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鄉

賀家鄉

賀家鄉位於衡山中西部,臨湘江河畔,與衡東縣霞流隔河相望。鄉政府駐地北側有一座山,相傳清乾隆年間山下均住賀姓人家。後人稱此山為賀家山,賀家鄉因此而得名。全鄉轄16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16000多人。總面積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42畝,其中水田11000畝。

基本信息

賀家鄉賀家鄉
賀家鄉位於衡山中西部,臨湘江河畔,與衡東縣霞流隔河相望。鄉政府駐地北側有一座山,相傳清乾隆年間山下均住賀姓人家。後人稱此山為賀家山,賀家鄉因此而得名。全鄉轄16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16000多人。總面積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42畝,其中水田11000畝。

簡介

賀家鄉位於湖南省衡山縣東南部,距縣城18公里。東臨湘江,與衡東縣霞流隔河相望,南接萱洲,西臨店門,北與永和鄉毗鄰。賀家鄉境內地勢北高西低,較為平坦,屬丘陵地帶。土壤結構為四級紅壤和紫色頁岩,呈酸性和微酸性。該鄉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賀家鄉賀家鄉棗林
賀家鄉境內地勢北高西低,較為平坦,屬丘陵地帶。土壤結構為四級紅壤和紫色頁岩,呈酸性和微酸性。該鄉水源充足,灌溉方便,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歷年來有種植西瓜、香瓜的傳統。近兩年來,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制定了“創造特色,做大做強西瓜、香瓜產業”的工作 思路,在湘南形成了一個較有特色、小有名氣的萬畝西瓜、香瓜生產基地,被省農業廳認定為“萬畝無公害生產基地”。賀家鄉還是衡山桃李等小水果重點產區,其中特色品種有布郎李、豬血桃等。湘黃雞是本鄉養殖特色之一,年出籠18萬羽。 
賀家鄉屬丘陵地勢,溪河密布,以淥水、純水較大,均匯入湘江。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溫17.6度,年均降水1432毫米,礦藏有和高嶺土等。農業主產稻穀、兼產甘薯茶油。境內紅辣椒、賀家鄉大西瓜馳名遐邇。工業主要有陶瓷、陶瓷機械。煙花鞭炮、橡膠製品、食品加工等行業,陶瓷煙花為傳統名特產品,遠銷世界各地,素有“瓷城”“煙花鞭炮之鄉”美稱。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生產獲得好收成。工業生產迅速增長。工業企業通過轉換經營機制,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強化管理,挖掘內部潛力,使工業生產持續增長,經濟效益有所回升。財貿金融形勢看好。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建設朝著開發東西兩片,拓寬城市四門,建好五項工程的近期目標,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擴容總體戰,相繼完成解放路東段開發,江源小區開發,市體育中心和石子嶺11萬伏送變電工程建設,完成了解放路東段和市府路的征地拆遷任務。通訊建設開通數字程控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磁卡電話。境內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浙贛鐵路複線和320國道建設進展順利。賀家鄉交通便利,村村已通公路,湘江水路運輸網點增多,已形成水、陸並舉的運輸網路郵電通訊發達,程控電話遍及各村;供電、用水日趨“城市化”,小城鎮建設發展較快,開發區已初具規模。為進一步加快賀家鄉的發展步伐,鄉黨委,政府研究制定了立足農業開發,擴大招商引資力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賀家鄉人民將以勤勞和智慧開創美好的明天。

歷史沿革

鄉政府駐地北側有一座山,相傳清乾隆年間山下均住賀姓人家。後人稱此山為賀家山,賀家鄉因此而得名。1953年,賀家屬衡山縣第5區,1956年合併為萱洲鄉。1959年改名為萱洲人民公社,1961年由萱洲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賀家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賀家鄉。

經濟概況

賀家鄉賀家鄉農貿市場
擁有牢固的工業基礎,全民的工業意識,高素質的工業人才,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布局合理,形成了日用陶瓷、電瓷、瓷坭紙業活塞環鞭炮煙花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共有各類大小企業114家。其中規模企業22家,企業員工1.5萬人。2005年,實現全鄉社會生產總值14.6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320萬元。境內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106國道和上瑞高速公路縱橫交貫,集鄉距城僅12公里,環境優美,商貿繁榮,共有店鋪800餘家,是重要門戶。賀家鄉的農業以種植高產優質水稻為主。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大面積種植大棚蔬菜和其他經濟作物正在起步,沖地區的店灣、李山等村憑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已經開發了以種植“景烈白蘭”為主的苗木、花卉經濟,分布著全國特有的“景烈白蘭”高大樹種600多株。鄉黨委、政府號召有條件的村大面積發展以種植“景烈白蘭”為主的苗木、花卉經濟。2003年全鄉有“景烈白蘭”苗木近300畝,預計明後兩年將發展到500畝以上,成為地區乃至全省的一個重要的苗木、花卉生產基地。鄉政府幹部,村組承包人,村支書主任通過培訓,提高其政治理論和科技水平,有效處理了“三農”問題,指導農民致富,現在多數幹部能獨立工作,開民眾會有講的,農民願意聽,與民心貼近了,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化管理。通過遠程教育的培訓,在養豬方面,鄉村由傳統的酒糟養豬轉為綠肥、飼料、酒糟飼養,生飼料飼養,現有全村養豬10頭以上的11戶,湧現出黨員養豬大戶。在養魚方面,楊森恆用自己3畝田養,年產值3萬多元,黨員利用11畝水淹麻窩養魚,年產值3萬多元。在綠肥轉化利用方面,書塘村種植1200多畝,250戶農戶利用綠肥飼養大畜680頭,16名黨員中就有14戶搞綠肥轉化利用。王發吉、王發祥、孫桂榮等示範效應較好,年純收入均為2.5萬元以上,並建有沼氣池15口。在經果林方面,老百姓學會果樹剪枝和管理技術,陳金學等6戶連片種經果林40畝,建立了石艷村村經果林基地。初步形成了“養畜--沼氣--經果林”為一體的良性生態圈。

特色農業

賀家鄉賀家鄉油菜
賀家鄉大力推廣規模種植,將蔬菜油菜綠肥水果等作物作為秋冬種 。蔬菜以早熟白菜、蔥、蒜、小白菜、蘿蔔菜、萵筍等品種為主。茄子育苗面積就達300畝,可供3000畝大田移栽。賀家鄉育辣椒、茄子苗550畝,已長至3葉一心。鄉鄉辦事處著力扶持蔬菜生產,引導村民進行周年生產,全處生產面積3000畝。官莊發揮山區優勢,僅百合種植面積就達1000畝。移栽的油菜大多長至9葉一心,直播的油菜以4葉一心為主。油菜種植面積3200畝,該鄉通過實行由區域農技站技術員駐點指導、支、村兩委幹部分組包乾的做法,組織村民採取育苗或直播兩種方式進行栽種,種植面積達1020畝。賀家鄉賀家鄉村連片種植500餘畝。通過大力宣傳發動,綠肥種植面積均在9000畝以上。為加快水果發展步伐,農業局組織村幹部前往炎陵市平水鄉學習參觀黃桃種植。通過宣傳發動,泉源、大山、嶠嶺三個村的村民共承包山地600餘畝,正緊張的進行翻耕、整土等建園準備工作。

社會事業

山土糾紛
賀家鄉壁塘村村民聶受炎與陳春和原來同在一個組,後來分組後雙方到不同的組,當時,一塊山土劃分給陳春和所有,聶受炎不服,認為該塊山土應歸自家所有,故而進行阻止,並強行將該塊山土占為己有,自行在山地上種植果樹。雙方多次因此事發生糾紛,鄉、村調委會多次進行調解,均未達成一致協定。11月22日,兩人再次因此事發生糾紛,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相互進行威脅,一起民轉刑糾紛一觸即發。賀家鄉司法所聞訊後,迅速採取了行動,由鄉、村兩級調委會,會同國土所、派出所組成聯合調解小組,深入現場進行了調解,在查閱了當年劃分土地時的產權證明後,確認了山土歸屬界限,在明確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反覆做雙方思想工作,耐心協調,終使雙方達成了一致協定,明確了山土歸陳春和所有,聶受炎此前在山地上種的果樹於2008年3月份以前移出,一起糾葛多年的山土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