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鄉

李家鄉

李家鄉在全國有四個地方都叫這個名,分別為青海省樂都縣李家鄉,四川省朝天區李家鄉,四川省大竹縣李家鄉,黑龍江呼蘭區李家鄉。雖然不在同一個地方,但每個李家鄉都有其各自的特色,都是夏日天高雲淡、清風送爽,是避暑休閒的寶地。

基本信息

李家鄉

1、青海省樂都縣李家鄉

李家鄉李家鄉
位於縣境東北部,北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34公里。 人口1.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回族等。 面積163.1平方公里。轄爛泥溝、雙坪、合爾紅、馬圈、西馬營、東馬營、陳家磨、公擦溝、大窪、乾溝嶺、民族、交界灣、尕泉灣、山莊、阿塔嶺、和爾寺、丹科爾17個村委會。民國初屬長里堡,1950年沿舊制設李家鄉,1958年併入高廟公社,1961年分設李家公社,1984年復設李家鄉。地處湟水谷地北側山地、溝谷地。產業以運輸、商貿、加工為主。農業以小麥、青稞、油菜種植為主。還有林業、畜牧業。 境內建有蓄水254萬立方米的大帳房水庫。縣鄉公路暢通。

四川省朝天區李家鄉

李家鄉地處朝天區東南邊陲,與陝西、旺蒼接界,平均海拔1460米,最高海拔1980米,鄉政府所在地1540米,屬於典型的高寒山區,素有廣元“小西藏”之稱。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資源、美麗的自然景觀聞名全市。雖寒冷的冬天持續時間較長,但夏日天高雲淡、清風送爽,是避暑休閒的寶地。

李家鄉李家鄉

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植物生長茂盛,物種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達70%,有原始森林上萬畝。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特徵使得李家鄉除了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硫鐵礦和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外,還有象一線天、石筍坪、姜家洞、鴛鴦池原始森林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族遊資源有待於進一步的開發;有極具特色的民間的嗩喇、鑼鼓、龍燈及舞獅隊伍;辛夷花、杜仲、大黃、木瓜、野生天麻等藥材資源豐富;以核桃為主的乾果品質優良;臘肉、米珍、豆腐乾等130味小吃遠近聞名。
經過幾屆鄉黨委政府的摸索、總結,再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現該鄉已形成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的主導產業。計畫在三至五年逐步把該鄉建成一個以蔬菜旅遊為主的產業大鄉。

四川省大竹縣李家鄉

[基本情況]:李家鄉位於柳城河發源地,東高西低,距大竹縣城29公里,東與石河鎮接壤,西與清河鎮相連,南與楊家鄉交匯,北與柏家鄉相鄰,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6742畝,其中田10058畝,土6682畝。轄區內有7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600人,其中農業人口14204人,1個居民委員,常駐場鎮人口1396人。屬典型的丘陵地貌。水利資源豐富,全鄉有58口塘庫堰,三座小二型水庫。交通便利,處於大竹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達渝高速公路石河出口僅5.5公里,石清路橫貫其境。

李家鄉李家鄉

[物產和特產]:李家鄉屬農業大鄉,苧麻是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為大竹縣主要的苧麻基地鄉之一,現有苧麻面積7495畝;全鄉共有柑桔果園13個,面積500畝,年產優質臍橙75噸;漁業發達,全鄉596畝水面,年產魚75噸;另松坪村的水稻,中峰村的小木漆都小有名氣。
[著名人物]:袁生中:生於1946年3月31日,國家高級畫師,四川省政協書畫院畫家,泰國中國畫院名譽顧問。主要擅長人物和花鳥畫,巨幅作品有《和闐天》和一批女神畫。1991年4月及7月曾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亦多次參加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台灣等地聯展。
[歷史典故]:建文皇帝駐足善慶里(即李家)。建文皇帝曾在李家避難,有連心村(原天合村)天子廟為證。

黑龍江呼蘭區李家鄉

李家鄉隸屬呼蘭區管轄。位於縣境西部,西與肇東市毗鄰,北與蘭西縣相連。鄉政府駐地距呼蘭區26公里。是全縣最小的鄉。
鄉名來源於駐地李家村名。初建屯者為李姓,故稱“李家”。清末,屬呼蘭府河西第四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呼蘭縣萬寶鎮。東北淪陷後,初隸薄荷台保,後設薄荷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台屯區。1947年隸屬薄荷區,後改為第十二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長安鄉。1958年9月,“小鄉並大社”,歸併成立對青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設長安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開,改為李家鄉。李家鄉地處坡崗丘陵地帶,土質較差。全鄉總面積74平方公里,有耕地6.8萬畝,是呼蘭區烤菸主產區,1990年烤菸總產量584噸,居全區首位。鄉辦工業有農機廠、磚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406萬元。全鄉共轄李家、匡家、姜家、馮家、吳家、張官、王福、十二戶、杜家、曾家、曲家、瓮泉、高峰等13個村。1991年末全鄉總人口1.47萬人,其中滿、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2.6%。鄉政府駐地李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