。望克服困難,鼓起勇氣,繼續全殲被圍之故,並注意阻敵北援,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在漢語的辭彙中,“萬歲”一詞是有其特殊含義的,是不能隨便使用的,它是至高無上的人物和事物才能使用的專用辭彙。

中國戰爭史上以前沒有、現在依然沒有哪支部隊能被稱之為“萬歲”。這個嘉獎電報起草好之後,連幾個副司令員都對這個“萬歲”的稱呼提出了異議,漢語中讚揚的辭彙很多,能不能換一個,但是彭德懷堅持“萬歲”。

據說,在第一次戰役後受到彭德懷痛罵的第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在前線接到彭德懷的這個電報的時候,流了淚。
志願軍總部電報發出的時候,第三十八軍的士兵們正在公路上清理繳獲的美軍物資。根據副軍長江擁輝的回憶,當時,一名中國士兵在擺弄一台美軍的收音機時,收音機里傳出的一首歌曲令在場的所有中國士兵們愣住了。

收音機里播音員說的是中國話:“這裡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在播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自出國以來便在生死中搏鬥的第三十八軍的士兵們,臉上煙火斑駁,身上衣衫襤褸,他們圍著這台收音機,站在硝煙繚繞的公路上,一動不動:“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人民解放軍的英雄團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