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裂頭蚴

曼氏裂頭蚴

曼氏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迭宮絛蟲。其成蟲寄生在貓、狗腸道中,當人進食了未煮開含蟲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後,蟲卵先是在人的腸壁上吸附,然後孵化成幼蟲,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並在人腦中遊走,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所致疾病稱為曼氏裂頭蚴病。

基本信息

簡介

曼氏裂頭蚴曼氏裂頭蚴

曼氏裂頭蚴是曼氏迭宮絛蟲的幼蟲。裂頭蚴可在體內移行,並侵犯多種組織器官,產生的症狀遠較成蟲嚴重。被侵襲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腫包,致使局部腫脹,甚至發生膿腫。曼氏裂頭蚴病多見於東亞東南亞各國,歐洲美洲非洲澳洲也有記錄。中國21個省、市、自治區也有報導,以廣東吉林福建多見。

形態特徵

長帶形,白色,約300×0.7mm,頭端膨大,中央有一明顯凹陷,是與成蟲頭節略相似;體不分節但具有不規則橫皺褶,後端多呈鈍圓形,活時伸縮能力很強。

生活史

曼氏裂頭蚴的成蟲寄生在貓、狗的腸道中,偶寄生於人的腸道。蟲卵隨糞便排出,並在水中孵出幼蟲,幼蟲被劍水蚤吃後,便繼續發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等野生動物體內。

感染方式

曼氏裂頭蚴曼氏裂頭蚴

裂頭蚴病主要通是食物傳播。不衛生的“吃法”是傳播裂頭蚴病的主要方式。

1、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貼敷傷口或患處而獲感染。民間傳說用青蛙肉和蛇肉貼敷眼、頜面、會陰等處的傷口或膿腫,有清涼解毒的作用。若蛙肉或蛇肉中染有裂頭蚴,裂頭蚴就會從貼敷處的皮膚、黏膜、傷口侵入人體。

2、食入含有裂頭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雞肉豬肉等而獲感染。民間有用生吞活蛙或生蝌蚪治療疥腫、疼痛、皮膚過敏的,感染機會更大。食入人體的裂頭蚴或在腸道內發育為成蟲,或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移行至全身其他部位寄生。

3、誤食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蚤而獲感染。飲用生水或湖塘水,使含有原尾蚴的劍水蚤有機會進入人體。原尾蚴也可直接從皮膚或眼結膜侵入人體。

預防

曼氏裂頭蚴曼氏裂頭蚴

應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不良習慣,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貼敷皮膚、傷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豬等動物的肉類,不生吞蛇膽不飲用生水等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總之,只要把住“病從口入”關,就可以避免感染裂頭蚴病。萬一感染了,也不要驚慌,只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大多是可以治癒的。

治療

裂頭蚴病只要能夠及時確診,預後較好。裂頭蚴主要靠手術摘除,只有將蟲體尤其是頭部取盡,才能根治。吡喹酮阿苯達唑等藥驅蟲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病例

曼氏裂頭蚴曼氏裂頭蚴

2014年11月12日,安徽省天長市11歲何姓男孩因病情嚴重到上海求醫,他平日一直有頭痛、抽搐毛病,最近一次抽筋,意識喪失,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唇青紫,且伴有嘔吐,持續時間達3分多鐘。拍片結果顯示,男孩左側額頂部大腦有占位現象,周邊有水腫,病因必須開顱手術才能查明。

11月19日,在“神經導航”的開路下,結合B超,醫院給男孩做了微創開顱手術。手術一開始,醫生就在男孩皮層下方1厘米的地方發現了病變組織,顏色已經變得灰暗,當中包裹了一條白色條狀蟲體,長約7厘米,寬0.2厘米。這條蟲頭端膨大,有小分叉,體端細長,有彈性,通體白色,離體後在標本盒內仍在不停蠕動。經寄生蟲抗體篩查,確診這是一條曼氏裂頭蚴。病變組織位於左側大腦半球中央前回的位置,左側大腦半球是大多數人的優勢半球,稍一不慎就會引起偏癱、麻木等,所幸病變區域是非功能區域。術後男孩恢復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