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曼氏迭宮絛蟲病和曼氏裂頭蚴病

2.裂頭蚴病 1.眼裂頭蚴病 4.腦裂頭蚴病

基本信息

概述

曼氏迭宮絛蟲病和曼氏裂頭蚴病(sparganosismansoni)分別是由曼氏迭宮絛

病因

(一)發病原因
成蟲長60~100cm,頭節長1~1.5mm,呈指狀,背,腹面各有一縱行的吸槽,鏈體約由1000個節片組成,蟲卵橢圓形,兩端稍尖,大小為(52~76)µm×(31~44)µm,淺灰褐色,卵殼較薄,一端有卵蓋,卵內有一個卵細胞和多個卵黃細胞,裂頭蚴長帶形,白色,長約300mm,不分節但具有不規則的橫褶,蟲體前端中央有一明顯凹陷。
曼氏迭宮絛蟲的發育過程同闊節裂頭絛蟲,傳染源主要是貓和狗,第一中間宿主是劍水蚤,第二中間宿主是蛙,蛇,鳥類和豬等可作為其轉續宿主,人可作為曼氏迭宮絛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轉續宿主甚至終宿主。
(二)發病機制
1.曼氏迭宮絛蟲病成蟲只是偶然寄生在人體,其對人致病力不強,可能僅有中,上腹部不適,輕微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2.裂頭蚴病裂頭蚴在人體內常見的寄生部位依次為:眼,四肢軀體皮下,口腔頜面部和內臟,在裂頭蚴寄生的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腫囊包,甚至形成膿腫,有囊腔,有1條或數條裂頭蚴盤曲在囊中,囊壁為纖維結締組織,囊內可有白色乳糜狀或豆腐渣樣滲出物和夏科雷登結晶,囊周有嗜酸性粒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裂頭蚴病主要有如下類型:裂頭蚴的侵入眼睛引起眼裂頭蚴病,皮下裂頭蚴病,口腔頜面部裂頭蚴病,腦裂頭蚴病,內臟裂頭蚴病,增殖型裂頭蚴病等。

症狀

小兒曼氏迭宮絛蟲病和曼氏裂頭蚴病的症狀:
噁心腹痛膿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角膜炎葡萄膜炎眼球突出結節腸穿孔
成蟲偶然寄生在人體致曼氏迭宮絛蟲病,僅有輕微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裂頭蚴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對人的危害遠較成蟲寄生大得多,在裂頭蚴寄生的部位組織局部腫脹,可形成膿腫,直徑1~6cm,囊腔中有1條或數條裂頭蚴,裂頭蚴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從幾天到1年,甚至更長,見裂頭蚴病主要有如下類型:
1.眼裂頭蚴病此型較常見,患者有眼瞼紅腫,球結膜充血水腫,畏光,流淚,微痛,奇癢或有蟲爬感;部分患者伴有噁心,嘔吐和發熱,紅腫處多可觸及硬結,紅腫和硬節常可移位,故表現眼瞼或結膜下遊動性條索狀物或腫塊,裂頭蚴的侵入還能引起眼瞼,結膜和角膜炎症,如裂頭蚴自動逸出可自愈,若侵入眼球內或侵入眼前房,則能引起葡萄膜炎,前房積膿等各種併發症,直至失明,蟲體寄生在眼眶,可有眼球突出,運動障礙。
2.皮下裂頭蚴病約占患者總數的1/3,主要表現為胸壁,頸部,乳房,腹壁,外生殖器及四肢皮下等處的遊走性皮下結節,結節可為圓形,條索狀,柱狀或不規則狀,大小不一,長0.5~5cm,與皮膚不粘連,局部癢感或蟲爬感,如有炎症,可出現紅腫,疼痛或觸痛,也可有蕁麻疹,病灶擴大時,有時會見白色小蟲爬出,皮下裂頭蚴病有時會誤認為腫瘤。
3.口腔頜面部裂頭蚴病約占患者總數的1/5~1/4,表現為口腔黏膜,頸部,耳後或頰部等處的皮下硬結,大小約為0.5~3cm,患處紅腫,發癢或蟲爬感;常有裂頭蚴從腫塊中逸出。
4.腦裂頭蚴病約占患者總數的2.3%,組織切片可見腦組織內有囊腫,囊腔內有炎性滲出物和蟲體的切面,或有隧道形成,有炎性細胞浸潤,囊壁為肉芽腫性,臨床表現酷似腦部腫瘤,有陣發性頭痛,可出現視力模糊,間歇性口角抽搐,肢體麻木,重者可有噴射狀嘔吐,抽搐,昏迷,還可出現偏癱。
5.內臟裂頭蚴病此種類型較少,僅占患者總數的1%,其臨床症狀和對病人的危害程度視裂頭蚴移行經過和寄生的部位而定,如侵入腹膜,可寄生在腸系膜和腎臟周圍,引起腹腔包塊,腹膜炎,甚至腸穿孔,腹腔內的裂頭蚴也能穿過橫膈進入胸腔侵入肺,此時蟲體有可能被咳出,寄生於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也有報導。
6.增殖型裂頭蚴病裂頭蚴侵入人體後在組織內呈芽生狀增殖,蟲體較小而不規則,可寄生在皮下,腸壁,腸系膜,腎,心,肺,腦等組織,被侵襲的組織呈蜂窩狀和結節狀,在四肢可致廣泛性腫脹,似象皮腫,患者一般日漸衰弱,消瘦和虛脫,預後較差,此種裂頭蚴的發病機制和其成蟲目前尚不肯定,如遇此情況,可用檢出的活蟲體餵貓或狗,3周后在其糞便內檢獲蟲卵,以資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