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勇[原江蘇省省長]

李學勇[原江蘇省省長]

李學勇,男,漢族,1950年9月生,河北石家莊人,197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6月參加工作,北京化工學院高分子系高分子化工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學學士學位,工程師。2004年12月擔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2007年4月擔任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副部長。2010年12月擔任江蘇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黨的十六大代表、十七大代表,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一屆省委委員、常委。現任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江蘇省委副書記,2015年11月30日上午,江蘇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李學勇請辭江蘇省省長。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李學勇李學勇

1968年6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十團戰士、連長、副營長;

1977年7月北京第四製藥廠工人;

1978年3月北京化工學院高分子系高分子化工專業學習;

1982年2月北京化工學院教師;

1984年2月國家科委基礎研究與新技術局、工業技術局幹部、主任科員、二處副處長,工業科技司新材料處處長;

1991年12月國家科委綜合計畫司副司長,條件財務司副司長;

1993年8月國家科委條件財務司司長;

1995年9月陝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7年5月國家科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1998年4月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其間:1999年3月至1999年5月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0年7月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其間:2001年8月至2001年11月國家行政學院第二十期英語專題班學習);

2004年12月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07年4月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2010年12月8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任命李學勇為江蘇省副省長、代理江蘇省省長職務。

2011年2月任省長。2011年11月10日,中共江蘇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為省委副書記。

2012年11月14日,經選舉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5年11月30日上午,江蘇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李學勇提交了辭職請求。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任命李學勇為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擔任職務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二屆省委委員、常委,省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

工作分工

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財政、審計、機構編制方面工作。

人物訪談

2007年10月16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在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做出了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五年來,我國取得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稻、高性能計算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原始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明顯提高,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科技在調整經濟結構、解決“三農”問題、支撐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35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科技投入規模不斷提高,2006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支出總額達300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0.9%提高到2006年的1.42%。
有記者問:中央提出要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科技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李學勇說,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關注民生,下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這是這次代表大會代表們比較集中的一個話題,反映了人民民眾的新期待。人民民眾的新期待包括期待科學技術為解決民生問題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黨和政府一貫重視依靠科技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民生問題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環境、安全、健康。在這些方面,科技都發揮過並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記者問:中國航天及太空事業發展很快,中國準備與美國在太空上開展合作還是競賽?
李學勇說,中國政府一貫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一貫堅決主張和平利用空間資源。這些年,我們國家獨立自主地發展航天事業,確實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們真誠地希望與美國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比如我們希望能夠參加國際空間站計畫。這一計畫已有16個成員國,我們希望成為第17位合作夥伴。李學勇還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與152個國家或地區有科技方面的交流,與10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協定。我們願意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推動科技合作,與更多的多邊組織發展項目之間的科技合作。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介紹中國科技事業60年發展成就等方面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開發中國家前列
李學勇介紹說,經過60年的奮鬥,我國已經成為科學技術體系較為完備、科技人力資源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的科學技術大國。目前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開發中國家前列,一些科研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0年來科技發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
今明兩年將動員十萬名科技人員下基層
應對金融危機的科技支撐行動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展開。今明兩年將會動員十萬名科技人員下基層,進入企業
科技投入30年增長40多倍總量達到4570億元
建國之初,1953年財政科技投入只有5600萬元;2008年全國財政科技投入超過2400億元。如果用2008年的數據和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的話,增長了40多倍。2009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安排了1461億元。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及國家財政形勢總體趨緊的情況下,2009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較2008年仍增長了25.6%。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這幾年來,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據初步統計,2008年企業研發投入的總額已經超過了3380億,比2007年的2681億增長了四分之一。2008年企業的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70%以上。
我國已具備航天大國條件
中國的航天科技處於什麼水平呢?應該說我們具備了一個航天大國的條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把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作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作為落實規劃綱要重中之重的任務,來加以實施。我們願意在航天領域和歐美、俄羅斯等國家加強合作。
新能源開發要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我們現在重點開發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利用農村的沼氣等方面。總體上講,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在新能源的發展方面,作為科技部門我們要加強它的技術供給,要突破核心技術,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
內地和香港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協調機制
目前內地和香港在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已經建立起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在建立夥伴實驗室、開展項目合作、鼓勵科技人員交流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已經有香港同胞研究開發的30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
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按照現在國際上通行的一些評價指標,世界上的創新型國家大概有20多個。從目前來看,我們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