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集

朝聞道集

《朝聞道集》作者:周有光。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本書輯錄了周有光先生的39篇文章,是這位104歲的語言文字學家近年來所觀所感所寫的各類雜文的結集,其中包括作者百歲之後的23篇新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了周有光先生的39篇文章,是這位104歲的語言文字學家近年來所觀所感所寫的各類雜文的結集,其中包括作者百歲之後的23篇新作。

本書共分五輯:華夏思古、讀史紀實、文化演進、語文探新、筆尖暢想,涵蓋了經濟學、語言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內容。

周有光先生早年從事經濟學研究,本書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全球化巡禮》《從人均GDP看世界》、《兩大文明古國的經濟起飛》等篇什,即從經濟學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預測各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自從1955年10月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周有光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並最終制訂完成的《漢語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認,人們尊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本書“語文探新”部分,集中收錄了這方面的文章。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周有光先生秉承老一代學人之風,從八卜幾歲開始主要從事人類學研究。本書收錄的《大同理想與小康現實》《華夏文化的復興》《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不丹王國的民主化》等文章,就是周有光先生近年來研究成果的突出體現,展示了這位世紀老人孜孜以求、探索真理的精神。

作者簡介

周有光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1923—1927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 1928—1949年,任教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1949年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 1955年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和委員。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聾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該組織經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 7098)。 

擔任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現代漢字學和比較文字學。出版《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等語文專著20餘種,發表論文300多篇。1989年離休。

圖書目錄

編者前言

第一輯 華夏思古

01大同理想與小康現實

02華夏文化的復興

03如何弘揚華夏文化

04華夏文化的光環和陰影

05儒學的現代化

06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

第二輯 讀史紀實

07人類歷史的演進軌道

08美國社會的發展背景

09蘇聯歷史札記

附錄一:沒有哭泣的葬禮

附錄二:快門按下,蘇聯解體

附錄三:“阿芙洛爾”號巡洋艦

附錄四:普列漢諾夫的遺囑

10閒談俄羅斯

附錄:薩滿教和聖愚崇拜

11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12全球化巡禮

附錄:從人均GDP看世界

13兩大文明古國的經濟起飛

14不丹王國的民主化

15小國崛起

第三輯 文化演進

16人類文化的結構和運動

17 四種傳統文化略述

附錄:從“河西河東”到“雙文化論”

18科學的一元性

19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附錄:多極化與一體化

第四輯 語文探新

20人類文字的鳥瞰

21 人類文字的歷史分期和發展規律

22漢字性質和文字類型

23《漢語拼音·文化津梁》前言

24懷念《拼音小報》

25舊事重提談拼音

26漢字的技術性和藝術性

2721世紀的華語和華文

28從“萬碼奔騰”中解放出來

第五輯 筆尖暢想

29胡適陳獨秀的分道揚鑣

30微言大義和托古改制

31端午節的時代意義

附錄:讀周有光《端午節的時代意義》有感

32話說天國

33話說阿富汗

34東洋變西方

35“衣食住行信”

36信仰問答

37漫說太平洋

38學寫八股文

39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作者後記

周有光著作單行本目錄

出版後記 一本講真話的書

作者語錄

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

只有清算過去,方能開創未來,華夏文化任重道遠。

21世紀人的座右銘是:了解過去,開創未來,歷史進退,匹夫有責。

迷信時代要過去了,盲從時代要過去了,現在是獨立思考、擇善而從、不拘一格、奮力求進的“與時俱進”時代了。

出版後記

一本講真話的書

《朝聞道集》,是周有光先生近年來所觀所感所寫的各類雜文的結集。他的文章氣勢磅礴,洋洋灑灑,敢講真話,妙趣橫生,往往使人讀得怦然心動。104歲高齡的老人,居然還能出版一部近20萬字的文集,這真算得上是中國出版界的一件幸事。

用“博學多聞”一詞來描述這位學界泰斗最恰如其分,而這種博學更多地得益於他獨特的人生經歷。可以這樣講:他這一生,總被時代大潮裹挾著前進。

作為一位資深的經濟學家,新中國成立後,周有光先生先後擔任了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本書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全球化巡禮》、《兩大文明古國的經濟起飛》等篇什,即從經濟學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預測未來走向。他把中國的工業外包形象地比喻成“世界工廠”,把印度的軟體外包比喻成“世界辦公室”,並指出,中國只有藏富於民,才能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中國改革開放,放棄了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不再學習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和工業社會主義化。從此,走出困境,順利發展經濟。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蘇聯就自行瓦解,這證明改革開放的及時和明智。

這段話是周有光先生對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正確性的準確評價。

相對於“經濟學家周有光”,絕大多數人更願意把他定義為語言文字學家,因為他在這個領域的成就是突出而重大的。從1955年起,周有光先生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並最終制訂完成的《漢語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認,人們尊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本書第四輯“語文探新”部分,主要收錄了這方面的文章。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兩頭真”的學者。什麼叫兩頭真呢?他自己的解釋是:年輕時候一味天真盲從,到了老年開始探索真理。這樣,從他八十幾歲算起,又得了一個“文化學家周有光”的稱謂。美國何以長盛不衰?蘇聯為什麼會解體?東西方文明能共融嗎?為什麼說“大同理想”和“小康現實”?貧窮的阿富汗也能成為“亞洲的瑞士”嗎?在從容澹定的話語間,一位睿智長者與21世紀的新學人對話,展示出他深厚的學養以及他的時事關懷。這是一本“真話集”,正如年長周有光兩歲的巴金先生所說的:我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裡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說,也不想說,我的“真話”就是“真理”。(巴金《真話集·後記》)“只有清算過去,方能開創未來,華夏文化任重道遠。”

了解過去,開創未來,歷史進退,匹夫有責。

這是老一輩學人對21世紀莘莘學子的莫大期望。

94歲高齡的京劇藝術家宋寶羅先生,為該書題寫書名,並給周有光先生寫來了賀詞。宋寶羅先生世稱“三絕”:鐵嗓銅喉、金石篆刻、國畫書法。此次兩位不同文化領域的“泰斗”級老壽星欣然攜手,共同譜寫了一段中國圖書史上的佳話。這次合作,堪稱“前無古人”。

試讀

編者前言

《朝聞道集》是104歲的周有光老先生的一部雜文集,收錄有關文化、歷史、語文等各個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他百歲前後所寫,有的在這裡是首次發表。

周老說,他的最後一本書要題名為《朝聞道集》。(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其實,這絕不會是他的最後一本書。104歲的周老還在不斷發表雜文,用詞從容而透徹,用意清新而剛健。

老先生離休家居,足不出戶。每日如饑似渴地讀書,把中外書刊中有價值的資料記錄下來,進行整理,刪繁就簡,分發給同好的小輩傳閱,聽取意見;之後反覆修改,最後挑出其中一部分公開發表。這種好學精神,足令晚輩敬仰。他說這是“自我掃盲”。他提倡終身教育,身體力行,老年“走出專業的深井,遨遊於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中”。

周老的學術生涯是由兩個“同心圓圈”組成的。一個圓圈是語言文字學,公眾對此已經作出定評。另一個圓圈是他走出“專業的深井”以後,對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反思。在本書以及姊妹篇《百歲新稿》等著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心得和創見。第二個圓圈開始於85歲以後,雖然寫作數量比較少,可是涉及的主題、範疇和結論是前者所不能比擬的。我私心以為,周老在後一個圓圈中對學術和文化的貢獻是同樣了不起的。

細心的讀者會發覺,周老在“自我掃盲”中寫的文章,不僅是明白曉暢的“科普”,而且都觸及社會的大處,時代的高處,人生的深處,歷史的奧秘處。字裡行間瀰漫著對科學和民主的執著追求。這就是本書的精髓所在。哪裡是如他自己所說的,只是“業餘隨筆”、“淺嘗輒止”。他是自己進行百年反思,由此啟迪大家一同來“回歸五四、學習民主”。

改革開放以來,知識分子的生活環境寬鬆多了。一批“兩頭真”的老幹部和老知識分子開始對過去的夢魘時代認真反思。我認識的一位文友說,“如今老年人燃燒,青年人取暖”。這句話入木三分。

周老認為,中國的“世界大同、天下為公”學說,崇高、遠大、廣博、平易,可以作為全球化的指路明燈。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現實。當前是建設小康,志在大同。

本書的編者實際是周老本人。承蒙老先生抬愛,讓我幫他做了一點編務上的工作。協助104歲的高齡老人編就他的“並非最後一本書”,榮莫大焉。對於我這個晚輩來說,實在是一個難得的福分,令我終生難忘。

總之,多讀周老的文章,我們身上就多點科學與民主精神和現代公民意識。這是我的編後心得。

第一輯 華夏思古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論”。《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

01大同理想與小康現實

02華夏文化的復興

第二輯 讀史紀實

探索歷史演進的軌道人類歷史從考古遺蹟來看有兩百萬年,從刻符和岩畫來看有一萬多年。世界各個民族都在同一條演進軌道上競走,有快有慢,有先有後,有偏離軌道、重又回歸,有道外徘徊、終於上軌。先進和落後之間相差一萬年。學者們研究歷史演進如何分期,形成多種不同的假說。一度流傳來自蘇聯的五階段論: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稱社會主義...

07人類歷史的演進軌道

08美國社會的發展背景

後記

我八十五歲離開辦公室,回到家中一間小書室中,看報、看書、寫雜文,消遣歲月。我是專業工作者,一向生活在專業的井底,忽然離開井底,發現井外還有一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趕快自我掃盲。感謝親友們的幫助,使我不斷看到多方面的讀物,彌補我的鄙陋。我寫下筆記草稿,先請好友評點。在好友的幫助下,修改成雜文一百多篇,記錄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時間的閱讀和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